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针对可燃气体的存在有可能使发动机由于空气不足而使燃料不能充分燃烧,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下降的问题,分析了气体燃料成分及性能参数,推导了气体-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与柴油机相比的动力性变化计算公式.采用了气化炉热解气化各种农林废弃的生物质产生生物制气,由单缸、四冲程、水冷、直喷式柴油机改装了双燃料发动机,生物制气通入发动机进气管,在进气过程中吸入气缸,由柴油引燃.测量了机刨花热解制气双燃料发动机不同引燃柴油量时的发动机动力性,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分析结果表明,燃气低热值减少,气体-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动力性变差;引燃柴油量减少,气体-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动力性也变差.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不改变柴油电站机组原动机结构参数的情况下,设计了柴油/甲醇双燃料喷醇控制系统,采用组合燃烧方式,即低负荷时发动机仅燃用柴油,中等以上负荷燃用柴油与预混甲醇,试验了发动机的动力和排放性能。试验表明,在额定转速下,双燃料发动机与柴油机相比动力性有所提高,NOx和碳烟排放大为改善,调速性能也可满足机组要求。  相似文献   

3.
生物制气-柴油发动机放热规律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气化炉热解气化各种农林废弃的生物质,产生可燃生物制气,作为以柴油引燃的双燃料发动机的主要燃料.双燃料发动机由一单缸、四冲程、水冷、直喷式柴油机改装而成,生物制气通过发动机进气管,在进气过程中被吸入气缸.实测生物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气缸压力,根据气缸压力计算放热规律并分析转速、负荷及供油提前角对它的影响.负荷增大时,双燃料发动机燃烧始点提前,最大燃烧放热率增高,最高燃烧温度升高,后燃加重;转速增大时,燃烧推迟;供油提前角增大时,最大放热率降低,对应相位提前,后燃减少.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研发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由于其良好的排放性、动力性、经济性,而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开发现状,重点介绍了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天然气供给形式及特点,分析了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目前研究所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发展前景。当前一种顺序喷射、稀燃、全电控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已经被开发出来,电控喷气技术、微喷技术、稀薄燃烧技术乃是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混合气形成及燃烧的特点和机理。通过台架试验,对比分析了用双燃料运行与用纯柴油运行的性能差异,并分析了空燃比、引燃柴油量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增压柴油机燃用LPG-柴油和CNG-柴油双燃料掺烧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复合燃料供给方式,在一台增压柴油机上分别进行了LPG—柴油双燃料和CNG—柴油双燃料掺烧特性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LPG—柴油双燃料和CNG—柴油双燃料不同掺烧比时的碳烟、NOx、CO、HC排放和燃料经济性。两种双燃料的相同之处是随着掺烧比的增大,碳烟排放显著下降,NOx排放基本相同,HC排放增加较多,CO排放先增后略减;大、满负荷下,燃料消耗率先减后略有回升;小负荷下,燃料消耗率略增。两种双燃料的不同之处是CNG一柴油双燃料的最大掺烧比较大,排放变化的幅度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立式195T液化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改装、运转及控制原理等问题;详细介绍了双燃料试验系统采用的方案.主要零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台架性能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放热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上 ,测量了不同工况下的气缸压力 ,并进行了放热规律计算 文中着重分析了掺烧比、供油提前角、负荷等因素对LPG/柴油双燃料燃烧、HC、CO和烟度排放的影响 ,阐述了双燃料复合燃烧的特性和规律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传统的基于标定数据的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控制系统性能,开发了天然气进气歧管顺序喷射电子控制单元(ECU),提出了基于原柴油机喷油脉宽信号实时采集的燃料等热值替代控制策略,并在一台经过双燃料改装的高压共轨发动机上对该系统的引燃油喷射、天然气喷射、原机喷油脉宽信号实时采集等功能,以及等热值替代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与基于标定数据的控制系统相比,所提出的控制单元及其相应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改善双燃料发动机的动态控制性能;该系统设计正确,工作稳定。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天然气喷射正时对双燃料发动机总碳氢(THC)排放的影响,实验表明:天然气喷射正时变化对双燃料发动机THC排放有显著影响,通过实时控制天然气喷射正时,可以避免过早喷入天然气,降低双燃料发动机的THC排放,特别是在中小负荷下,排放的最大降幅可达32.6%。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根据燃烧分析仪测录的示功图计算 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放热规律的新模型 .简要介绍了该模型的计算原理和方法 .利用该模型分别计算了 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引燃柴油、LPG及总的燃烧放热率 ,分析了其燃烧过程及燃烧特性 ,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从而为研究分析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特性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开发和应用电控蓄压式喷油系统。采用蓄压式泵-喷嘴系统及高速电磁阀来实现燃油增压过程和燃油喷射过程;采用电液比例溢流阀实现共轨燃油压力的调节过程;确定喷油量、喷油压力和喷油定时的电控实现途径;开发实验监控系统以满足喷油系统与柴油机匹配的需要。实现了喷油量、喷油压力和喷油始点的柔性(电子)控制,而且最高喷油压力已达113.5MPa,初步进行了喷油系统与1150G柴油机的匹配实验。在喷油压力与柔性控制方  相似文献   

