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溶液法合成了二维网状结构化合物[{Fe(Salen)}2{Fe(CN)6}(MeOH)2]n·3nH2O,通过场冷和零场冷磁化强度随温度变化关系图、ueff-T图我们知道该化合物为铁磁性分子基磁体,居里温度在7 K附近,与另外两种相似的二维网状结构分子磁体比较,得出层间距离对该类化合物的磁特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室温下合成了一个含二甲氨甲基二茂铁衍生物,(C5H5)Fe(C5H4)CH2N H(CH3)2·Cl-·2H2O,用IR和X-ray对其结构进行表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同时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对其化合物电子结构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室温下合成了一个含二甲氨甲基二茂铁衍生物,(C5H5)Fe(C5H4)CH2N+H(CH3)2?Cl-?2H2O,用IR和X-ray对其结构进行表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同时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对其化合物电子结构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标题配位超分子聚合物{[Cu2(dhbd)2.2H2O].4H2O}n(其中H4dhbd=2,3-二羟基丁二酸),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胞参数:a=0.8 373(5)nm,b=0.8 768(5)nm,c=1.2 139(7)nm;α=90°,β=104.516(10)°,γ=90°;z=4,Dc=2.045 mg.m-3,μ=2.561 mm-1,F(000)=540;最终偏离因子R=0.0 227,ωR=0.636。配合物的基本构建基元包含2个铜(Ⅱ)离子,2个2,3-二羟基丁二酸根,2个配位H2O分子和4个晶格H2O分子。配合物中,2,3-二羟基丁二酸根与Cu(Ⅱ)配位,沿着21轴方向形成一维螺旋链,进而又通过桥联作用扩展为具有(3.72)(3.73.82)拓扑结构的二维层,毗邻的二维层籍(O…H?O)氢键相互作用进一步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得到1个Fe(Ⅲ)配合物{[Fe(phen)3][Fe(CN)6]·0.5phen ·5H2 O}(phen =1,10‐菲啰啉).通过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X射线粉末衍射(XRD)、X 射线单晶衍射和表面光电压谱(SPS)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光物理性质测定.结构解析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是1个以Fe(Ⅲ)为中心的离子型配合物,配阴、阳离子分别是[Fe(CN )6]3‐和[Fe(phen)3]3+.丰富而复杂的分子间氢键最终将分子连成了3D网状结构.采用表面光电压谱(SPS )和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FISPS )探讨了配合物的表面光电性能.结果表明,它在紫外‐可见光(λ=300~800 nm )诱导下,呈现出明显的表面光伏响应,表明其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同时对配合物的U V‐Vis吸收光谱和IR光谱进行了分析和指认.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多金属普鲁士蓝类化合物Ni1.125Co0.375[Fe(CN)6]·6.8H2O,室温穆斯堡尔谱和红外光谱研究表明金属离子通过氰根成键即Fe^Ⅲ(s=1/2)-CN-(Co^Ⅱ/Ni^Ⅱ)(96%)和Fe^Ⅲ(s=5/2)-NC-(Co^Ⅱ/Ni^Ⅱ)(4%)。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场冷却表明:在16K时化合物从顺磁向铁磁转变,拟合获得顺磁居里点为16.508K,说明此化合物是铁磁相互作用,当外场达到0.2T时,零场冷却和场冷却下的磁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几乎重合,为磁畴动力学行为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二格点分子场理论(MFT)分析了RFe_3,R_6Fe_23,R_2Fe_14B和RFe_10V_2(R=稀土元系)稀土永磁材料中的Fe-Fe,R-Fe和R-R相互作用。计算了各种稀土(R=Gd,D_Y,Tb,Ho,Er.Tm)铁化合物中的Fe—Fe,R-Fe和R-R相互作用对居里温度的贡献。结果表明,对于RFe_3,R_6Fe_23和R_2Fe_14B化合物,Fe-Fe相互作用对居里温度的贡献T_FF随稀土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对于某些化合物,R—Fe磁耦合作用和R-R磁耦合作用对居里温度的贡献(T_RF和T_RR)有相同的量级。本文的计算值T_RF,与强磁场对自由粉末样品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Ca(OH)2与柳氮磺胺吡啶(H2-Sulf)反应生成化合物[Ca(H—Sulf)(H2O)6](H—Sulf)·3H2O。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36H44CaN8O19S2,Mr=996.99,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5786(11)nm,6—1.50224(15)nm,c=1.53953(15)nm,a=113.129(2)°,β=109.302(2)°,γ=92.477(2)°,V=2.2775(4)nm^3,Z=2,Dc=1.454Mg/m^3,R1=0.142,wR2=0.297(I〉2σ(I)),5=1.027。标题化合物为离子型化合物,中心Ca(Ⅱ)采用七配位的变形加帽八面体几何构型,柳氮磺胺吡啶的羧基采用单齿配位方式与Ca(Ⅱ)形成配位键,羟基和吡啶N均未参与配位。在晶胞堆积中,化合物通过复杂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形成三维的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温水热方法合成了一种未见报道的三维超分子化合物Zn(dpq)2Cl2(dpq=二-吡啶-(3,2-d:2’,3’-f)-二氮萘).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0.84251(6)nm,b=1.24562(6)nm,c=2.26093(11)nm,Z=4,V=2.3648(2)nm^3,R=0.0294,wR:0.0829.该固态化合物在室温下表现出绿色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扩散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Ag(His)2]NO3·0.5H2O(1),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分子式为:AgCl2H19N2O750,Mr=489.21,属正交晶系,P2(1)2(1)2空间群,晶胞参数:a=0.9675(3)nm,b=3.4113(9)nm,c=0.52193(13)nm,α=90°,β=90°,γ=90°,V=1.72227(8)nm^3,Z=4,Dcak=1.866gcm^-3,μ=1.228mm^-1,F(000)=984.0,R1=0.0272,wR=0.0639,化合物由配离子[Ag(his)2]^+,1个NO3^-阴离子和0.5个水分子组成:中心银(Ⅰ)离子采用二配位的构型,2个L-组氨酸分别通过咪唑环中的2个N原子与Ag(Ⅰ)配位,化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1.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法制备了Tb3Fe29-xCrx(2.5≤x≤6.0)系列化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和磁性测量等方法研究该系列化合物的结构和磁特性.实验结果表明,Cr含量在2.5≤x≤6.0时化合物保持Nd3(Fe,Ti)29型单斜结构,属于A2/m空间群.Tb3Fe29-xCrx系列化合物晶胞体积V随Cr含量增加而增加.随着Cr含量的增加,化合物的居里温度TC单调减小,低温自发磁化强度M0和饱和磁化强度Ms降低,各向异性场Ba先增加后降低,在x=3.5处出现极大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更低温度下Zr-Nb-Fe三元系中(ZrNb)2Fe相存在的成分范围,熔炼了3个合金样品,其中Fe的含量保持为33.3at.%,Nb的含量分别为5at.%,10at.%和15at.%.经700℃均匀化退火720h后,采用x射线衍射、带能谱的扫描电镜对合金进行物相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700℃时,Nb在(ZrNb)2Fe相中的含量处于5.0at.%-13.79at.%间;文章还给出了(ZrNb)2Fe相的晶体结构数据.  相似文献   

