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1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用循环伏安法和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强酸性介质中二甲亚砜对肾上腺素电子转移性质的影响作用,提出了二甲亚砜与肾上腺素几种可能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二甲亚砜对肾上腺素具有较强的稳定作用,使其氧化峰电位正移,发生氧化反应的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2.
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200多个峰,共确认了其中90种成分,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71.92%,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烯烷类等。  相似文献   
3.
测定糖(S)在不同电解质浓度下的活度系数不仅对糖的浓缩和分离而且对于认识在生物体系中糖的生化机制都有重要的意义.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利用经典电池研究了盐酸和一些糖的相互作用[1],本工作报道应用阳离子和阴离子(参考电极)两种离子选择性电极ISE组成无液接电池测定糖在?..  相似文献   
4.
汪汉卿 《科学通报》1975,20(10):470-470
一、反应过程的性质和研究的方法 铋和钼的混合氧化物是低级烯烃氧化过程中(如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比较广泛采用的催化剂。 丁烯氧化脱氢生成丁二烯的催化反应过程,我国和国外都已进行了研究。这一过程的性质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属于氧化-还原机理,即在反应过程中,由于催化剂的晶格氧参与反应而被反应物还原,而气相中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化学和微量量热技术测定了NaCl和一些单糖在水中相互作用的焓、熵及Gibss自由能参数。结果表明结构相互作用是这些参数的主要贡献,并且这些参数的数值依赖于糖分子的立体化学。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醇类(正丁醇、正己醇、正辛醇和正癸醇)和油(正辛烷)含量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醇/正辛烷/水体系相图的影响,并用电导法确定了微乳液的结构(W/O、B.C.和O/W);同时考察了NaCl浓度和盐类(NaCl、CaCl2和AlCl3)对CTAB/正丁醇/水体系溶致液晶的影响.结果表明:正辛烷含量(10%)恒定时,醇破链增长,微乳液区域减小;醇(正丁醇)固定时,体系中油含量增加,微乳液区域也减小.CTAB/正丁醇/水体系包合一个富水L1(O/W)区、富油L2(W/O)区和液晶L.C.区;盐的加入,液晶区域增大,且盐浓度越大,离子电荷数越高,液晶区域越大.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无叶豆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薄层色谱及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研究了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songoricum(Litv)Vass)全草的化学成分,SRB法测定了细胞毒活性.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β-谷甾醇(1);羽扇豆醇(2);3β,20β-二羟基羽扇豆烷(3);Cylicodiscic acid(4);7,3′-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5);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6);β-胡萝卜甙(7).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8.
随近年来工业发展的需要,四氟硼酸盐被广泛地应用于高能密度电池、电容器、有机合成和核工业等多方面.四氟硼酸根是一种弱的亲核试剂,在水或有机溶液中将与阳离子发生缔合作用[1].  相似文献   
9.
锂电池电解质溶液对锂电池的循环效率、工作电压、操作温度和使用寿命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是锂电池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1].LiBF4是目前锂电池液体电解质的常用盐类,其与有机溶剂的相互作用和正负离子间的缔合必然对锂电池液体电解质的性质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利用红外、拉曼光谱技术, 研究了不同浓度下LiBF4/γ-丁内酯溶液中的离子缔合和离子溶剂化,并运用量子化学计算了离子对的构型.  相似文献   
10.
汪汉卿 《科学通报》1986,31(6):427-427
根据文献[1]报道,引发剂量的N-乙烯基咔唑(VCZ)能够非常有效地引发AN光聚合,其速度比相应的苯肼快100倍。本文试图利用ESR和自旋捕获技术深入研究N-乙烯基咔唑引发丙烯晴(AN)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光聚合,检测其反应中间体,为了解它们的聚合机理提出必要的实验根据。本文还对溴原子在引发乙烯基单体光聚合中的作用作了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