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脱敏疫苗 对过敏体质者来说,世间许多物质都可引起过敏,最常见的过敏源如狗、猫等宠物的发毛、油漆、花粉等亦可引起过敏。同时,滥用西药也是发达国家中过敏症患者日益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马杰 《科学世界》2006,(3):51-55
在自然界,花粉是一种主要的致敏原。每当春暖花开之际,一些树木及花草特别容易引起花粉过敏,比如杉树、枸树、蓖麻、法国梧桐等,这些植物花粉量大体积小,空气中含量高,在风起的日子更容易传播,所以春天郊游时出现花粉过敏者更多。人为什么会得花粉过敏症?如何治疗花粉过敏?本文将根据最新的资料解答各种疑问。[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花粉症属于环境性疾病,凡有植物生长的地方,均可能有花粉症病人。我国地域辽阔,植被种类繁多,空气中致敏花粉亦极为多样。调查掌握我国各地方空气当中致敏花粉的类别及其在一年四季的出现规律,对防止花粉过敏症将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工作。我国对花粉致敏的研究已有了初步规模,为我国花粉过敏病症等一些异常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的研究和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只有三种物质不会使人过敏:水、葡萄糖和食盐。卧室、办公室、餐厅……过敏原防不胜防。经专家研究,居室内过敏原主要有以下五种:尘螨、蟑螂、宠物、真菌和花粉——  相似文献   

5.
花粉症属于环境性疾病,凡有植物生长的地方,均可能有花粉症病人。我国地域辽阔,植被种类繁多,空气中致敏花粉亦极为多样。调查掌握我国各地方空气当中致敏花粉的类别及其在一年四季的出现规律,对防止花粉过敏症将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工作。我国对花粉致敏的研究已有了初步规模,为我国花粉过敏病症等一些异常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的研究和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氮研磨法提取葎草花粉粗蛋白,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粗提液蛋白组分并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后经过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纯化几类主要的蛋白,再用westen blotting分别检测其与花粉过敏患者血清IgE结合情况,鉴定每种主要蛋白质致敏原的致敏性.分析了葎草花粉变应原成分及其变应原性、免疫原性,并鉴定主要过敏原的致敏性.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广泛的分布于8~170 kDa之间有主带13条,次带10余条;westen blotting检测发现葎草花粉的致敏性较强,与花粉过敏患者血清IgE结合能力较高.离子交换层析出4种主要变应原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5,16,15和25 kDa,其中结合能力最强的是15 kDa处蛋白条带.葎草的主要过敏原为55,16,15和25 kDa蛋白质组分.  相似文献   

7.
牛乳清蛋白BALB/c小鼠过敏模型的建立及其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牛乳清蛋白的BALB/c小鼠过敏模型,并探讨不同佐剂、免疫途径及饲料纯度等因素对建立牛乳清蛋白的BALB/c小鼠过敏模型的影响。方法:用不含牛乳及乳制品的特制饲料饲养BALB/c小鼠以乳清蛋白致敏,间接ELISA法测定特异性IgE,用荧光法检测体外激发小鼠致敏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结果:成功建立BALB/c小鼠乳清蛋白过敏模型,条件优化结果显示,氢氧化铝佐剂结合皮下注射最好地促进特异性IgE产生;用不含牛奶及其他食物过敏原的特制饲料饲养的小鼠特异性IgE的本底水平低,适于建立小鼠过敏模型,荧光法检测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结果与特异性IgE检测结果一致。结论:用特制饲料饲养小鼠,氢氧化铝佐剂结合皮下注射乳清蛋白适于建立BALB/c小鼠过敏症模型,该模型可用于过敏症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1,25(OH)2VD3为佐剂制备软叶针葵花粉变应原疫苗,以小鼠致敏哮喘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细胞因子以及肺组织病理学切片等指标对治疗模型的构建进行评价,探讨1,25(OH)2VD3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花粉过敏哮喘免疫机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以1,25(OH)2VD3为变应原疫苗能有效抑制花粉特异性IgE的产生和Th2细胞因子IL-4分泌,促进封闭性抗体IgG2a产生和Th1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增加耐受性细胞因子IL-10生产,使Th2反应向Th1反应转变.1,25(OH)2VD3在花粉过敏性哮喘治疗中能大幅提高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花粉过敏症,是一种以花粉主要过敏性抗原引起鼻、眼、咽喉器官组织粘膜发生过敏而产生的过敏性鼻炎及过敏综合症,临床上以鼻痒、流清水样鼻涕、眼睛流泪,频频打嚏等为主要症状,并伴有眼睛、外耳道、咽喉、气管等部位发痒。属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区性和明显的气候影响等特点,患者多有明显的遗传过敏体质。目前中国花粉症病人在一千万以上,美国花粉症病人约有一千四百七十万,加拿大、荷兰等花卉王国发病率也极高,欧洲、南美、大洋洲、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地区的发病率正呈上升趋势。对于该病的治疗,国内外采用的免疫治疗方法难以普遍开展,抗敏药物效短,仅能缓解症状,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
