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褐藻寡糖对热应激小鼠肝脏和胰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褐藻寡糖对小鼠抗热应激能力的影响和对热应激小鼠肝脏和胰腺的影响.将小鼠随机分成五组,每组8只.分别用生理盐水和0.75%,1.5%,3%不同浓度的褐藻寡糖进行灌胃,每只每天灌胃量0.3~0.5 mL,连续灌胃4周.之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45℃±1℃条件下进行热应激试验,观察应激前、后体重和体温的变化、存活时间及行为改变;待小鼠死亡后,分别取出肝脏和胰腺,用电子天平称重,并计算其系数.系数=脏器(mg)/体重(g)×100?.结果表明:热应激时,小鼠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频率加快,发汗明显,体重下降,体温升高;存活时间1.5%褐藻寡糖组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显著(P<0.05);肝脏和胰腺系数提高.结论:褐藻寡糖能够提高小鼠的抗热应激能力,1.5%浓度为最佳;肝脏和胰腺不同程度参与了热应激反应,胰腺较肝脏活动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人三阴型乳腺癌在裸鼠模型中血管正常化后对紫杉醇的反应,探讨其疗效是否优于紫杉醇.方法:将人三阴型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种植于BALB/c-nu雌裸鼠右下腹部皮下,随机将符合入组标准的28只移植瘤荷鼠分成4组,每组7只,A组,每天每次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质量分数10 mg/kg),连续17 d;B组,每天每次腹腔注射恩度(质量分数10 mg/kg),连续17 d;C组,第6、12天腹腔注射紫杉醇(质量分数10 mg/kg),余同A组;D组,第6、12天腹腔注射紫杉醇(质量分数10 mg/kg),余同B组.测量移植瘤的长径和短径,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D组移植瘤体积小于A组、B组(P0.05),C组移植瘤体积小于A组及B组(P0.05),D组和C组移植瘤体积无差别(P=0.436).B组、C组、D组的抑瘤率分别是14.61%、39.08%、54.79%.解剖各组荷鼠未见远处转移病灶.病理检查微血管密度,D组C组=B组A组.Ki67,D组与C组A组与B组,D组与C组无差别(P=0.649).结论:使用恩度后在时间窗内联合紫杉醇有明显抑瘤作用,但疗效未优于紫杉醇.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卵巢内瘦素信号传导缺失对卵巢自身功能和全身糖脂代谢的影响,阐明瘦素对外周生殖系统的直接作用,进行了以下研究:①对瘦素长受体缺失(LR-)的雌性B6.Cg-m / Leprdb小鼠和其同窝出生的有完整LR的雌性野生型C57BU6J小鼠(LR ),在性成熟期后的12周,进行卵巢相互移植,构建实验小鼠的LR基因型组合分别为A(躯体 ,卵巢-)、B[躯体 ,卵巢-)、C(躯体 ,卵巢 )、D(躯体-,卵巢 )、E(躯体-,卵巢-)共5组(n=5),移植后观测2个动情周期取材:②检测各自的全身糖脂代谢指标、卵巢周期和生殖激素;③卵泡刺激素(0.75 IU/g)刺激试验后,用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WB)方法,检测卵巢内脂代谢信号蛋白包括Janus激酶(JAK2)、磷酸化的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ERK)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表达.结果显示:①D、E组与A、B、C 3组比较,体重相差约1倍,性腺周围脂肪垫重量相差约10倍(P<0.01);血葡萄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胰岛素水平相差2-3倍(P<0.01);A、B、C 3组的全身血糖脂指标相似,D和E 2组的高糖脂血症升高程度也相似.(②A、B、C 3组小鼠均恢复正常的动情周期,而D、E 2组则始终处于动情间期;小鼠16周龄时D、E组与A、B、C 3组比较:卵巢重量及E2、P、FSH、LH水平显著下降(P<0.05 J.③瘦素刺激后JAK2在A、B、D和E组的卵巢中表达均呈弱阳性,而C组卵巢内呈强阳性表达;FSH刺激后p-ERK和LDLR在A、B、C 3组卵巢内均呈强阳性表达,而D和E组则表达下降.进而得出结论:①单纯卵巢内瘦素信号缺失并不影响卵巢自身的生殖功能、脂质代谢和全身的糖脂代谢.②瘦素受体全身缺失小鼠的卵巢功能障碍,与卵巢外的全身因素即高糖脂血症和低促性腺激素状态有关.