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时,由于事故车辆占用车道,造成事故路段形成交通瓶颈,影响路段的实际通行能力,导致事发路段的车辆延误和排队长度的增加。为了研究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对交通造成的影响,通过VISSIM仿真软件,建立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和路段上的交通事故模型,分析不同输入交通量、大小车比例下,事故路段的车辆延误和平均排队长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中国高速公路在事故情况下的有效通行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公路基本路段输入交通量越大、大车所占比例越大,交通事故的影响时间越长、范围越大;运用VISSIM仿真模型得到基于中国高速公路交通特点的有效通行能力参数。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提供的交通视频,采集了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了车辆变道行为发生率越高实际通行能力越低的关系,分析了实际通行能力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分析了占道不同对实际通行能力影响的差异,先从统计学的角度利用曼-惠特尼U检验对两种情况下实际通行能力数据进行显著性差异判断,然后结合现场交通实际情况对实际通行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基于交通二流理论的思想,计算了车辆的排队长度.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模拟交通事故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以及路段上游车流量间关系.经检验,此模型拟合效果好、泛化能力强,平均预测误差仅为3.0168%.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后,事故车辆占用车道,必然造成道路交通瓶颈,降低高速公路实际通行能力。为了定量地分析交通事故对高速公路通行能力造成的影响,建立VISSIM仿真的高速公路典型路段交通事故模型,并提出以折减系数法为基础的交通事故下高速公路有效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分析不同阻塞车道数、阻塞车道长度、大车比例和交通事故持续时间下,交通事故点断面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公路通行能力随阻塞车道数的增加、阻塞车道长度的增长、大型车占有率的增大而减小。而当通行能力刚好满足交通量需求时,道路通行能力几乎不受交通持续时间影响;运用VISSIM仿真模型得到基本通行能力的高速公路有效通行能力折减参数,其中当阻塞车道长度为0.1 km时,折减系数为0.808。  相似文献   

4.
通过观察视频1整理分析数据,得出每个信号周期事故点的实际通行能力与到达事故点上游的车辆数,进而得出每个信号周期事故点排队车辆数.根据排队车辆数的变化及变化率分析了不同信号周期内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过程.从图形和数据角度分别表明视频1中交通事故开始到第13个周期内总的车辆排队数大于视频2,并分析了造成该差异的原因.运用最小二乘拟合和变上限积分方法建立了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的数学模型,从而得到了问题(3)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占用不同车道的车流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不同车道的实际通行能力变化过程,建立了交通流-密-速模型.并且通过建立微分方程模型,得到了受交通事故所影响的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6.
针对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的影响,通过对所给视频数据的提取,分析不同时刻的标准车当量,使用修正系数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建立道路通行能力、单因素方差分析、占用不同车道导致通行能力差异的多因素分析、传统的累计到达-离去等模型,得到车道被占用时两视频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和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关系式,并分析两视频实际通行能力的差异,最终利用传统的累计到达-离去模型,求得车辆排队长度到上游路口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首先对已有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两个潜在假设进行分析,指出采用道路上某一断面的通行能力作为整条道路通行能力的思想方法不适用于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实验交通工程学角度,提出了面向城市道路整体的"等效通行能力"概念,初步的调查结果验证了其优越性.最后给出了等效通行能力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机动车的需求和使用量有了飞速的增长,从而导致了城市交通量的激增,并由此引发了各种交通事故的发生。文中就交通事故的占道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进行数学分析,论述了事故占道的形成机理。结合路内停车现状及调查数据,对事故占道行为和道路通行能力的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形式的事故占道对动态交通的影响情况。着重探讨了事故占道对道路交通、路段车流及理论模型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车道被占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影响的问题,以差异检验、排队论、车流波动论为基础,求得了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过程.利用队列分析模型,分析对占道不同的实际通行能力,建立基于车流波动理论的排队长度模型,求解出了排队长度与通行能力、持续时间、上游车流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现代城市生活中交通拥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针对车道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问题,利用了视频和图片信息,使用微分方程和比较分析法等理论,分别建立了道路通行能力模型、车流量微分方程模型,利用Matlab等软件,得到了事故期间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过程,估算了在一定条件下从事故发生开始到车辆排队到达上游路口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许多道路必须扩建,而施工区广泛存在于路段和交叉口区域,城市道路施工区将改变车道的宽度,对车辆的正常行驶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大量排队和交通延误.针对城市路段施工区的交通流和交通延误进行了仿真,研究施工区域环境中不同因素对车辆延误的影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到达率,分析了受施工区影响的入口交通延误的特征,施工区的尺寸与位置等因素对路段施工区交通延误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社会力模型的城市路段施工区交通延误分析方法,并考虑了路段施工区长度、施工区宽度、大型车比例将对路段施工区的交通延误和平均通行速度产生显著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基于社会力模型的施工区交通延误计算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基于分析结果可制定合适的交通管理措施,减少路段施工区的交通拥堵降低延误和事故率.  相似文献   