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多酚等抗氧化物质,可延缓衰老,促进人体健康,然而水果过敏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概述了常见的水果过敏原与交叉过敏反应,水果致敏性消减技术的原理与研究进展。常见的7大类水果过敏原主要包括类甜蛋白、Bet v 1同源蛋白、脂质转移蛋白、抑制蛋白、几丁质酶、半胱氨酸蛋白酶和β-1,3-葡聚糖酶。交叉过敏反应是引发水果过敏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多种过敏原含有相似的结构序列或决定簇时可引发明显的交叉过敏反应。其中,花粉中的Bet v 1最容易与常见的水果引起交叉过敏反应。高温、高压、脉冲电场、超声波、辐照等物理加工技术可通过二硫键的断裂与重排、氢键的增强或削弱、肽链的断裂或交联等作用直接破坏水果过敏蛋白质的结构;碱液或酶处理等化学消减技术可通过破坏过敏原的蛋白结构,降解过敏原致敏性表位。目前水果致敏性消减技术的研究较少,其效果也不够理想。未来可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新型食品加工方法等多技术联合,精准靶向控制水果致敏性;生物育种和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培育脱敏水果新品种,从根本上解决水果致敏性难题,为低敏或脱敏水果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过敏症袭来     
过敏,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流行病。 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到2015年,每两个欧洲人,就有1个患上不同类型的过敏症。 异位性皮肤炎、哮喘、鼻窦炎……国人大呼,过敏症来了——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汕头地区部分城镇街道、乡村工厂、机关学校共20806名人群中进行了变态反应疾病患病率及过敏原皮试调查.患病率为28.47%,最主要致敏原为屋尘、螨,多价春季花粉,蛔虫等.认为在城镇减少工业污染,在乡村防治蛔虫感染,可降低人群的变态反应疾病患病率.提出1∶10~5及1∶10~6磷酸组织胺皮试可作为观察是否有过敏体质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3.
过敏的种类有很多,比如花粉过敏、食物过敏、金属过敏、特异性皮炎、过敏性哮喘等都是过敏。发生过敏反应后的症状也多种多样,有时过敏反应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过敏到底是什么,它是怎样发生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过敏性角结膜炎的常见过敏原种类.方法我们将本院2006年7月至10月在眼科门诊就诊的21例过敏性角结膜炎患者采用德国MORA-super生物共振过敏诊断治疗仪进行过敏原筛查.结果 21例患者中过敏原总数157例次,其中食入性65例(41.4%);吸入性45例(28.7%);真菌、细菌、原虫类16例(10.2%);其他类过敏原31例(19.7%).结论过敏性角结膜炎过敏原种类繁多,运用MORA-super生物共振过敏诊断治疗仪可检测标准过敏原3000余种,扩大了检测范围,为临床寻找相应过敏原和有效的防治提供了实验室诊断及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甲壳类水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广受消费者喜爱,但可诱发机体产生严重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概述了目前已鉴定的甲壳类水产品过敏原的结构和免疫性质,及其致敏性消减技术原理和研究进展;已报道的甲壳类水产品过敏原有原肌球蛋白、精氨酸激酶、肌质钙结合蛋白、肌球蛋白轻链、磷酸丙糖异构酶和血蓝蛋白等,其中原肌球蛋白为甲壳类水产品的主要过敏原,可与72%~98%的甲壳类食品过敏患者血清产生特异性IgE反应。利用物理加工消减甲壳类水产品过敏原致敏性,主要通过传统热处理、微波、超高压、低温等离子体和辐照等物理作用力诱导蛋白质变性,进而破坏蛋白质的致敏性表位;酸处理和糖基化等化学修饰消减技术可以通过改变过敏原结构、形成新化学键等方式掩盖或直接破坏致敏性表位;酶处理和发酵处理等生物修饰消减技术则直接降解过敏原致敏性表位。未来仍需要通过过敏表位的靶向消减、多种消减技术协同、动物与人体试验开展,探究过敏原结构和表位修饰的影响机制,推进过敏原消减技术的实际应用,为低敏甚至脱敏甲壳类食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皮肤点刺试验筛查酒泉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的变应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并规避过敏原。采用北京新华联协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皮肤点刺液对1128例诊断为湿疹,荨麻疹,特应性皮炎,其他的患者进行点刺试验。包括食物组46种变应原及吸入组44种变应原,并设0.1%的组胺为阳性对照及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记录。入选的1128例过敏原检测患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岁。平均37.44±12.14岁,其中女性766人(67.91%),男性362人(32.09%)。食物性过敏原前十位依次是河蟹,海虾,韭菜,葵花籽,花生,辣椒,洋白菜,芹菜,芝麻,大豆;吸入性过敏原前十位依次是粉尘螨,户尘螨,室内尘土,柳树花粉,油菜花粉,玉米花粉,槐树花粉,香烟,猫毛皮屑,向日葵花粉。全年进行皮肤点刺试验以7月,1月,8月及2月人数偏多。从年龄分布看,18至30岁的人群最多,检测人数418人,阳性率37.06%。酒泉地区主要的食物性过敏原以河蟹,海虾,韭菜葵花籽为主;吸入性过敏原以粉尘螨,户尘螨,室内尘土及季节性花粉为主。  相似文献   

17.