③高糖脂血症降调节卵巢内的瘦素信号蛋白JAK2的表达,诱导小鼠卵巢脂质化和功能障碍;FSH刺激可诱导ERK磷酸化后LDLR的表达增强,缓解小鼠卵巢的脂质化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选用800羽黄羽肉鸡,对A(基础日粮)、B、C、D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抗生素、0.3%中草药、0.4%中草药)进行了饲养试验:D组末期重显著高于A(P<0.05),C极显著高于A组(P<0.01);C组屠宰率、半净膛率显著高于A组(P<0.05),而C、D组腹脂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果表明该中草药组方的饲养效果有优于抗生素组的趋势,其中C组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两种抗应激剂对恒河猴热应激的影响。方法将6只恒河猴随机分为A,B两组采血做9项血液学及9项血液生化指标测定,A组日粮中每只添加VC300 mg/d和VE50 mg/d;B组日粮中添加0.2%苜草素,饲喂两个月后分别将A、B两组恒河猴放入(32±1)℃,湿度70%猴房内,1 h后采血,测定相应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两组动物血液学各项指标试验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而血液生化值呈现:A组试验后AST、ALP、LDH分别为(101±23.64)U/L,(623.67±233.12)U/L,(1384.33±807.66)U/L,试验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B组试验后TP、ALB分别为(83.83±16.32)g/L,(38.53±0.57)g/L;试验前后差异不显著。结论VC和VE在恒河猴抗热应激过程中主要作用于维持血液中AST、ALP、LDH的活性稳定,而苜草素主要作用于维持血液中TP、ALB的稳定,两种添加剂能有效提高恒河猴抗热应激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热应激对猪肠道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热应激对猪肠道黏膜结构的损伤作用,以揭示热应激降低猪增重率的机理.12头小型猪随机分成热应激组和常温对照组两组.人工气候室内,热应激组模拟夏季炎热气候,气温从26~39℃24 h循环变温,在39℃时维持4 h;常温对照组在24℃下饲养.试验持续10 d,分别于热应激前、热应激第5 d和热应激结束时称重,计算各组的体重增长率.热应激10 d后39℃高温持续期结束时剖杀试验猪,取其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进行固定、石蜡切片、染色,染色和扫描电镜H.E.染色切片观察肠黏膜形态变化,并检测肠绒毛长度、宽度、隐窝深度,绒毛长度/隐窝深度;PAS染色切片检测肠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数量的变化;用Gomori氏改良法染色切片观测肠黏膜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较,热应激组猪的体重增长率显著下降(P<0.05);热应激后猪肠黏膜结构严重损伤;各段肠的绒毛长度、宽度、隐窝深度,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回肠绒毛长度减少较为显著(P<0.05),各肠段绒毛宽度的减少均差异显著(P<0.05);肠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数量增多,其中回肠差异显著(P<0.05);热应激组猪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热应激可引起猪肠道黏膜结构严重损伤,以致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严重受阻,这是造成猪热应激掉膘减重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短期热应激对小鼠超数排卵和卵泡发育的影响。 方法 取超数排卵处理后体质量近似的 7 ~ 8 周龄 ICR 雌性小鼠 20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应激组,每组 10 只,饲养于屏障环境内。 热应激组小鼠放入 38 ℃ 的生化培养箱中,热应激处理 10 h,期间自由采食和饮水。 热应激结束后,将小鼠放回屏障设施内饲养,持续 6 d,6 d后,进行超数排卵处理并处死小鼠,获取小鼠输卵管内卵子以及卵巢。 结果 热应激组小鼠超排卵数高于对照组( P<0. 05) 。 对卵巢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 HE)染色后,观察发现热应激组小鼠的总卵泡数和黄体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1) 。 热应激组小鼠的卵泡闭锁率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 P> 0. 05) 。 结论 热应激严重影响小鼠的繁殖机能,尤其是卵泡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8.
