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校园网络舆情事件频发,校园网络舆情也表现出新的特性。该文介绍了高校校园网络舆情发展的3个周期,以及高校在校园舆情处置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最后,在校园网络舆情宣传、引导、大数据支持分析以及规章制度方面给出了高校校园舆情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2.
数据     
《信息化建设》2011,(11):63-63
[七成] 七成涉事党政部门能回应网络监督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10月20日发布的2011年网络舆情第三季报显示,在与党政部门或官员有关的网络热点事件中,72.3%的涉事主体选择了回应质疑。这显示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网络舆论,愿意在网民监督下改进工作。但是,仍有近三成的涉事部门、官员保持沉默,不回应、不处置。在当事方回应的负面话题中,近五成涉事主体选择在“黄金24小时”回应舆论质疑,体现出相关主体对网络舆情的重视和应急效率。  相似文献   

3.
高校网络舆情具有主体特殊性、内容多元性和传播快速性等特点,当负面舆情出现时,传统"救火"式思维模式已不能有效地解决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蔓延和扩散。高校应综合利用大数据的分布式信息抓取与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等技术,通过舆情热词云分析、舆情演化分析和业务部门关注度分析等方式,快速完成网络舆情数据的多源采集、清理融合、分析挖掘等一系列任务,实现网络舆情的有效监管。"厦理工e起来"的舆情案例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校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可实现对高校学生思想动态的实时追踪、预测和研判,防范和及时解决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蔓延和扩散,促进高校文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潍坊学院学报》2019,(4):102-105
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的自主化和隐匿性突显,客体内容的敏感性和复杂性增强,载体的多元化和传播过程的即时互动性显著,成为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应对的重要影响因素。高校共青团作为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的主力军,面临诸多困境。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网络舆情研判能力,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提升网络舆情引导能力,构建舆情应对指标体系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成为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应对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网络是一个舆论场,以互联网为纽带连接起网民和公共议题。当前,网络舆论环境存在信息庞杂、舆论失序、群体极化、网络舆论依赖等现象。网络穿过象牙塔的“围墙”,给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师德教育受到网络舆论环境的冲击,“网络舆论审判”影响师德失范惩处,师德监督中显现出网络舆论依赖现象,师德师风网络舆情考验着高校舆情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6.
面对日益复杂的高校网络舆情辅导员应树立服务大学生的意识,构建辅导员工作网络平台,强化网络舆情,危机意识,建立网络舆情危机疏导机制,有效疏导网络舆情;组建辅导员网络工作团队,传递正能量,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负面信息的免疫力;加强辅导员学习与培训,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提升辅导员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7.
聂钰石 《科技信息》2013,(18):44-44,48
针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研究工作正从单纯的、被动的理论分析逐步发展到复合的、主动的实践应用。这一点突出地体现为,具体到高校的日常运作中,在诸多方面我们已愈来愈多地发现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应用痕迹。其中,与校园危机公关等较为明显的网络舆情引导不同,校园文化活动宣传上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更具渗透性和隐匿性。  相似文献   

8.
重大自然灾害事件的决策体现着一个政府的决策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但是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政府决策全民参与化日益明显,尤其是重大事件的决策,更是引发全民关注和热议。但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谣言、负面声音都会误导网民,从而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加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网络舆情的管控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以"山东寿光水灾"为例,通过分析我国政府处置重大自然灾害网络舆情时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教育、技术、制度方面提出相应的管控路径,为政府提高决策水平提供可以借鉴的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嵌入式监督是以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为基础,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找准被监督单位权力运行的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和"关键少数",对各部门存在的廉政风险点进行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具有整体性、动态性、互动性等特性。嵌入式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是充分发挥高校纪检监察监督保障执行作用的重要手段。推进嵌入式监督模式,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和防控,把监督检查与压实责任相结合,建立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全民麦克风”环境对高校传统思政育人模式提出了挑战。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优化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应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事前主动预防,避免舆情风险;事发积极应对,化解舆情危机;事中高效处置,防止舆情扩散;事后有效恢复,避免舆情再发。  相似文献   

11.
周丽娟 《科技信息》2007,(18):130-130,118
本文结合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纪检监察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二者虽然职责不同,但存在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关系。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充分发挥他们在高校发展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网络舆情的分析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为网络舆情热点具有导向性作用,如"某某门"事件,在短短60小时过后就引起监察部门的注意,这只有在日益流行的网络应用的今天才可能做到.分析网络舆情热点的手段多种多样,角度不同,如:可利用文本聚类的方法、动态文摘生成的方法以及意见领袖特征等方法来发现网络舆情中的热点和焦点信息.截止目前,分析网络舆情热点的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针对目前网络舆情研究的典型方法及其思想,进行概述性分析,给出网络舆情分析中词频、权重特征词、意见领袖属性矩阵等概念的形式化定义.本文作者通过对比分析,比较研究了网络舆情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国际上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给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是构成高校校园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在高等学校范围内产生、播散并发挥影响的公众意见和态度,具有鲜明的特点。针对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特点,进行积极有效地引导,可以促进高校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进和谐、稳定的校园文化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时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推动高校自身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近些年危害高校安全的事件频发,对平安校园的构建产生了不利影响。高校安全防范设施落后、高校后勤重经济效益,轻卫生安全等均为目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应当以加强学校的监督管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政府各部门积极配合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等方面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并完善高校安全保卫工作。  相似文献   

15.
高校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网络是时代和科技发展的产物,不仅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关系到高校乃至社会的稳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高校要充分认识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针对目前网络舆论引导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控与引导,确保校园网络舆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高校网络舆情系统设计的架构、工作流程和关键性技术,并针对国内舆情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舆论监督是特定社会公众群体通过新闻、网络等媒体对当下现实生活中广泛的、一致的观点。舆论监督对司法领域的监督也是其应用最普遍和最深入的监督。当前,随着新闻舆论的快速发展,其对司法公正的影响也不断加深,既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又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消极作用。因此,要保证舆论监督对实现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避免不必要的消极作用,就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环境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但也对社会组织的监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社会组织三方协同监管中,通过引入社会公众参与率、网络舆情影响度、声誉收益、处罚等变量,构建了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和政府部门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影响各博弈方策略选择与演化的因素,给出了三方演化博弈策略趋于稳定的条件,最后利用Matlab对演化博弈中的理想稳定状态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网络舆情影响度、声誉收益、政府部门的处罚等因素的影响下,当社会公众参与监管的水平较高时,即使政府部门放松监管,社会组织也会倾向于选择合规行为策略,第三方评估机构倾向于选择真实评估策略;当社会公众参与监管的水平较低时,任何一方的策略演化趋势都与另外两方的策略选择有关.为此,提出通过提升社会组织信息化水平,建立和完善声誉机制、奖惩机制和参与机制,形成社会组织多元协同监管体系,将有助于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科建设与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学科建设在高等院校特别是在新“升本”院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新“升本”院校在学科建设中有自身的特点,但由于认识、基础和实力等原因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新“升本”院校学科建设要区分优势和特色,围绕区域经济建设创建特色学科;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名师效应工程,加快学科建设;要优化整合资源,以点带面进行重点建设,全面推进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论生态系统是由网络舆论环境、舆论主体和舆论规则体系所组成的人造社会生态系统。现在我国的网络舆论生态系统主体构成单一,稳定性不强,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而引发网络舆论事件,影响现实社会的安定团结。善治网络生态系统,除了技术监督、政府引导、主流媒体议程设置和社会道德的约束之外,还必须重视舆论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