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目的:研究狼毒大戟受试药物Ⅰ和Ⅱ急性毒性作用,并计算其半数致死量(LD50).方法:给小鼠灌服不同剂量的狼毒大戟受试药物Ⅰ和Ⅱ,连续观察14 d,记录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以小鼠急性死亡率为指标,用改进寇氏法计算LD50.结果:灌胃给药狼毒大戟受试药物Ⅰ后部分小鼠出现中毒反应并死亡,计算LD50为2.05 g/kg,LD50的95%可信限为1.77~2.37 g/kg.死亡动物尸检,发现所有死亡小鼠均出现胃胀症状,十二指肠色黑,少数充血,其它主要脏器肉眼未见明显改变.结论:狼毒大戟有毒成分主要集中在受试药物Ⅰ中,且狼毒大戟受试药物Ⅰ属于小毒物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未纯化精氨酸果糖苷急性毒理.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以最大浓度、最大容量灌胃给药,24h内给药4次,观察7天内小鼠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记录各组小鼠症状.结果:小鼠无死亡,未纯化精氨酸果糖苷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复方天麦提取物调血糖作用及其毒理学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灌胃给予复方天麦提取物,测定模型动物血糖含量变化,并对复方天麦提取物的毒性作用进行了实验.结果为,给予天麦提取物5、10g/kg体重和盐酸二甲双胍后3h、6h、24h各组血糖水平比给药前(建摸后)显著降低.给药组之间,给药后3h,24h时,天麦提取物组显著低于二甲双胍组(P<0.001);按40.0g/kg体重灌胃给药,未测出半数致死量(LD50)值.在小鼠可接受的最大容积下进行最大耐受量(MTD)实验,结果在24h内小鼠口服累计剂量为160.0g/Kg体重,7d内小鼠无一只死亡,未见任何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灌胃和静脉注射2种给药途径,观察给药1次14 d内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应用人参皂苷C-K(100 mg/kg)复制小鼠肺水肿模型,观察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对其影响;应用肾上腺素复制小鼠肺水肿模型,观察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对其影响.结果表明人参皂苷C-K小鼠口服最大给药量为10.0g/kg,人参皂苷C-K小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LD50及95 %置信区间为111.707 mg/kg(96.235~ 118.449 mg/kg),其动物死亡主要在5~30 min内,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的病理改变.100 mg/kg剂量的人参皂苷C-K可复制典型的小鼠急性肺水肿模型,与肾上腺素所致小鼠肺水肿类似.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可减轻人参皂苷C-K致肺水肿,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则可加重人参皂苷C-K致肺水肿.  相似文献   

