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红茶菌是一种中国传统酸性饮料,为了得到其生产细菌纤维素(BC)的能力及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变化情况,利用红茶菌混合菌种发酵制备细菌纤维素,对发酵过程中的细菌纤维素产量、还原糖消耗量和pH值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pH值从4.77降到3.08,还原糖含量从51.16g/L降到10.55g/L,发酵7d得到4.39g/L的细菌纤维素。扫描电镜观察到细菌纤维素的直径在100~500nm之间;热重分析表明细菌纤维素在296℃处具有最大失重,失重率达46%;红外光谱揭示了细菌纤维素的特征吸收峰。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纤维素主要由C、H、O这3种元素构成,基本上符合纤维素中各元素含量;XRD结果表明细菌纤维素的结晶度为80.21%,是一种高结晶度纤维素材料。  相似文献   

2.
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研究鹰嘴豆发芽过程中蛋白质、氨基酸、核黄素、异黄酮、膳食纤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鹰嘴豆在发芽过程中蛋白质含量不断下降,由未发芽时的18.42%降低至第9天的13.50%。鹰嘴豆氨基酸的组成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含量较多。在发芽过程中,谷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有所下降,谷氨酸含量由未发芽时的3.50%下降为第9天的3.10%;精氨酸含量由未发芽时的2.25%下降为第9天的1.72%;天冬氨酸含量则不断上升,由最初的2.51%上升至第9天的4.73%。异黄酮在鹰嘴豆中含量丰富,在发芽过程,其含量由最初的106.44mg/100g,上升到第9天的806.00mg/100g;核黄素含量也由发芽前的1.44mg/100g上升至第7天的1.85mg/100g;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显著提高,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呈下降趋势。通过对鹰嘴豆发芽前后营养成分变化对比的研究,希望为鹰嘴豆功能食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酵母菌、植物乳杆菌及醋酸菌对笃斯越橘进行混合发酵,通过测定基础指标(pH值、蛋白质、还原糖含量)、活性成分(总酚、黄酮、原花青素、花色苷含量)、抗氧化能力(·OH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确定菌种比例之后,以pH值、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酚含量、·OH清除率及总抗氧化能力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以确定发酵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及初始糖度的优化范围,在此基础上以总酚含量和·OH清除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nhken中心组合实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酵母菌、植物乳杆菌、醋酸菌菌种比例1∶2∶1,发酵时间62h,接种量6%,发酵温度38.5℃,初始糖度15.5°Bx的条件下,笃斯越橘发酵液的总酚质量浓度达(53.27±0.16)mg/(100mL),稀释10倍笃斯越橘发酵液的·OH清除率达(83.88±0.19)%,与优化前相比分别提高了56.91%和34.34%,其·OH清除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约为2mg/mL维生素C溶液的5倍。实验结果可为笃斯越橘的深加工提供实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薏米白酸汤的营养品质。方法:以薏米白酸汤和白酸汤为研究对象,测定各项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指标,将其与白酸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白酸汤和薏米白酸汤的pH、可溶性固形物、亚硝酸盐、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为3.03、3.50%、1.21 mg/kg、0.0032 g/100 mL和3.49、2.99%、0.91 mg/kg、0.0091 g/100 mL;白酸汤的总糖、总酸、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含量分别是0.52%、15.75 g/kg、0.02 mg/100 g、31.60μg/mL;薏米白酸汤的总糖、总酸、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含量分别是1.31%、8.55 g/kg、0.11 mg/100 g、90.83μg/mL;两种白酸汤均含有17种氨基酸,但薏米白酸汤的氨基酸总含量比白酸汤高0.497 mg/mL。本试验为进一步研发、改进薏米白酸汤产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利迪链霉菌(Streptomyces lydicus)A02 生产纳他霉素的高产发酵工艺,对其补料分批发酵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利用pH 值实时监控自动补料摇床辅助优化,筛选出利迪链霉菌A02 产纳他霉素的适宜pH 值范围,以此为控制点进行30 L自动发酵罐补料分批发酵实验,通过分析软件发酵之星(Biostar)5.0 检测分析主要发酵参数动态趋势曲线与纳他霉素产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菌株A02 最适于纳他霉素生物合成的发酵过程多参数优化组合为:培养温度30℃,pH 值控制在6.25~6.29 范围内,溶氧(DO)为20%~30%,摄氧率(OUR)和CO2释放率(CER)分别为25~15 mmol/(L·h)和20~12 mmol/(L·h),氨基氮含量0.20~0.23 g/L,还原糖保持1.5%左右,至88 h 后自然下降,至112 h 为0.32%;此时纳他霉素质量浓度达最高值,发酵上清液中为2.02 g/L,发酵液中为6.98 g/L,较不控制pH 值的对照分别提高28.66%和69.83%,为较好的发酵终点。通过优化调控主要发酵参数有效提高了利迪链霉菌A02 生产纳他霉素的发酵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荸荠在发酵熟化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分别对荸荠熟化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取样,测定蛋白质、脂肪、pH值、还原糖、黄酮、多酚、类黑精含量。结果表明,荸荠熟化过程中pH值下降,其余各营养成分明显提高。荸荠经过特定工艺发酵制成的黑荸荠营养物质大大提高,使黑荸荠产品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7.
研究啤酒发酵过程中酵母数、双乙酰、pH、还原糖、α-氨基氮、酒精度和发酵度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酵母数量与双乙酰含量在发酵的前三天快速上升,进而急剧下降,后期下降趋缓;还原糖和α-氨基氮在发酵前期被快速消耗,中后期消耗缓慢;pH值发酵初期会有明显下降,随后趋于稳定;酒精度前期上升幅度较大,随后平稳。试验结果表明啤酒发酵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对啤酒实际生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香菇的深层发酵工艺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香菇的发酵工艺研究表明,供试香菇菌株能适应液体培养环境,其适宜发酵培养温度为(25±1)℃,通气量1:0.5~1:1.摇瓶培养中48 h前为其调整期,48~144 h处于增殖生长期;从48 h起,pH值急剧下降,最终降至3.0左右趋于稳定,工业发酵培养96~120 h,生物量(鲜重)即达300g/L;提取的香菇营养液,氨基酸含量达18.52 g/L,多糖含量为14.75 g/L.  相似文献   