小鼠饲粮添加甘肃棘豆的饲喂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0 0只 NIH小鼠随机分为 4个剂量组和 1个对照组 ,进行了为期 90 d的甘肃棘豆亚慢性毒性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高剂量 (>4 5 g/kg体重 )甘肃棘豆添加组小鼠体增重 ,食物利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1) .当添加剂量为 2 4 g/kg(饲粮中的比例为 10 % )时 ,小鼠临床反应、体增重、食物利用率及血液学指标WBC、RBC、Hb、GPT等未出现明显变化 ,说明此剂量为甘肃棘豆对小鼠的最大无作用剂量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褐藻寡糖对小鼠抗热应激能力和热应激小鼠甲状腺的影响,将小鼠随机分成四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的褐藻寡糖(300mg·kg-1·d-1、600mg·kg-1·d-1、1200mg·kg-1·d-1)连续灌胃四周.之后各组分别在45±1℃条件下进行热应激实验,考察应激前后体重的变化、存活时间;待小鼠死亡后,分别取出甲状腺称重,计算其指数.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甲状腺形态学改变.结果显示热应激小鼠体重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中等剂量褐藻寡糖组(600mg·kg-1·d-1)抗热应激能力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甲状腺指数随褐藻寡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且与抗热应激的存活时间存在显著相关.甲状腺的形态学也随之发生改变.结果表明,褐藻寡糖能够提高小鼠的抗热应激能力,中等剂量为最佳;甲状腺参与了热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将自然挂膜好后的藤壶壳分装为4组放置于水处理系统上部滤料桶中,生物滤料与模拟对虾养殖尾水体积之比例分别为1:10(A组),2:10(B组),4:10(C组)和9:10(D组),每组3个重复,进行水处理效果试验为藤壶壳在生物滤料中的应用以及生物过滤池的设计提供参考。结果显示,A、B、C、D 4组的氨氮最高去除率均能达到99%以上,以达到氨氮去除率90%为基准,D组优先B、C组2 h,优先A组6 h;B、C、D组去除亚硝酸盐(NO2--N)的能力优于A组,以达到亚硝酸盐氮去除率95%为基准,D组优先C组2 h,C组优先B组8 h,B组优先于A组12 h;各组的磷酸盐去除速率为:D组C组B组A组,在10 h时A、B、C、D组磷酸盐(PO43--P)的去除率皆可达99.50%以上;48 h时,各组的总有机碳(TOC)去除率为:D组C组B组A组。各组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磷酸盐和TOC的去除率随着填充率的增加而增加,而综合考虑水处理效果和成本,推荐填充率B组(2:10)应用于今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芬太尼联合东莨菪碱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保护效应.方法 24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即C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F组(芬太尼组)、F+D组(芬太尼+东莨菪碱组).记录缺血前、再灌注即刻、再灌注30 min、再灌注120 min等的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峰值(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收缩及舒张最大压力变化速率(±dp/dtmax).再灌注120 min后,均取动脉血样3 mL,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血清丙二醛(MDA)浓度、一氧化氮(NO)的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动力学的各组时间节点间的HR和LVEDP无显著差异(P>0.05),LVSP、±dp/dtmaxF组在再灌注30 min、120 min时较C组显著升高(P<0.05),F+D组则显著高于F组(P<0.05).生化指标中F+D组的SOD活力与C组和F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F+D组的MDA浓度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F组和F+D组的NO浓度都明显高于C组(P<0.05).各组心律失常严重程度评分,F+D组最低(P<0.05).结论 芬太尼联合东莨菪碱比单纯使用芬太尼预处理具有更好的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程度缩窄腹主动脉对Wistar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建立大鼠心衰模型。方法 将Wistar 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缩窄腹主动脉直径至0. 45 mm,C组缩窄腹主动脉直径至0. 7 mm,术后观察大鼠生存情况、精神状态等一般情况,在4周和8周分别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 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和射血分数(LVEF),并取 标本测量左心室质量指数LVWI、心/体比、肺/体比,评价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术后A组存活率为100%、B组存活率为55%、C组存活率为70%>;4周时B组IVSD、LVPWd、LVEDd、LVEDs、LVEF与A组和C组均有显著差异(P 0. 05)。8周时B、C两 组IVSD、LVPWd、LVEDd、LVEDs、LVEF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P <0. 05) ;8周时LVWI、心/体比、肺/体比B组和C 组分别与A组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C组与B组相比LVWI、心/体比有显著差异(P <0. 05),肺/体比差 异极显著(P<0.01)。结论 腹主动脉缩窄至直径0. 45 mm比缩窄至0. 7 mm心衰成模所需时间短,成模效率高, 是建立大鼠心衰模型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BCAAs)对训练小鼠抗疲劳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B1、B2、B3、B4)和对照组(C)。实验组分别灌胃补充BCAAs0.45、1.25、3.75和10g/kg.d,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各组小鼠5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后进行力竭游泳并取材。观察BCAAs对小鼠脑组织5-羟色胺(5-HT)、血氨(PA)和力竭游泳时间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小鼠血氨含量升高,脑组织匀浆中5-HT含量下降,但力竭运动游泳时间均显著延长。