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准噶尔无叶豆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薄层色谱及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研究了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songoricum(Litv)Vass)全草的化学成分,SRB法测定了细胞毒活性.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β-谷甾醇(1);羽扇豆醇(2);3β,20β-二羟基羽扇豆烷(3);Cylicodiscic acid(4);7,3′-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5);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6);β-胡萝卜甙(7).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箭根薯(Tacca chantrieri Andre)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到12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二氢查耳酮化合物,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红外、紫外以及多种波谱手段确定其结构为1-(1,3-benzodioxol-5-yl)-3-(2,4-bimethoxyphenyl)-1-propanone (1).通过波谱学数据及理化性质确定其他已知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1-(3,4-dimethoxyphenyl)-3-(2,4,6-trimethoxyphenyl)-1-propanone (2),alusenone (3),erythrabyssin II (4),phaseolin (5),warangalone (6),(2S)-5-hydroxy-7,3′,4′-trimethoxyflavan (7),(2S)-5-hydroxy-7,3′,5′-triamethoxyflavan (8),(2S)-4′-hydroxy-5,7,3′-triamethoxyflavan (9),diosgenin(10),stigmasterol(11)和cycloneolitsol(12).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环草石斛酚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环草石斛丙酮(φ=80%)提取物进行了分离,所得化合物采用质谱、核磁等波谱技术进行了结构解析,并评价了各化合物的抗氧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及抗炎等活性。结果共分离鉴定了15个酚类物质,分别是chrysotoxol A(1)、neoechinulin A(2)、3,6,9-三羟基-3,4-二氢蒽-1(2H)-酮(3)、4,4′-二羟基-3,5-二甲氧基联苄(4)、柚皮素(5)、5,4′-二羟基-7,3′,5′-三甲氧基黄烷酮(6)、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烷酮(7)、batatasin-III(8)、3,3′,5-三羟基联苄(9)、trigonopol B(10)、丁香脂素(11)、2,4,7-三羟基-9,10-二氢菲(12)、loddigesiinol B(13)、loddigesiinol I(14)、loddigesiinol J(15);其中化合物1-11为首次分自环草石斛的多酚。在所选实验条件下,化合物1-4、6、7、12的生物活性为首次评价;化合物1、3、12的强抗氧化活性,1、9的强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1、12、14、15的强抗炎活性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对打破碗花花70%乙醇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了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1)、4-甲氧基水杨醛(2)、邻苯二甲酸二甲酯(3)、苯甲酸(4)、桂皮酸(5)、3-(4′-formylphenoxy)-4-methoxybenzaldehyde(6)、eugenin(7)、滨蒿内酯(8)、7-甲氧基香豆素(9)、1,8-二羟基蒽醌(10)、咖啡酸甲酯(11)、齐墩果酸(12)、阿魏酸(13)、咖啡酸(14)、胸腺嘧啶核苷(15).化合物2~4、6~11为首次从银莲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打破碗花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鬼箭锦鸡儿细胞毒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中压柱色谱和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方法对藏药鬼箭锦鸡儿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并对所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肝癌活性测试.从鬼箭锦鸡儿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7,3′-三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1)、3,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2)、3-甲氧基-4,9-二羟基紫檀素(3)、7,3′-二羟基-5′-甲氧基异黄酮(4)、6,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5)、3,9-二甲氧基-8-羟基紫檀素(6)、3,9-二甲氧基-4-羟基紫檀素(7)和3-甲氧基-4-羟基高丽槐素(8),所有的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化合物1~8进行体外抗肝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所有的化合物对2个肝癌细胞株HepG2和Hep3B均有抑制作用,它们的IC50值范围为22.5~104.7μg/mL.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川西小黄菊茎的化学成分,利用溶剂提取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正、反相硅胶柱层析法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川西小黄菊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1,2,4-苯三酚(2)、原儿茶酸(3)、反式肉桂酸(4)、反式对羟基肉桂酸(5)、反式邻羟基肉桂酸(6)、反式咖啡酸(7)、反式阿魏酸(8)、反式咖啡酸乙酯(9)、香豆素(10)、7-羟基香豆素(11)、6,7-二羟基香豆素(12)、(9Z,11E)-13-氧代-9,11-十八碳二烯酸(13)、绿原酸(14)、绿原酸甲酯(15)、松脂素-β-D-吡喃葡萄糖苷(16)、表松脂素4-O-吡喃葡萄糖苷(17)、表松脂素4′-O-吡喃葡萄糖苷(18),除化合物10以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对短瓣兰根的丙酮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特征鉴定结构.