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JB-30B型冲击试验机研究了不同含量的残余元素锡、锑及稀土镧对低氧、低硫的34CrNi3Mo钢冲击韧性的影响;采用sEM及EDS手段研究了稀土镧对不同锡、锑含量钢的断裂方式的影响以及在钢中形成化合物的情形.结果表明:稀土金属可以明显改善低氧、低硫钢中残余元素对钢性能的危害;镧可与钢中的残余元素作用形成复合相且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硅铁镁合金、混合稀土金属和稀土镁硅铁合金在工业电炉铁水中的蠕化效果,证明混合稀土金属、低镁高稀土(Mg4%,Re50%)含量的稀土镁硅铁合金具有稳定的蠕化效果。在低镁高稀土合金中,适量镁的存在可以大大改善稀土反应的动力学条件,但单纯用镁和稀土复合的办法,并不能扩大生成蠕铁时的稀土残留范围。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用铈组混合稀土金属和1号稀土硅铁合金作为蠕化剂时的残留量上限RE_(max),下限RE_(min),残留量范围ΔRE。得出用混合稀土金属处理蠕铁时RE_(max)=0.110%,RE_(min)=0.038%,ΔRE;0.072%.而用1号稀土硅铁合金处理时,RE_(max)=0.091%,RE_(min)=0.037%,ΔRE=0.054%。并在此范围内两者的蠕化率都与稀土残留量有线性关系。本文还研究了硫对蠕铁中稀土残留量范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试验分析了稀土对铸造锡青铜ZQSn10-2合金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规律,表明当混合稀土金属加入量约为0035%时,由于组织的改善可获得最佳的综合机械性能,此时稀土的“组织锡当量”约为22%.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稀土金属及合金生产国和供应国,但在超高纯稀土金属制备技术方面却相对落后。为此"十二五"期间,863计划在新材料技术领域设立了"超高纯稀土金属及合金节能环保制备技术"课题,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牵头承担。经过几年攻关,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并于2014年6月下旬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课题组通过稀土金属制备、提纯技术及装备的集成创新,突破超高纯稀土金属制备关键技术,自主设计研制了超高真空蒸馏炉、  相似文献   

6.
老爷海是海南岛东岸的一处潟湖,受强烈人类活动(尤其是养殖活动)影响,其水体富营养化并伴随低氧.在选取的旱季和洪季(2010年4月和2011年8月),老爷海适值低氧期间,对老爷海开展了针对溶解氧和有机质的采样与观测.结果显示,春季潟湖低氧强烈,个别站位表层水溶解氧也仅为50%,夏季则在底层也存在低氧.在这样的背景下,春季...  相似文献   

7.
按照茂型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中稀土金属原子的个数分类,分析了双核和多核茂型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初步介绍了此类化合物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预测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高原对人体物质代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东良 《甘肃科技》2005,21(4):92-93,162
高原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也存在着寒冷和低氧复合因素的作用。急性低氧时,由于应激反应,基础代谢率有所增高,以后随低氧适应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人体进入较高海拔1w后和1月时,能量消耗都低于较低海拔的测定值。但运动时耗氧量显著高于海平面。Consolazo等(1968)在4300m高原观察到,同样运动强度,在进入高原第5~6d时,耗氧量比海平面增加2.7%~28.2%;9~10d时增加17.4%~29.2%。运动强度增大时尤为明显,而肌肉作功能力随海拔升高而递减。低氧暴露下豚鼠大脑抗坏血酸含量减少,血浆中含量升高,尿排出量增加。大鼠4~9d间歇低氧,脑中硫胺素(B1)含量升高,尿中核黄素(B2)排出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和考察了变质剂(钠、混合稀土金属和锑)和热处理规程(时效温度)对ZL104合金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的影响。所得结果麦明:(1)ZL104合金在室温及给定环境下的疲劳裂纹扩展性能,大体上可用Paris公式描述出来,公式中的指数n一般在3.5和7之间;(2)ZL104合金添加锑比添加钠和混合稀土金属更能改善抗疲劳断裂的性能,一般加入0.2%左右为宜;(3)加锑的ZL104合金时效温度在175±5℃时抗疲劳断裂性能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以吡啶-2,6-二甲酸(pydcH2)与2,6-二氨基吡啶(pyda)为原料,采用超声方法合成了质子转移化合物(pydaH2)2+(pydc)2-,再与Y(NO3)3反应合成了稀土金属钇与吡啶-2,6-二甲酸和2,6-二氨基吡啶的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pydaH2)Y2(pydc)4.10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共振、热重和差热分析等对质子转移化合物及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进行了分析与表征,并研究了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pydaH2)Y2(pydc)4.10H2O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氧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是能量转换和储存系统的关键电极反应。目前,贵金属基材料,如铂和钯,是ORR最有效的催化剂,但其地球储量稀少、价格昂贵,且抗甲醇和CO性能差。因此,开发新型、低成本、高性能的氧还原电催化剂对能源转化和储存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年来非贵金属钴(Co)基氧还原电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性能调控策略,分为Co合金、Co-N-C、Co纳米粒子、Co基氧化物、Co基磷化物和Co基硫化物等多种形式,并对未来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氧还原催化剂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氧的利用和调节是高等生命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威廉·凯林、彼得·拉特克利夫和格雷格·塞门扎3位科学家因发现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的相关机制而获得了201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发现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s 1,HIF-1)广泛存在于急、慢性缺氧细胞中,是细胞适应低氧的重要转录因子。HIF-1水平受氧气含量的调节。高氧条件下,HIF-1被修饰进而降解;低氧条件下,HIF-1不被降解,并通过转录调节引起促红细胞生成素等低氧相关基因的表达。本文通过介绍HIF-1的发现和基本分子机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具有鲜明的高寒缺氧的气象特征,对短居人群的健康有严重影响,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研究青藏高原缺氧风险对地方发展与缺氧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1年7月采集青藏高原不同海拔地区的气压、含氧量和短居人群的血氧饱和度等数据,建立了海拔与血氧饱和度的关系,绘制了青藏高原短居缺氧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的升高,绝对含氧量线性下降(y=-0.0325x+280.45,n=70,r2=0.94),绝对含氧量与海拔呈线性关系。(2)随着海拔的升高,血氧饱和度呈指数下降,缺氧风险呈指数上升(y=104-0.68×e0.35x+1.77,n=70,r2=0.57)。(3)根据血氧饱和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青藏高原缺氧低风险区、缺氧中风险区和缺氧高风险区占青藏高原总面积比分别为10.6%、32.0%和57.4%,其中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青海东北部、柴达木盆地和林芝市以南,中风险区分布在青海西北部、西藏东部山地和青藏高原河流谷地,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藏北高原无人区和喜马拉雅山系附近。  相似文献   