12.
城市道路条件与交通事故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13.
浅谈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美丽 《太原科技》2003,(2):19-19,21
自行车在现代城市中是很重要的交通工具,论述了在城市交通中自行车有其他交通工具不可比拟的方便、经济、无污染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提出了市区主干道禁止自行车通行,开辟自行车专用路,完善自行车交通法规等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部分道路交叉口的道路交通及交通事故数据的分析研究,利用“综合影响系数法”建立了城市道路交叉口道路交通条件与交通事故率的关系模型,提出了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安全的评价方法。根据交叉口的交通饱和度,非机动车比例,车辆组成,左转比例,交叉口间路,交叉口形状及进口分隔程度等因素,就可以确定对交通事故率的综合影响系数K,进而确定交叉口的安全水平,本文的研究成果在城市道路交叉口方案的合理评价和优  相似文献   

15.
以某山区高等级公路网交通安全特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及交通现状特性的调查、分析,结合实际道路交通状况和交通特点,建立了山区高等级公路网交通安全微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实际算例对该评价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确定的重点路段与公安交通及公路管理部门所掌握的事故易发地点吻合性较好,说明该模型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有效,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出所研究路段的真实安全水平,为改善山区高等级公路网交通安全提供了参考对策。  相似文献   

16.
山区公路交通安全标志设计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了大幅度降低山区公路交通事故率,以实地测试、调查方法以及心理认知机理,概括了山区公路的道路特征和交通事故的特点,分析了驾驶人员的安全认知和行为特性,指出了山区公路交通安全标志须以初次使用该道路的驾驶人员为设计依据。研究了山区公路不同道路环境下交通安全信息,指出山区公路应在弯道处实行大小车辆分别限速,并给出了限速方式;长大坡路段应提供整体性道路信息以及交通安全标志的设置要求;异常气候条件下须提供预警性信息。认为在山区公路建设中,可以通过对交通安全标志的合理化设计,在不大幅度改变公路线形情况下,能使山区公路弯道、长大坡等特殊路段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阶段交通违规和交通冲突判别困难这一难题,根据多普勒效应特点将其应用到道路交通冲突实时判别系统中,实现车辆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的实时显示。设计了一种光感渠化显示屏,实现对交通违章、交通事故的自动判别,并联动高清摄像头有针对性地取证。选取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江山南路与富春江路交叉口车辆违章和交通事故进行验证分析,运用Vissim仿真等效模拟多普勒雷达检测系统显示界面交通运行状况,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为城市道路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交通运行态势预测、交通冲突判别提供了实时可靠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城市路外停车场出入口交通组织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分析城市道路路外停车设施出入口对城市动态交通的影响入手,运用排队论方法进行了停车场入口道长度的设计,设计了停车场出入口交通组织方式,并根据不同路外停车场规模、不同车辆驶入(驶出)率、不同周边道路交通流条件对停车场出口道设置的影响,进行停车场出口道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计算方法研究和评价分析,论文最后对镇江市大市口地下停车库出入口道路设计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忽视环境效益的不足,研究考虑排放因素的城市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 根据城市道路机动车行驶过程,考虑不同行驶工况下污染物排放特点,分别建立了城市道路污染物和标准污染物排放模型;分析了交通信号评价指标的相关性,选取面向排放因素的性能指标,并采用相对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考虑排放的交通信号的配时模型;利用基于黄金分割的改进粒子群算法对配时模型进行求解;在不同交通状态下,采用3种算法对实例进行大量的数值计算和仿真验证. 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算法求解精度高,且提出的模型在降低排放、提高路口通量方面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交通拥挤与系统分担交通理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系统分担交通理论,提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新途径。一是分散布局交通拥挤点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二是发展城市地下小汽车道路系统,形成地下以小汽车和地铁并存、地面以公共汽车及私人交通车为主、地上以轻轨为主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立体交通形式;三是大力推进交通需求管理,达到交通总量削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