12.
柴油机可变预行程泵电控系统的匹配标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匹配、标定研究对电控系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进行柴油机电控系统标定的方法。获取了供油量和供油提前角脉谱 ,使 6 110型柴油机的性能总体上得到了改善。可变预行程泵电控系统具有结构简单 ,对原机改动小 ,实用性强的特点 ,研究表明可变预行程泵电控系统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应用它可为直喷式柴油机性能的改善提供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以天然气为清洁替代燃料,研究目前市场存量较大的机械泵式柴油机的天然气-柴油双燃料技术改装.电控系统是柴油机进行双燃料应用技术的核心,基于双燃料系统的总体性能要求研发电控单元,包括:主控系统、模拟信号处理、执行器驱动等电路模块,并提出以燃油喷射压力的变化信号作为控制天然气喷气时刻的理论依据和控制方法.台架试验表明:研发的电控系统能够实现各传感器数据采集,满足天然气喷嘴和步进电机控制性能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采用改进的机械式喷油系统以较低的成本使大功率船用柴油机的NOx排放满足IMO TierⅡ法规的可能性,在一台6PC2-6/2L型柴油机上开展台架试验,验证了自行研发的新型喷油系统,即交叉喷孔油嘴和调压孔式喷油泵,对于降低船用柴油机NOx排放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交叉喷孔油嘴所产生的扇形喷雾在柴油机气缸的空间分布范围广,混合气更为稀薄,有利于抑制燃烧温度,从而降低NOx排放;将新型喷油系统应用于该柴油机使NOx排放率降低14.3%,同时制动油耗率降低1.5%.新型供油系统进一步优化有望使该柴油机的NOx排放满足IMO TierⅡ排放法规.  相似文献   

15.
在阐述柴油机电控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 ,分析了柴油机燃油电控技术的现状 ,论述了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并指出我国今后在发展柴油机电控技术过程中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电控柴油喷射用电磁控制旁通阀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磁控制旁通阀是时间控制式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重要组件,它的实用性开发是电控柴油喷射系统实用化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该文在系统地研究电磁控制旁通阀工作特性的基础上,研制出了一种高低压平衡式旁通阀。该阀与高速强力电磁铁及其驱动电路相配合,解决了电磁控制阀的动态响应特性、工作稳定性、动态密封及快速泄流等方面的问题,其工作性能能满足电控柴油喷射系统喷射控制的要求。采用该电磁控制阀的YC6108电控柴油机样机实现了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7.
柴油机共轨喷射系统的发展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共轨喷射系统具有高度的控制灵活性,已成为降低柴油机排放的主要核心技术之一.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轿车和卡车柴油机上共轨喷射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前景;通过分析BOSCH公司和日本电装公司的高压共轨喷射系统,提出了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对主要部件的要求,并对高压共轨喷射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压共轨喷油系统改善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讨论柴油机排放特点和对喷油系统要求的基础上,以ECD-U2系统为例分析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结构特点及其对柴油机性能的改善,尤其是在控制排放方面所起的作用,并介绍了ECD-U2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电控泵-管-阀-嘴燃油喷射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燃油喷射系统的柔性控制是现代柴油机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控制的燃油喷射系统是实现燃油喷射过程柔性控制的有效手段。电控泵-管-阀-嘴燃油喷射系统是在综合各种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机械式泵-管-嘴系统实现电子控制的新型系统。该文分析了电控泵-管-阀-嘴燃油喷射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设计和开发了满足该系统工作要求的控制装置,通过试验验证了电控喷射系统工作的可行性,还研究了一些结构和调整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电控喷射系统具有较好的综合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20.
预喷射控制算法在电控单体泵柴油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喷射技术可以降低噪声和排放,是满足欧Ⅲ以上排放法规的主要解决途径之一。基于电控单体泵燃油喷射系统柴油机进行研究,采用中断环方式实现预喷射控制算法,通过在DDC 2000电控单体泵柴油机上安装缸压传感器和喷油嘴端压力传感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单体泵燃油喷射系统上,采用合适的控制算法和执行器驱动,能很好地实现预喷射并取得良好结果。该算法独立于硬件平台,可以用于电控单体泵柴油机和共轨柴油机的喷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