9.
运动发酵单胞菌利用早籼米生产乙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运动发酵单胞菌ATCC29121为菌种,以早籼米糖化液为原料发酵生产乙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发酵温度、pH值、初糖质量浓度、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因素对该菌乙醇产率及生物量的影响.优化后的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30℃,pH值为5.5,初糖质量浓度为100g/L,接种量为10%,发酵48 h.在此条件下乙醇产率达0.4 g乙醇/g葡萄糖,葡萄糖的转化率是80.1%.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经济高效地利用餐厨垃圾发酵产微生物油脂,采用杯罐实验对餐厨垃圾原液进行热预处理、酸碱预处理和氧条件预处理,以探求酿酒酵母菌S.cerevisiae发酵产微生物油脂的最佳预处理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餐厨垃圾原液热预处理的最佳温度为60℃,60℃温度下预处理2h后,餐厨垃圾水解液中的还原糖百分数和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3.780 4%和0.539 mg/mL;pH值为[2,11]的酸碱预处理中,pH值为8时效果最佳,此条件下还原糖百分数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为3.210 4%和0.889mg/mL;相对于好氧条件,餐厨垃圾原液在兼氧条件下处理24h还原糖百分数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均较大,其值分别为3.221%和0.56mg/mL。在试验获得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下,采用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s2.516作为供试菌株,以预处理后的餐厨垃圾水解液加入量90%(V/V)、搅拌速率150r/min、通气量2.5L/min、发酵周期7d为基础发酵条件,进行1L发酵罐发酵,获得油脂产率为26.86%。  相似文献   

11.
餐厨垃圾发酵产油脂的复合酶制剂水解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餐厨垃圾能有效地通过微生物发酵产油脂,采用复合酶对餐厨垃圾进行水解预处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酶中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投加量分别为92.5,1 250,3 000,100活力/g原料时,效果最优;其水解产物中氨基酸态氮浓度为137.7mg/L,还原糖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1.11%。在复合酶各组分投加量一定时,水解效果受pH值、温度和水解时间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H值为6、温度为55℃、水解时间为30min时,水解效率最高;在最佳水解条件下,每升水解液经从土壤筛选分离的菌种B发酵7d后,生物产量36.9g,微生物油脂产量5.172g。  相似文献   

