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富硒灵芝中硒含量分布和赋存形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了富硒灵芝中硒的含量分布和赋存形态,结果表明,蛋白南硒是富硒灵芝中硒的主要赋存形态,占本的73.6-77.4%,核酸和多糖结合硒量甚少;在蛋白质组份中,以碱溶性蛋白质结合硒量最多,占总硒的23.0-25.2%。  相似文献   

2.
植物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微量元素硒不仅是人和动物的必要的营养元素,也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可缺乏的元素,植物体内的硒主要以硒蛋白、硒核酸,硒多糖等多种生物大分子以及硒代半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等生物小人子有机合物存在,在全综述了植物在自然界硒生态链转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植物对硒的吸收方式及代谢途径,硒在植物中的生物学效应,植物硒开发利用现状及方向从多方面分析讨论了植物硒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植物体内含硒生物大分子基础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硒主要以硒蛋白、硒多糖、硒核酸及硒酶等生物大分子形式存在,它们大多是低毒的生物活性物质.了解植物硒的分布规律、生理生化作用、测定方法等基础性研究和含硒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展,对于进一步开发利用植物中的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好氧条件下研究硒酸根的微生物转化,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硒的含量。主要产物为单质硒,加入硫酸根,元素硒的生成量无明显减少。由此推断硒和硫有着不同的还原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出了在硫酸根存在下处理含硒废水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硒代半胱氨酸的生物合成及参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代半胱氨酸是蛋白硒的主要存在形式,其合成和参入有不同于其它氨基酸的生物学特点系统.阐述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硒代半胱氨酸的合成途径和参入机制,并比较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硒蛋白基因中硒代半胱氨酸插入序列元件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6.
皖南上震旦统蓝田组地层中,硒(Se)显著富集.其露头剖面丰度为4.4×10-6,钻孔剖面丰度为41.3×10-6,后者为地壳平均丰度(0.09×10-6)的460倍.硒的富集系数为黑色炭质页岩>条带状泥灰岩>含锰粉砂质泥岩>含锰碳酸盐岩.硒富集的控制因素主要是缺氧环境,其含量与(银+汞)成正相关.硒的来源主要是陆源,海底热水溶液不是蓝田组硒有影响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相关组分在制造硒硫化镉颜色玻璃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制造硒硫化镉颜色玻璃时,除了加入玻璃的基本组成SiO2和着色剂CdS、Se外,还必须加入ZnO、碱金属氧化物、冰晶石、B2O3和重金属硫化物等次要组分。这些次要组分在制造硒硫化镉颜色玻璃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ZnO对防止着色剂硒和硫的挥发起直接作用,是制造硒硫化镉颜色玻璃不可缺少的组分之一。碱金属氧化物、冰晶石、B2O3主要直助熔作用,降低玻璃熔制温度,加速玻璃的澄清和均化,间接防止着色剂硒和硫的挥发,微量重金属硫化物作为晶核形成剂,使CdS(Se)微晶固溶体容易成核和长大,加速并简化玻璃的显色工艺。  相似文献   

8.
 纳米硒作为一种新型单质硒,与有机硒和无机硒相比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更强的生物活性和更低的毒性,并且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的作用。概述了纳米硒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包括纳米硒用于化疗、放疗、放化疗以及其他临床药物的增敏,纳米硒的功能化和靶向修饰增强抗肿瘤效果,含硒纳米材料在抗肿瘤中的应用,纳米硒的毒理学,介绍了纳米硒制剂产业化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富硒鲍鱼菇的深层培养及其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导在含有不同浓度无机硒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鲍鱼菇菌丝体,探讨其耐硒和富硒特性。结果表明:鲍鱼菇有较强的耐硒特性和很强的富硒能力,鲍鱼菇菌丝体硒含量随培养基质硒浓度的增加而增高,在培养基中添加硒量为5μg/ml时,富硒鲍鱼菇菌丝体含硒量可达200μg/ml时,为对照的40倍,硒回收率达38.8%,其氨基酸及多糖含量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微量元素硒对白肋烟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白肋烟为样本,采用叶面喷施亚硒酸钠补硒和不补硒盆栽实验方法,整株采收晾制,分析了硒对白肋烟中的还原糖、蛋白质、总氮、烟碱、氯等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硒能使白肋烟的水溶性总糖、还原糖、非还原糖分别提高41.25%、23.33%、32.77%;使总氮、蛋白质、烟碱分别提高22.22%、23.68%、28.64%;使烟叶中氯含量下降40.36%。  相似文献   