防晒详解     
紫外线是皮肤外因性老化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皮肤对紫外线的光生物学反应,表现为炎症、修复和防护反应三步。紫外线激活酪氨酸酶活性,产生组胺、5-羟色胺、内皮素等物质,导致色素沉着和炎症反应,加重黄褐斑和雀斑。长期暴露在紫外线照射之下,可引起皮肤细胞损伤和胶原破坏,导致皮肤干燥、粗糙、皱纹甚至皮肤癌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柳树花粉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并对其进行特异性脱敏治疗。 方法 提取柳树花粉蛋白, 对小鼠腹腔注射并滴鼻激发,建立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通过递增变应原剂量对小鼠皮下注射,观察小鼠行为学症 状、鼻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和检测血清 sIgE 的含量,探索特异性脱敏疗法的效果。 结果 治疗前小鼠出现搔鼻、打 喷嚏、流鼻涕等过敏症状,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血清 sIgE 含量高于激发前,成功建立了过敏性 鼻炎小鼠模型;治疗后小鼠过敏症状 逐 渐 减 轻 至 消 失,鼻 黏 膜 中 嗜 酸 性 粒 细 胞 逐 渐 减 少,血 清 sIgE 含 量 减 少。 结论 柳树花粉能够建立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且特异性脱敏法可将其治疗。  相似文献   

19.
研究的目的是查找出化妆品中易导致人体化妆品皮炎的原料成分,以减少化妆品皮炎的发生几率。采用临床试验筛选研制出的过敏原60种,然后将其中20种过敏原作为实验组和瑞典化学诊断试剂公司生产的"瑞敏"相同成分20种过敏原作为对照组,为临床疑因接触化妆品而导致的过敏性皮炎患者做斑贴试验。156例患者使用研制的60种过敏原斑贴试验有145例出现阳性反应,总阳性率92.95%;其中有9种过敏原斑贴试验的阳性率超过10%。50例患者用研制的20种过敏原与"瑞敏"20种相同成分过敏原对照斑贴试验,结果完全一致的37例,占74%。206例患者均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本试验的60种化妆品筛选过敏原用于临床斑贴试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牛奶中过敏原组分的分离纯化及主要过敏原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纯化并鉴定牛奶中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致敏原组分,并分析其与组胺释放的关系.方法:等电点沉淀、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和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等技术分离纯化牛奶过敏原组分.脱脂乳浸液免疫C57/BL6小鼠制备抗血清.Western-Blotting分析脱脂乳致敏原组分.间接ELISA检测抗血清中slgE和sIgG;同时荧光法检测各致敏组分体外诱发免疫小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率.结果:分离纯化出酪蛋白、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等致敏组分(纯度>90%).免疫印迹表明酪蛋白是主要致敏原组分.抗血清sIgG水平差异显著,sIgE水平没有大的变化;组胺释放率与sIgG水平是一致的,而与sIgE水平没有明显相关性.酪蛋白抗血清sIgG效价最高为1:25 600,组胺释放率高达(73.28±9.31)%.结论:牛奶中主要过敏原组分鉴定为酪蛋白,对牛奶过敏症的体外诊断治疗以及低/无过敏原配方奶的研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