12.
以14种皱皮木瓜为研究对象,对其蛋白质、总糖、总酸、果胶、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其总糖含量范围为1.3~3.5 g/100 g,氨基酸种类丰富,含量较高,达0.26~0.50 g/100 g,维生素C含量范围在68.8~159.3 mg/100 g,明显高于一般水果,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其中K含量高,Na含量相对偏低,同时金宝系列皱皮木瓜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其他几类测量品种。结果表明,皱皮木瓜尤其是金宝系列,营养成分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初始pH值对废水反硝化脱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pH值对硝态氮反硝化体系的影响,设定初始pH范围为4-10,对反硝化过程中NO3-N、NO2-N、TN、TOC和△TOC/△TN的变化规律、反硝化动力学以及抑制机理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最适宜的反硝化pH值为8,过酸过碱都不利于反硝化过程的进行. 在pH=8时,反应时间最短,硝态氮的去除率为99.4%,TN的降解率为95.5%. 亚硝态氮积累量在pH〈7时小于1 mg/L;pH〉7时,随pH的增大而增大,最大积累率为22%. 硝态氮比反硝化速率在pH=8时最大,为2.52 mg NOx-N/(g MLVSS·h);亚硝态氮比反硝化速率在pH=7时最大,为1.66 mg NOx-N/(g MLVSS·h). 因此,反硝化最佳的pH值为7~8.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林蛙蛙卵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我国东北地区长白山麓的特有品种一中国林蛙的蛙卵中的水分、蛋白质、粗脂肪、灰分、总糖、游离氨基酸、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林蛙蛙卵中水分、蛋白质、粗脂肪、灰分、总糖、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各为65、51、16、80、7、32、1.64、0、87、2.58g/100g,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5种,为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提供了营养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测定了重庆黔江肾豆的主要营养成分及矿物质元素质量分数.研究发现黔江肾豆粗蛋白质量分数为23.35%,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4.28%,水解液总氨基酸质量分数为17.0%,总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为6.9%;粗脂肪质量分数为1.28%,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较高,占总脂肪酸的83.0%,其中油酸为8.2%,亚油酸为22.2%,α-亚麻酸的质量分数均超过大豆、黑豆、豇豆和鹰嘴豆等豆科作物,占总脂肪酸质量分数的52.6%;总糖质量分数为53.47%,其中还原糖为1.70%,淀粉为51.77%;粗纤维为3.47%;主要矿质元素,铁:68.2μg/g,锌:42.9μg/g,钙:10.3μg/g,钾:7.3mg/g,镁:1.8mg/g,锰:16.5μg/g,铜:9.4μg/g,磷:2.62mg/g.可见黔江肾豆营养保健价值独特(特别富含α-亚麻酸),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果米双菌共酵制造苹果醋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苹果、大米为原料,探讨快速生产苹果醋的工艺.酒精发酵的最佳关键技术条件:质量比为l∶1的苹果汁和大米糖化液的总糖浓度调整到13°Bx,加入0.15%(NH4)2SO4、0.15%KH2PO4、0.1%MgSO4,灭菌后25.5℃培养,酵母发酵最佳周期为100 h,可生产出酒精度为8.0%的酒精液.醋酸发酵的最佳关键技术条件:发酵初始酒精度为5.5%,接种量为7%(先接醋酸菌DT-2 4.2%,后接AD1为2.8%),培养温度28℃,摇瓶转速120 r/min,初始pH 5.5,发酵时间为6 d,苹果醋发酵过程中理想的加糖方式为分次加糖,产品质量和口感最佳.采用双菌共酵生产苹果醋,为苹果醋的生产提供更为广泛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苹果醋的风味和营养.  相似文献   

17.
碱度对SBR中氨氮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试验的进水总氮约200mg/L,当进水碱度为1000mg/L左右时,达到100%的氨氮去除,出水中存在剩余碱度,pH在6.8以上;当进水碱度为600mg/L左右时,氨氮去除只达到83%左右,出水中碱度耗尽,pH在5左右。试验并对一次操作过程进行了跟踪测试,测试指标有COD,NH3,NO2^-,NO3^-,碱度和pH。在碱度耗尽时,氨氮向亚硝酸盐氮的转化被抑制,但亚硝酸盐氮向硝酸盐氮的转化仍在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白灵菇菌丝体进行深层培养的研究及其成分的分析,表明液体发酵白灵菇菌丝体的最佳碳源是玉米粉,白灵菇菌丝体的最佳培养条件是pH4.o~6.0,接种量为10%,装液量为70-80mL_探究了菌丝体所含的人体硌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52.4%,当培养5d时发酵液中的还原糖含量达到最高峰,随后菌体质量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第6天.氨基氮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第7天.  相似文献   

19.
康宁木霉液态发酵高产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选育的一株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QF-02进行了液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碳源的种类及性质是影响产酶的关键因素,价廉易得的天然稻草是其产酶的良好碳源。在培养基组成为40目稻草粉4g、Mandels营养液100mL、起始pH值4.8的优化培养条件下,摇瓶培养120h所得3种酶的平均活力分别为:滤纸酶活(FPA)1.43IU/mL, β-葡萄糖苷酶活0.36IU/mL, 木聚糖酶活176.8IU/mL。与商品纤维素酶制剂相比,在FPA载量相同(3FPU/g原料)的情况下,自制的复合酶在水解碱预处理稻草和天然稻草时,总还原糖产量比商品纤维素酶提高55%和40%,葡萄糖产量提高33%和12%。研究结果还表明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具有协同酶解木质纤维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