5.
为了初步评价αO-芋螺毒素Ge XIVA[1,2]的安全性,以昆明种(KM)小鼠为受试动物,于给药组连续7天对每只小鼠肌肉注射10 nmol的αO-芋螺毒素Ge XIVA[1,2],对照组则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实验期间监测小鼠的体重变化,观察小鼠的毒性反应,给药结束后,即第8天摘除其眼球并采血,检测小鼠的血常规、血液生化等指标,同时剖取其主要脏器,称重后计算脏器系数,并以此来评价Ge XIVA[1,2]的毒性作用,然后对该药物剂量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Ge XIVA[1,2]组的小鼠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小鼠活动正常,且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或死亡现象;实验期间给药组小鼠在各个观察时间的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均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组与阴性组在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测、脏器系数(%)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认为,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αO-芋螺毒素Ge XIVA[1,2]的安全性好,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D-异苯环戊胺单次灌胃给药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一般性无活动、自主活动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实验动物灌胃单次给予0.5 g·kg~(-1)、0.8 g·kg~(-1)、1.4 g·kg~(-1)和2.4 g·kg~(-1)剂量的D-苯异环戊胺后,观察给药后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情况;分别给小鼠单次灌胃20 mg·kg~(-1)、90 mg·kg~(-1)和400 mg·kg~(-1)的D-异苯环戊胺后,观察对小鼠一般行为活动和自主活动的影响.结果: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D-异苯环戊胺小鼠灌胃单次给药在剂量0.5 g.kg~(-1)、0.8 g·kg~(-1)、1.4 g·kg~(-1)和2.4 g·kg~(-1)时呈剂量—效应关系,其最大无毒性反应剂量接近0.5 g·kg~(-1),最大耐受量为1.4 g·kg~(-1),最低致死剂量为2.4 g·kg~(-1);各剂量D-异苯环戊胺单次灌胃给药均未见对小鼠一般行为活动和自主活动有明显影响.结论:D-异苯环戊胺单次灌胃给药对小鼠最大耐受量为1.4 g·kg~(-1),最低致死剂量为2.4 g·kg~(-1),无严重急性毒性反应,该化合物无严重急性中毒的风险;单次灌胃给药20 mg·kg~(-1)、90 mg·kg~(-1)和400 mg·kg~(-1)的D-异苯环戊胺对小鼠一般行为活动和自主活动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家兔皮肤急性毒性实验,初步评价海棠凝胶对动物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所产生的毒性反应,为后续毒性试验和临床试验提供参考信息.采用最大给药量法,家兔16只,分为4组,即海棠凝胶完整皮肤组及破损皮肤组、赋形剂完整皮肤组及破损皮肤组,每组4只(♀、♂各半),给药前24h用电推剪推去背部两侧毛(约150cm2),破损皮肤制作:在脱毛区用9号针头划"#"字状,以划破表皮渗血为度,给药量均为2g/kg凝胶,给药组主药剂量为0.05g/kg,将供试品和赋形剂涂于脱毛区,用一层称样纸覆盖及兔固定衣固定,并用兔脖套将兔固定,24h后用生理盐水洗去受试物及赋形剂,仔细观察和记录动物出现的毒性反应情况,连续观察14d,并记录体重和进食量情况.结果表明:海棠凝胶完整皮肤组及破损皮肤组无动物死亡,动物体重、进食量与赋形剂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呼吸、自主活动等均未见中毒反应,动物处死后经对各组家兔系统剖检,对皮肤给药部位及其它组织脏器进行观察,未见明显病理性改变.结论:海棠凝胶单次皮肤给药2g/kg凝胶(主药剂量为0.05g/kg),家兔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老板口服液急性毒性实验,小鼠灌胃剂量达40g/kg时,未出现毒性症状和死亡现象.腹腔注射给药LD50为11.56g/kg.大鼠长期毒性实验分别灌胃给药10g/kg、5g/kg和2.5g/kg,连续6周.各组无动物死亡.动物外观、体重增长、血象、肝肾功能及各脏器指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脏器组织检查高剂量组13只大鼠中有2只大鼠少量肝细胞脂肪样变.但留存动物于停药3周后,病检均正常.提示老板口服液临床口服用药安全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已上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进行非临床安全性再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单次给药毒性实验: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40.04、138.60、295.56 g生药/kg剂量组,单次灌胃给药后连续观察大鼠14 d内的体质量、摄食量等毒性变化。28 d给药毒性实验:将120只SD大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和10.01、32.03、64.06 g生药/kg剂量组,连续灌胃28 d,恢复期28 d,检测动物的体质量、摄食、眼科检查、临检、大体剖检及组织病理学等。结果 单次给药毒性实验:138.60 g生药/kg剂量组出现药后活动减少、俯卧等,295.56 g生药/kg剂量组7/10例动物死亡,单次给药的最大耐受量(MTD)为138.60 g生药/kg。28 d给药毒性实验:除32.03、64.06 g生药/kg组部分动物出现肝细胞肥大外,其余剂量组均未见与药物相关的异常变化,28 d给药最大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NOAEL)为64.06 g生药/kg。结论 通过SD大鼠的单次给药毒性实验和连续28 d经口灌胃毒性实验,提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临床给药周期内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联苯胺和对吡啶甲醛为原料合成了1种联苯胺衍生物盐酸盐(客体).利用1H NMR和MASS方法进行标定,并利用1H NMR分析方法考察了客体盐酸盐分别与六、七、八元瓜环相互作用的结构特征,考察结果显示客体与六元瓜环形成1∶2的哑铃型包结物,与七元瓜环形成1∶1的棒锤型包结物,八元瓜环形成1∶1的类轮烷型包结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气相色谱法考察了瓜环Q[5]、Q[6]、Q[8]及混合瓜环Q[n]对卷烟主流烟气中焦油、烟碱的截留作用,结果表明空腔较大的瓜环对焦油、烟碱有明显的截留作用,截留效率随瓜环空腔尺寸及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瓜环用量为20 mg时,Q[8]和Q[n]对焦油、烟碱的截留分别达到46.1%、60.3%和32.5%、40.8%.  相似文献   