14.
论文针对高海拔隧道低压缺氧威胁施工安全的问题,基于氧气质量守恒和等效气管氧分压两种方法分析了高海拔隧道施工供氧标准,并在海拔4232m的雀儿山隧道开展洞口与掌子面温度、气压和氧含量长期监测。结果表明:实测洞口氧气密度比理论分析低4.93%,而实测气管氧分压比理论分析低0.6%,等效气管氧分压方法更适用于高海拔缺氧程度预测。洞口与掌子面温度和大气压力呈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性波动,隧道掘进1500m以后,在保证良好通风条件下,掌子面比洞口气管气氧分压平均低0.46kPa,随着推进距离继续增大,气管氧分压降低不明显。现场测试发现弥散式供氧方法能够有效增加施工区域的氧气含量,但供氧需求量大,施工建议采取弥散式供氧、个人携氧与移动式吸氧车供氧相结合的方式,保障隧道施工人员的氧气需求。  相似文献   

15.
西藏尼洋河水质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西藏尼洋河水样中的溶氧值、水温、无机营养含量,pH和悬浮物等分析发现,尼洋河的溶氧值在5~9月低,11~3月高,水温5~9月高,1、3和11月低,pH为7.9~8.4之间,呈碱性,悬浮物为0~16.4 mg.L-1,溶氧值,pH,悬浮物和水温随时空变化而改变;硝酸盐氮>氨氮>总磷>亚硝酸氮,金属成分的含量以Zn最高.  相似文献   

16.
应用变形速率连续可变式热裂纹试验方法(VDR法)研究了碳、钼和稀土元素对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热裂敏感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降低奥氏体不锈钢熔敷金属中的碳含量并加入适量的钼可显著提高焊缝的抗热裂性能。稀土元素对焊缝的抗热裂性也有显著影响,加入适量稀土能减少焊缝中夹杂物的数量和大小,改变其成分及分布,提高抗裂性。但是如果加入过量,焊缝中会形成大量稀土夹杂物,降低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的抗裂性。  相似文献   

17.
进入高原的人们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高原缺氧的影响,氧气在生物循环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拉萨市1970至201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对流层中的空气进行干燥处理,并假定各分子之间处于平衡态,根据氧气分子数密度和氧气分压,运用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推算出日平均氧气含量,并对其进行小波分析.结果显示:拉萨市氧气含量存在季节性变化规律和特征,氧气含量夏季明显低于冬季,氧气含量受温度影响较大,水汽压影响次之,在周期性上与气温变化大致接近.通过对氧气含量的趋势分析,得出氧气含量将会呈下降趋势;并利用多个物理数学模型对拉萨市未来氧气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探讨,发现Gaussian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预测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延伸,误差率会逐渐变大,短时间内有效.  相似文献   

18.
Cu-P耐候钢中稀土对夹杂物和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金相光学显微镜、JSM 6400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洁净度较好的两组试验耐候钢板坯进行分析观察,采用非水电解分离夹杂和ICP方法分析钢中固溶稀土含量·采用干 湿周浸室内加速试验方法对试验钢和对比A3钢进行了研究,测得了试验钢的腐蚀率·并用电化学方法测得了带锈样的极化曲线·研究得出试验稀土耐候钢中全氧在~0 002%,硫在~0 004%的水平时,稀土总含量为0 0065%~0 016%,可以保证长条硫化物基本变质,且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钢的耐腐蚀性能逐步提高·全氧在0 002%~0 007%,硫在~0 008%的水平时,稀土总含量为0 005%~0 025%,可以保证长条硫化物基本变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氢气还原金属钼粉中的氧,以无水甲醇作吸收液,吸收还原产生的水,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吸收液中水的含量以确定金属钼粉中可被氢还原氧的含量。结果表明,本法测定结果与国标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方法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实际生产中金属粉末中氧含量的常规测定。  相似文献   

20.
利用冲击试验、热震试验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添加氧化铈对玻璃涂层与金属基体密着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加入氧化铈可以改善玻璃涂层与金属基体的密着性 ,提高涂层的抗冲击和抗热震性能。氧化铈含量在 1%~ 5 %内 ,氧化铈加入量越多 ,瓷层的抗冲击和抗热震性能越好。由于氧化铈的存在能加剧瓷层与金属基体的界面反应 ,从而在界面上形成了更多的Ni Fe键和铁的枝晶体。Ni Fe键能提高瓷层的弹性 ,铁的枝晶体能增强瓷层与基体的连接作用。界面反应使界面上的孔洞消失 ,形成明显的密着层 ,因而提高了界面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