分离并鉴定了16个菲类化合物,分别为2,2′-dimethoxy-9,9′,10,10′-dihydro-[1,1′-biphenanthrene]-4,4′,7,7′-tetrol(1), flavanthrin(2),Blestriarene B(3),Blestriarene C(4),2,2′-dihydroxy-4,7,4′,7′-tetramethoxy-1,1′-biphenanthrene(5),2,7,2-trihydroxy-4,4,7-trimethoxy -1,1-biphenanthrene(6),lusianthridin(7),orchinol(8),coelonin(9),6-methoxycoelonin(10),dehydroorchinol(11),2-hydroxy-4,7-dimethoxyphenanthrene(12),2-methoxymoscatin(13),4,7-dihydroxy -1-(4-hydroxybenzyl) -2-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14),2,7-dihydroxy-1,3-bi(p-hydroxybenzyl) -4-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15),2,7-dihydroxy-1,6-bi(p-hydroxybenzyl) -4-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16).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使用2D-NMR对化合物1的数据进行了准确归属.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五叶山小橘叶的化学成分,采用溶剂提取法,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其进行结构鉴定.从五叶山小橘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10个化合物,包含4个木脂素、3个生物碱、2个甾体以及1个萜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山小橘新木脂烷甲素(1)、3,4-二-(4-羟基-3-甲基苯环)四氢呋喃(2)、表松脂醇(3)、松脂醇(4)、3-吲哚甲醛(5)、香草木宁(6)、山小桔碱(7)、pregnenolone(8)、16-dehydropregnenolone(9)、lochmolin E(10).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4′,7-环氧-8,3′-新木脂烷类化合物,化合物2~4、8~10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通过溶剂提取法和多种色谱方法对宜昌润楠(Machilus ichangensis Rehd. et Wils.)的干燥茎枝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MS、1H NMR、13C NMR、DEPT、CD)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从宜昌润楠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3R)-4′-羟基-5,7,3′-三甲氧基黄烷-3-醇(1),(2R,3R)-3-羟基-5,7-二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黄烷(2),(+)-儿茶素(3),(-)-表儿茶素(4),柚皮素(5),达维荚蒾苷元(6),反式对香豆酸(7),咖啡酸(8),阿魏酸(9),异阿魏酸(10),东莨菪素(11),异东莨菪素(12),胡椒基酸(13),香草酸(14),原儿茶酸(15),丁香酸(16).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MCI柱色谱对红光树属植物红光树枝叶的70%丙酮提 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 H NMR、 13 C 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了14个黄酮类 化 合 物 。 分 别 为 pinocembrin (1 1)、eriodictyol (2 2)、naringenin (3 3)、dihydroquercetin (4 4) 、dihydrokaempferol(5 5)、5,7,3′,4′-tetrahydroxy-3-methoxyflavone(6 6)、quercetin(7 7)、luteolin(8 8)、 (-)-epicatechin(9 9)、biochanin A(0 10)、tectorigenin(1 11),2′,5,7-trihydroxy-4′-metoxyisoflavone(2 12)、5,7-dihydroxychromone(3 13)、7-hydroxychromone(4 14)。除了化合物 4和10,其余12个化合物均首次从红光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Kudo]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MCI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了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从独一味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β-谷甾醇(3)、毛蕊花糖苷(4)、红景天苷(5)、咖啡酸(6)、3,4-二羟基苯甲酸(7)、龙胆酸(8)、3,4-二羟基苯乙醇(9)、2,4,5-三羟基肉桂酸(10)、2E-4-羟基己烯酸(11).其中化合物5,8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对元宝草Hypericum sampsonii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C-18反相色谱柱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代波谱分析技术(ESI-MS,1 H NMR,13 C NMR)进行结构鉴定。从元宝草全草(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之乙酸乙酯部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结构鉴定,确定为:1-羟基-7-甲氧基酮(1),2-羟基-5-甲氧基酮(2),1,3-二羟基-2-甲氧基酮(3),1,7-二羟基-2-甲氧基酮(4),1,7-二羟基-4-甲氧基酮(5),槲皮素(6),山柰酚(7),3,8"-biapigenin(8),阿魏酸(9),咖啡酸甲酯(10),香草酸(11),β-谷甾醇(12)。其中,化合物2、8-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西藏豆科槐属植物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制备薄层层析,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从砂生槐中分离得到了13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十八碳二烯酸,27-甲氧基-3’,4’-二羟基黄酮,3芥子醛,42-甲基庚基苯甲酯,5苦参碱,6L-高丽槐素,7十八碳二烯酸三甘油脂,8羽扇醇,9β-谷甾醇,10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酮,?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其中前10种物质为砂生槐种子中首次被鉴定到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4.