11.
恩施烟地土壤和烤烟团棵期硒含量与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恩施市几个主要产烟区的烟地土壤的调查分析和对烤烟盆栽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烟地土壤含硒量因土壤母质而异,并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其分布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烤烟团棵期含硒量随土壤含硒量和土壤施硒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呈现出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
土壤施硒对花椰菜硒质量分数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土培盆栽方式,设计土壤中不同硒浓度对花椰菜硒质量分数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硒量为8.0~24.0mg/kg范围内,花椰菜叶和花球中硒质量分数随施硒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施硒量为16.0-32.0mg/kg范围内,花椰菜中的蛋白质、总糖和还原糖的质量分数显著提高,改善了花椰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利用SDS-PAGE和HPLC-荧光检测法对大豆含硒蛋白或多肽进行分离和硒含量测定,在“〉2SD”为含硒条带的约定下,从所采集恩施,北京,启东样品中分别检出了19,12和10条含硒蛋白或亚基条带,并初步估算了它们的分子量和含硒量,根据这些蛋白条带的归属分析,发现3个地区样品大豆乳清蛋白结合硒的量最多,11S组分结合硒的量次之,7S组分结合硒的量最少,经过对不同硒含量样品进行比较后认为,大豆乳清蛋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富硒小米中硒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结合各不确定分量结果,分析了测定方法中不确定的主要来源,提出了获得更为准确的测定结果的关键,为保证测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Se酵母中可溶态Se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富硒酵母在各种不同介质中可溶性硒的形态分析,考察其生物有效性.实验表明:常温下。在水环境和生理体液环境下更有利于人体对可溶态硒的吸收,且温度的变化除了水环境下影响复杂外,在其他介质中无明显影响.酵母中大部分硒是以硒蛋白和硒多糖的形式存在,生物利用率高,是无毒、天然、安全的补硒食品。  相似文献   

16.
微量元素硒与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几年国内外基础医学研究表明微量无量硒对肿瘤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补硒能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本文重点综述硒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总结了硒防癌抗癌机制,硒与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前列腺癌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以底栖模式生物夹杂带丝蚓(Lumbriculus variegatus)为研究对象,在环境相关浓度的沉积相Se(Ⅳ)中暴露21 d后,通过ICP-MS定性定量硒在带丝蚓体内的含量及形态。硒在环境相关浓度下可以有效地在夹杂带丝蚓体内累积,形态主要以Se-Met和Se-Cys为主。此外,沉积相中硒可以促进夹杂带丝蚓体内氧化应激反应、降低Na+/K+-ATP酶活性以及消化系统相关酶活性,从而抑制夹杂带丝蚓的肥满度增长以及对沉积物中硒的生物富集能力。结果表明:环境相关浓度的沉积相Se(Ⅳ)可能影响硒在底栖生物中的累积及其形态的分布,并形成生物效应。研究结果为阐明沉积物中硒对底栖生物的生物累积及效应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了硒在人体内的吸收和排泄 ,它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缺乏所引起的病症 ,以及如何补硒  相似文献   

19.
水稻硒蛋白及其硒结合形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补硒栽培的水稻为材料制备水溶性蛋白,运用(NH3)2SO4分段盐析、分子筛柱层析,分离出高含硒蛋白组分,经酸水解后采用标样对照法,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检出硒代氨基酸,再用质谱法进一步确认。在水稻硒蛋白中,硒的结合形态,硒代蛋氨酸和硒代光氨酸两种均存在。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将能够成功表达重组人血清白蛋白(rHSA)的巴斯德毕赤酵母培养至诱导期后,流加亚硒酸钠,同时设空白对照发酵液(不加入亚硒酸钠),通过对比相同菌株在两组培养基中表达的rHSA的含硒量,判断硒能否以硒代氨基酸的形式存在于重组蛋白质中。发酵液经热处理、超滤、离子交换和丙酮沉淀等步骤后,进行Tricine-SDS-PAGE凝胶电泳、X射线能量色散谱(EDX)和原子吸收分析。结果表明,加硒发酵液样品中硒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对照多23.2%,硒与蛋白质的质量比为0.0069,高于对照发酵液近35倍,初步证明无机硒可以被毕赤酵母同化,转化为硒代氨基酸,并形成硒代重组蛋白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