结果血氨浓度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C与B1组相比血氨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低于B2、B3、B4组(P〈0.01);C组小鼠5-羟色胺浓度显著高于实验组(P〈0.01),实验组间随着补充剂量的增大5-羟色胺浓度减小;实验组小鼠力竭游泳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间,B2、B3组小鼠力竭时间明显长于B1组(分别为P〈0.05,P〈0.01),B4组力竭时间与B1、B2、B3组相比则下降。结论BCAAs能够对抗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发展,增强运动能力,但具有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秸经纤维毛壳菌( Chaeto micu m cellulolyticu m ) S M27 发酵后制成的纤维蛋白饲料( Ferm eted product of corn stalk , F P C S) 作为日粮中的粗蛋白源,喂饲白鼠和白兔,进行了系统的毒理分析和营养价值测定.毒理测试包括急性毒性试验( L D50 测定和7 d 喂养试验) ,蓄积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90 d 喂养毒性测定等,结果表明 F P C S 的 L D50 对瑞士小白鼠和 Wistar 大白鼠都大于2154 g/kg 体重,在7 d 、28 d 和90 d 喂养中都未曾观察到动物机体有异常表现.微核试验中,各试验组与阴性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 p > 0 .05) ,与阳性对照组间则有显著差异. F P C S 在白兔日粮中由17 .5 % ( w/ w ,重量比,下同) 增至32 .5 % 时,其营养价值递减,但粗蛋白的消化率各组间无显著变化( p > 0 .05) ,多指标多重分析表明, F P C S 作为动物饲料有安全性,具有粗蛋白可被消化而残余粗纤维难被消化的特点,适用于作为反刍动物日粮中粗蛋白的部分替代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心肌梗死冠心病(NⅧcHD)患者在合并心力衰竭和/或合并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情况下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情况。方法39例NMICHD患者根据有无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和有无合并心力衰竭分A、B、C、D4组,与30例健康志愿者的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对比。结果A、B、C组的SDNN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5),D组的SDNN、SDNNindex、rMSSD、PNN50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或B组较C或D组的SDNN、SDNNindex、rMSSI)、PNN50皆豆著降低(P〈0.05);A与B组之间,C与D组之间的SDNNindex、rMSSD、PNN5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观察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中,SDNN是反映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受损最敏感的指标。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合并心力衰竭较合并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更易引起心率变异性下降,可能具有更高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肾醒脑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中粘附分子的影响,探讨该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Wistar大鼠经筛选、造模后随即等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喜得镇组(C组)、补肾醒脑方组(D组),每组10只均灌胃给药。A组和B组采用蒸馏水,C组给予喜得镇,D组给予补肾醒脑方。术后第2d、4d、6d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术后1W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粘附分子ICAM-1、VCAM-1 、P-selectin、E-selectin的含量。结果:D组AAR习得率较B组各个时间点均明显提高;与B组相比较,ICAM-1、P-selectin含量差异极其显著(P<0.01)。结论:补肾醒脑方可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控制下调粘附分子的含量,降低血管的炎性反应,从而保护大脑组织。  相似文献   

17.
以水为介质,研究了不同截面短长轴比B/A (B/A=0.3-0.5)和导程与直径比S/de (S/de=17-50)的螺旋扁管管内传热和流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管内Nu和f值均随均随B/A值和S/de值的增大而减小,但随B/A值的增加而减小得更快,B/A值对螺旋扁管管内传热与流阻性能影响更大;在相同Re和Pr下,螺旋扁管管内Nu数为光滑管的1.3~2.5倍;阻力系数f是光滑管的1.2~1.5倍.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归纳与整理,提出螺旋扁管管内努塞尔数和阻力系数的准数方程式,其最大误差分别是12%和6%,可为螺旋扁管换热器的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灌胃、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和ELISA等方法,探讨开口箭对小鼠5-羟色胺(5-HT)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g健康昆明小鼠20只,均分成A,B,C,D 4组,分别以蒸馏水和0.25、0.50、1.00mg/mL的开口箭灌胃,0.20mL/次/d,连续灌胃7d.第8d对全部小鼠摘眼球取血,ELISA检测血清5-HT质量浓度;取血后立即处死小鼠,取十二指肠,4%甲醛固定,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镜下统计5-HT阳性细胞数量.结果与A组相比,B,C,D组小鼠血液5-HT质量浓度逐渐降低,十二指肠肠壁组织中5-HT阳性细胞数也明显减少.结论开口箭会下调小鼠5-HT的分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高湿环境对哮喘的影响,建立高湿损伤动物模型和高湿哮喘动物模型。方法 雌性BALB/c小鼠置于人工气候箱中模拟高湿环境,分为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高湿组(C组)和高湿哮喘组(D组)。A组置于常温常湿条件下饲养,B组在常温常湿环境下饲养,并通过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C组置于常温高湿环境下饲养,D组在常温高湿环境下饲养,并通过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结果 B、C、D组与A组相比,出现不同程度的粪便稀烂、皮毛暗淡、行为暴躁、体质量减轻、血常规指标异常(P<0.05),B、D组免疫炎症反应、肺泡灌洗液嗜酸性细胞比例、肺部病理变化等情况明显高于A、C组(P<0.05),且D组炎症反应高于B组(P<0.05);结论 高湿环境可以诱导或者加剧哮喘症状,高湿哮喘动物模型可为在高湿环境中研究哮喘的发生、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