13.
水热合成了一例新型的混金属的钼亚硒酸盐[Zn2(MoO4)(SeO3)(1)],采用了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分析、热重性质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中的{Zn(1)O4}四面体和{Zn(2)O6}八面体通过共用顶角相连,形成了平行(001)晶面的二维的Zn-O层,{M004}四面体连接Zn—O层形成了复杂的三维框架结构。TG—DSC曲线表明:Zn2(MoO4)(Se03)在温度4850C时开始分解,对应着在485—655℃范围释放SeO,。  相似文献   

14.
用分子场理分析分析了稀土化合物R2Fe17-xMx和R2Fe17N3(R=Ce,Pr,Nd:M=Al;x=0,2)的温度磁化曲线,计算出分子场 数nRR,nRF,nFF。由分子场系数,计算了Fe-Fe、R-R、R-Fe的相互作用对Tc的贡献TFF、TRR、TRF。  相似文献   

15.
利用5-(4-吡啶基)四唑(4-PTZ)与氯化锰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超分子配合物[Mn(4-PTZ)2(H2O)4].2H2O,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7315(4)nm,b=0.7859(5)nm,c=0.8682(5)nm,α=90.909(8)。,β=91.738(8)。γ=100.400(8)。,Z=1。配合物由1个Mn原子、2个4-PTZ、4个水分子和2个结晶水分子构成。Mn原子的配位数为六,并处于八面体的配位环境,分别与4个水分子的氧原子和来自2个4-PTZ上的N原子配位。通过各种氢键作用形成了二维网状结构,进而层与层之间的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将该化合物扩展为三维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以邻苯二甲酸(1,2-H2BDC)和二-吡啶-(3,2-a:2’,3’-c)-吩嗪(Dppz)为混合配体,用水热方法合成了一种三维超分子化合物:[Cd2(Dppz)4(1,2-BDC)2]·4H2O,并通过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α=2.49617(10)nm,b=1.71596(10)nm,c=1.82232(8)nm,β=96.293(1)°,V=7.7586(6)nm^3,Z=4,R1=0.0456,wR2=0.0939.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室温下显示出较强的蓝色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7.
用水热方法合成了一种新颖的以N-(亚磷酸甲基)亚胺基二乙酸(H4pmida)桥联的异核配合物CdVO(pmida)(4,4'-bpy)(H2O)2]·4H2O(1),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和磁性研究。在配合物中,[V2O2(pmida)2]^4- 单元利用配体的膦酸氧原子桥联镉离子而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在2-300K范围内测定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表明配合物中V^4+离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用两亚点阵MFT分析了R2Fe17-xMx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得到了分子场系数nRR、nRF和nFF,计算出了居里温度,给出了分子场HR(T)、HFe(T)与温度的关系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在R2Fe17中用Al、Ga替代部分Fe离子场系数nFF明显增大,除Pr2Fe17的HR(T)外,分子场强度在很大温度内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化合物[Co(bdpp)(NO3)2](bdpp=二(3,5-二甲基吡唑)丙烷)是在乙醇溶液中通过Co(NO3)2·2HO和bdpp反应制备而成。钴离子与一个二(3,5-二甲基吡唑)丙烷和两个硝酸根离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四面体构型。其键长和键角与同类化合物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反式环己二醇二(吡咯-2-)羧酸酯,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在室温下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处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α=1.8327(18)nm,b=0.8553(9)nm,c=1.0122(10)nm,a=γ=90°,β=106.037(12)°,V=1.525(3)nm^3,Z=4。在晶体结构中,环己烷部分采用了椅式构像,同时标题化舍物是G对称的;整个分子通过N—H…O氢键形成一维柱状结构,在C-H…π弱相互作用的帮助下进一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也进一步表明分子间存在N-H…0氢键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