12.
Self-assembled complexes between cage com-pounds cucurbit[n = 5—8]urils and hexamethylenetetramine were studied by using NMR techniques.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 that hexamethylenetetramine can lid cucurbit[5]uril to forming self-assembled capsules in which nothing is encap-sulated yet; the cavity of the cucurbit[7]uril can accommo-date a hexamethylenetetramine molecule to form a self- assembled host-guest inclusion. Moreover, both the cavity interaction of the cucurbit[7]uril with hexamethylenetetra-mine稨Cl and the portal interaction of the dipole carbonyl of the cucurbit[7]uril with hexamethylenetetramine稨Cl lead to form self-assembled capsules in which the hexamethylene-tetramine稨Cl are encapsulated in the hexamethylenetetra-mine稨Cl lidded cucurbit[7]uril. Although the structures of the portal and cavity to cucurbit[5]uril are similar, there is no obvious interaction between decamethylcucurbit[5]uril and hexamethylenetetramine, and also between cucurbit [6]uril or cucurbit[8]uril and hexamethylenetetramine.  相似文献   

13.
合成制备了2,6-二甲基-N-庚烷基吗啉及其盐酸盐客体分子,利用1H NMR考察了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七元瓜环以及八元瓜环与2,6-二甲基-N-庚烷基吗啉及盐酸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上述瓜环均能与2,6-二甲基-N-庚烷基吗啉及其盐酸盐发生相互作用,并选择性包结烷基部分,形成主客体包结配合物。  相似文献   

14.
以黄连素(BER)为荧光探针,研究了碱金属离子、铵离子和黄连素在葫芦脲[7]中的包合竞争反应.发现葫芦脲[7]与黄连素在一定的条件下能生成稳定的CB[7]-BER荧光探针体系,且具有强的荧光发射.然而分别将碱金属离子,铵离子加到CB[7]-BER包合物体系中时,荧光强度呈现有规律的下降,且荧光猝灭值ΔF与阳离子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碱金属离子和葫芦脲[7]相互作用的平衡常数,发现对于同一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与葫芦脲[7]形成配合物的平衡常数也依次增大、銨离子与葫芦脲[7]形成的平衡常数介于钠离子和钾离子之间。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大环化合物,七元瓜环是一个很好的分子容器。实验表明它可包容如金刚烷胺及其衍生物,这一结论得到了^H NMR及2D NMR技术、质朴等方法的证实。  相似文献   

16.
利用^1H NMR技术、等温滴定量热(ITC)法和紫外吸收光谱等手段,研究了瓜环与二甲基苯甲酰亚甲基溴锍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Q[7]与二甲基苯甲酰亚甲基溴锍盐相互作用时,将其苯环包进Q[7]内腔内,形成1∶1的包结物.而Q[8]将两个二甲基苯甲酰亚甲基溴锍盐的两个苯环包进其内腔内形成1∶2的包结物.进一步通过热分析发现,包结物形成后,能够增强瓜环和二甲基苯甲酰亚甲基溴锍盐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研究六元瓜环和八元瓜环与苯胺盐酸盐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构特征。从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可以看出苯胺的苯环进入了六元瓜环空腔,形成1:1包结配合物,两分子苯胺以相反的方向平行地进入八元瓜环空腔,形成了2:1包结配合物;表明苯胺与两种瓜环有不同的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8.
实验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离子对八元瓜环的溶解性有影响。在测试浓度范围里,随着过渡金属离子溶液浓度的增加,八元瓜环的溶解度逐渐降低。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表明八元瓜环单晶中含有金属离子,但是晶体结构测定仅找到八元瓜环的结构,尚未发现八元瓜环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自组装结构。  相似文献   

19.
六元瓜环对尼古丁捕集作用的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通过利用^1H NMR技术,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方法,考察尼古丁(gN)与六元瓜环(Q[6]的相互作用情况,三种方法得到的结果相同。结果表明,六元瓜与尼古丁环能相互作用而形成配合物,是一个快速反应,且在pH=3~10时,相互作用效果均很好。  相似文献   

20.
七元瓜环与吖啶类化合物主客体作用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1H NMR技术等现代分析方法,测试了七元瓜环(cucurbit[7]urils)与吖啶、9-氨基吖啶、3,6-二氨基吖啶(分别记为g1、g2、g3)的主客体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或中性条件,用三种方法均能观察到七元瓜环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但在强碱性条件下,用上述方法观察不到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利用光谱法得到七元瓜环与g1、g2、g3均形成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包合物,计算出相应的平衡常数,并利用核磁表征考察了主客体可能的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