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猪殃殃氯仿和乙酸乙酯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分离得到了9个酚类化合物,分别为:对苯二甲酸二丁酯(1),原儿茶酸丁酯(2),原儿茶酸乙酯(3),二氢咖啡酸乙酯(4),顺式咖啡酸乙酯(5),没食子酸甲酯(6),7-羟基-6-甲氧基色酮(7),1-丙烯酸-3-(3,4-二羟苯基)戊酯(8),1-(3,4-二羟基苯)丙酮(9).这9个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牛奶子(Elaeagnus umbellata Thunb)的药效物质基础,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MCI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其枝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牛奶子枝叶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4-(3-氧代-1-丁烯基)-3,5,5-三甲基环己-2-烯-1-酮(1),(3S,5R,6S,7E)-5,6-环氧-3-羟基-7-大柱香波龙烯-9-酮(2),(6R,7E,9R)-9-羟基-4,7-大柱香波龙二烯-3-酮(3),黑麦草内酯(4),2α,3α,23-三羟基-12-烯-28-熊果酸(5),2α,3α,23-三羟基-3,23-异亚丙基二氧基乌苏-12-烯-28-酸(6),2α-羟基熊果酸(7),熊果酸(8),白桦脂酸(9),3-羟基-1-(3-羟基-4-甲氧基苯)-1-丙酮(10),pinoresinol(11),丁香脂素(12),lariciresinol(13),紫云英苷(14),β-谷甾醇(15),胡萝卜苷(16).除化合物14和15外,其余化合物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方法对壮药匙羹藤Gymnema sylvestre(Retz.) Schult.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sylvepregoside E(1)、gymnepregoside H(2)、芹菜素(3)、木犀草素(4)、对羟基苯甲醛(5)、对羟基苯甲酸(6)、桂皮酸(7)、咖啡酸(8)、3,4-二甲氧基肉桂酸(9)、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10)、4-O-β-D-吡喃葡萄糖基香草酸(11)、ochuscin C(12)、松脂醇(13)、4-羟基-2-壬烯酸(14)、亚麻酸(15)和亚油酸(16)。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可显著促进L6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葡萄糖摄取量分别是空白组的1.79和1.95倍,具有较强的降血糖活性。  相似文献   

17.
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窄叶鲜卑花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从窄叶鲜卑花二氯甲烷浸膏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香草醛(1)、甲基阿魏酸(2)、对甲氧基桂皮酸(3)、N,N′-二环己基脲(4)、Valencicacid(5)、ω-羟基-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酮(6)、异阿魏酸(7)、咖啡酸(8)及3,4-二羟基苯甲酸(9),除化合物2、7及8外,其他化合物都为从该植物中首次报道,化合物5及6首次从蔷薇科得到,化合物4首次从植物体内得到.以上结果可为该药材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傣药决明属植物神黄豆(Cassia agnes Brenan)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硅胶、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傣药神黄豆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化合物1~9为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将其分别鉴定为: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1),桑色素-3-O-α-鼠李糖苷(2),山奈酚(3), 5, 7, 3′, 4′-四羟基黄酮(4), 3-甲氧基槲皮素(5), 3, 5, 7, 3′, 4′-五羟基黄酮(6),表阿夫儿茶精(7),表儿茶素(8),表儿茶素-(4β→8′)-表儿茶素(9),原儿茶酸(10).其中,1~6、8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氧化铝柱层析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对新疆苦豆子种子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新疆苦豆子种子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9α-羟基苦参碱(Ⅰ)、苦参碱(Ⅱ)、槐定碱(Ⅲ)、氧化苦参碱(Ⅳ)。其中化合物Ⅰ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肺形草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对该植物的乙酸乙酯层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 NMR和13C NMR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乙酸乙酯层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acetamido-3'-phenylpropyl 2-benzamido-3-phenyl propionate(1)、1,3,5-三羟基口山酮(2)、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3)、咖啡酸乙酯(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6)、morroniside(7)、1,3,7-三羟基-4-C-β-D-葡萄糖基呫吨酮(8).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