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辩诉交易制度在国外是被广为适用的一项刑事诉讼制度,其存在有着合理的必然性。从我国的司法历史传统和法律实践现状来看,借鉴和引入辩诉交易制度是完全可能也是完全必要的。理性建构中国特色的辩诉交易制度,对于实现刑事诉讼公正与效率双重的价值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辩诉交易制度是始于美国的一种刑事司法制度。世界各国都有关于辩诉交易或者类似辩诉交易的做法。本文介绍了辩诉交易的历史与发展,在我国具体的司法制度环境下,能为辩诉交易提供一个怎样的生存空间进行思考,笔者认为,有必要吸收和借鉴外国辩诉交易的司法实践,来完善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辩诉交易程序。  相似文献   

3.
辩诉交易制度是20世纪以来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刑事诉讼制度,这项制度具有的高效、快捷、灵活的特点,能够解决美国刑事案件急剧增长与司法资源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大大提高诉讼效率。我国当前的刑事司法现实对借鉴辩诉交易制度提出了要求。借鉴国外的辩诉交易制度必须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充分考虑到我国的现行法律制度、法律文化传统和法律价值观念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制度对辩诉交易进行规范和制约,从而保证我国所借鉴的辩诉交易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真正提高司法效率,节省司法资源,达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以及社会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辩诉交易是起源于美国的一项司法制度,产生后以其高效、经济等优点被西方各国广泛采用。随着我国"辩诉交易第一案"的出现,是否应当引进辩诉交易制度引发了学术界和司法界激烈的争论。本文从辩诉交易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出发,提出了关于建立中国式辩诉交易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辩诉交易,又被称为辩诉协商,其基本含义为”控辩双方基于意志的一致性达成一种司法协议,是控辩双方舍弃较大的诉讼风险。结束诉讼制度的一种方式”笔者试图从辩诉交易产生的背景和价值基础.及对世界各国诉讼制度的影响,分析在现有的制度下辩诉交易是否可以引入我国,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6.
辩诉交易制度,是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刑事诉讼模式。该制度从诞生起就争议不断,有其的科学性和可借鉴性。本文对该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赖以存在的制度基础,该制度的自身价值进行剖析。并针对我国刑事司法现状,探讨建立中国式辩诉交易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祝奕博 《科技咨询导报》2010,(22):231-231,233
本文在简略介绍"国内首例辩诉交易案"审理过程的基础上,对美国辩诉交易制度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剖析,探讨了我国建立辩诉交易制度的利弊,认为在我国建立辩诉交易制度势在必行。最后,还对我国的辩诉交易制度进行了设计,以确立中国式辩诉交易程序。  相似文献   

8.
1970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正式承认辩诉交易的合法性,并于1974年通过《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加以明确。譬如,2000年9月13日,为国人所关注的华裔科学家李文和"泄密案",就是在他承认"犯有处理机密信息不当罪"之后,以辩诉交易方式终结诉讼的。在犯罪不断攀升的中国,辩诉交易制度为快速解决司法机关案件积压问题提供了可能。本文从该项制度的优越性出发,阐述在我国引入辩诉交易制度的可行性,并对我国辩诉交易立法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各国的司法实践中,都面临着如何提高诉讼效率,更好的利用司法资源解决社会纠纷的问题。我国近年来刑事立案数量不断增加,司法资源的增长却相对较缓慢。如何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更高效的处理大量积压案件,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美国司法实践中的辩诉交易制度。而辩诉交易引入我国司法实践,究竟有没有可行性。笔者欲从我国具体司法实践和法律传统两个角度出发,探寻辩诉交易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鉴于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符合辩诉交易特征的做法,我国应当在立法上明确认可辩诉交易。但在引入过程中,决不能不加分析的全盘照搬,必须依据中国国情加以适当限制。同时,要建立健全辩诉交易的审查监督机制和相关的保障性制度。  相似文献   

11.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直觉模糊集定义及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基础上 ,利用 F -格的序关系 ,研究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给出了直觉模糊逻辑 t-范及 t-余范的定义 ,同时给出了两种新型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探讨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 t-范及 t-余范所具有的性质 .拓广了模糊逻辑中关于生成子的概念 ,给出了阿基米德直觉t-范及 t-余范的表现定理 ,并对不同算子分别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文化意象的使用包含着更为广阔、更为深沉的内涵,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译出原作的语义信息,而且还要译出原作内在的文化信息。通过对比分析霍克斯及杨宪益、戴乃迭对"司马牛之叹"中"叹"字的不同翻译方法,说明译者只有正确理解原语词义及其文化意蕴,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传达文本及其蕴含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4.
南朝梁时,萧统、萧纲兄弟分别主持编纂了《选》和《玉台新咏》。论对其编撰目的和体例、作家作品录情况、各自的学观和对后世的影响,一一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见出它们的价值与得失。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动态表演性原则在英若诚先生所译的《芭芭拉少校》中习语、活句、文化转换、称谓等方面的应用来论证这一原则在戏剧翻译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的"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在内涵、层次上有所不同。在中国历史语境中,"华夏"既可指称古代族群或民族,也可表示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载体。从历史上的"中国"、"华夏"到"中华"乃至现今"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华"一词与时俱进,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民族过程比中国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实体发展缓慢,至今仍然属于"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在英文中,消费需求包括“Needs”和“Wants”,有人把它们分别译为“需求”或“欲望”,“需要”和“想要”,也有人用“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或“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来区分,从意义上讲,这些表述都是有道理的,但从“Needs”和“Wants(也有人用‘desires')”的定义和表述的简洁来讲,本人更愿意把它们表述为“需求”和“欲求”,即消费者“求其所需”和“求其所欲”的意思,从消费需求的发展来看,二者的区别越来越小,甚至可以互换使用;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只使用“消费需求”这一概念,而不再对二者进行严格的区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V+到”结构同“V+进”、“V+见”、“V+在”、“V+着”等相关结构的比较,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力求为语言使用者提供最佳选择,同时也对相关问题提供了方言方面的佐证。  相似文献   

19.
就《左传》的记载来看,“因”并非一种婚姻关系,而“报”并不见容于春秋时期的宗法制度。“烝”是在婚姻伦理形成之初,在宗法制度可以容忍的范围内的一种事实婚姻。它既非群婚或转房婚的遗迹,亦不同于周边少数民族的收继婚。对于这种事实婚姻,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所持的态度是不同的,既非毫不犹豫的承认,亦非旗帜鲜明的反对。这种情况反映了春秋早期贵族阶层婚姻伦理的相对混乱状态。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成瘾症”(IAD)在全球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当中迅速蔓延,社会危害性极强,备受社会学和心理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网络成瘾概念的界定出发,介绍了网络成瘾的临床鉴定和基本类型,剖析了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建议网民们要解除网瘾,进行信息“节食”,最后对青少年沉缅于网络游戏这一社会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