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型落下孔车车体的结构分析及稳定性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体是落下孔车中的主要的承载件,其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落下孔车的性能,对某大型落下孔车车体进行了结构分析及稳定性计算,采用有限单元法对车体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挠跨比、扭转刚度进行计算,为车体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检验Q6W-2型低地板轻轨车车体在强度、刚度等方面的性能,对实际车体进行了不同工况的加载试验测试。针对轻轨车车体结构的特点,设计了不同工况下的加载装置。测试试验结果表明,B、C模块的车体结构在强度和刚度等方面基本上达到了设计要求,对个别薄弱环节提出了修改建议或意见。试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对照,试验值和计算值吻合。  相似文献   

3.
张国庆  巨建民 《太原科技》2010,(6):69-70,72
车体结构刚度是车体轻量化的主要限制条件之一,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只有保证车体结构有充分的刚度,才能保证其安装设备的正常工作。通过介绍车体简化成变截面变刚度及变质量的简支外伸刚性梁模型,对Pro/E软件对车体的实体模型、固有属性进行了分析,运用有限元计算求得车体整体刚度,从而有效改进车体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PC-386微型计算机上采用SUPERSAP软件,对出口给博茨瓦纳的运盐敞车的强度计算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车体结构离散,约束处理,载荷处理及各计算工况的计算模型,经计算结果分析表明,BR车体在各工况载荷作用下,应力均未超过许用应力,满足《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B型不锈钢地铁车体的结构特点和设计思路,并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结构计算模型,分析不同载荷工况条件下的屈曲、静强度及焊缝疲劳寿命,为车体结构设计提供依据。计算结果表明,该车体采用的板梁结构合理,满足车体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同时车体焊点与焊缝均满足疲劳寿命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CRH2型电力动车组车体隔热壁结构进行介绍,并以D6007次列车的实际运行环境为背景,对车体隔热壁传热问题描述;然后对于车体隔热壁导热特性进行数值分析,用FORTRAN语言编写相应的有限差分方程计算程序,得到了车体隔热壁的温度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7.
针对轨道不平顺引起地铁车辆车体壁板振动产生的车内低频结构噪声问题,建立了铝合金地铁车辆车体结构有限元模型、车内声场边界元模型和车辆轨道耦合模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到轨道随机不平顺激励下,车体所受激励载荷并施加于车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在ANSYS软件中进行了车体结构谐响应分析,得到车体振动响应.将得到的车体振动响应作为边界条件传递给车内声场边界元模型,在SYSNOISE软件中计算了频率0~200 Hz范围内车内不同位置的低频结构噪声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车内最大声压级超过75 dB;车体结构特点以及激励载荷情况直接影响车内结构噪声特性;减少轮轨激励载荷或优化车体结构,均可降低车内结构噪声.  相似文献   

8.
先以YZ25G客车为例计算出了车体隔热壁的传热量、进入车内的太阳辐射热、车内旅客的散热量、车内机电设备的散热量及新风热负荷,确定了车内总的热负荷,并对计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车体传热系数随速度变化的规律。然后对于车体隔热壁导热特性进行了两维数值分析,用FORTRAN语言编写进行相应的有限差分方程计算程序,得到了车体隔热壁的温度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
空调车室传热数学模型及冷负荷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引用控制理论中扰量与响应的离散化处理方法,通过对车体传热机理分析,建立了车体非稳态传热方程,导出了车体传递函数系数计算公式,进行传热量的动态计算.通过算例,分析了车体传递函数系数及车体传热量.这些结果又为改进车体设计、提高车体热工性能指明了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高速列车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法建立其车身结构和车室空腔模型,并建立车室声固耦合模型,计算出考虑声固耦合时车身模态与相应的结构模态,经分析得出:车室声腔对车身的作用不能忽略。为了了解高速列车的车内噪声情况,在高速列车上进行了现场噪声测试,得出车体振动主要引发车内中低频段噪声。另外,在考虑车身内饰和座椅吸声性能情况下,对车内噪声进行仿真和计算,获得了车内噪声的声场分布情况,从而可以指导高速列车车体结构的低噪声设计,节约产品研发时间及成本。  相似文献   

11.
铁道车辆弹性车体被动减振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抑制铁道车辆车体弹性振动,提出在车体底架下方纵向安装液压减振器的方案.将车体视为均质欧拉梁,包括结构阻尼和车体液压减振器阻尼在内,建立刚柔耦合垂向动力学模型;采用基于虚拟激励法的平稳性快速算法,研究车体液压减振器对车体弹性振动的影响.研究表明,车体减振器可以有效控制车体弹性振动,减振器阻尼系数越高,对车体刚性的要求就越低.对液压减振器的安装位置分析表明,减振器越靠近车体中部,减振性能越好.本算例中,当车体减振器阻尼系数为5.0×109 N·s·m-1、垂向1阶频率在6.5 Hz以上时,即可满足200 km·h-1的平稳性要求.  相似文献   

12.
铁道车辆几何滤波现象及弹性车体共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简化铁道车辆模型,对几何滤波现象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刚柔耦合弹性车体模型,分析了几何滤波现象对车体响应功率谱的影响,以及几何滤波与弹性车体共振频率的关系.研究表明,几何滤波分为轴距滤波和定距滤波.在某些特定轨道不平顺波长下,车体的点头和浮沉响应均为零,该现象称为轴距滤波;定距滤波是指在某些波长下,车体的浮沉或者点头响应为零.在车体空点头响应频率附近,轨道对车体浮沉振动的加速度传递率达到局部最大,当车体的垂向1阶弯曲频率与这些峰值频率吻合时,将产生车体弹性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13.
结合先进信号检测技术和主动惯容元件,提出一种针对高速列车低频晃车的在线检测及控制方法。利用经验模式分解(EMD)和Hilbert变换对实测晃车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并定义谱能比为检测指标;在建立车辆横向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采取主动惯容式车体控制策略。结果表明,非晃车段和晃车段的加速度谱能比相差55%,该方法对晃车信号有强分辨力;与传统悬挂相比,主动惯容式车体控制策略能显著降低晃车特定频段的频响幅值,车体振动加速度的均方根值降低了53%。  相似文献   

14.
铝合金车体焊接变形火焰调修技术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挤压型材批量组焊铝合金车体,在生产中出现了大量技术难题。其中最严要的是铝合金焊接变形。通过多次材料强度试验以及火焰调修工艺试验,找到了铝合金变形规律,此技术是借鉴德国铝合金焊接调修成熟的工艺技术,结合公司实际工艺特点制定的铝合金焊接后的火焰调修技术工艺参数,为铝舍金车焊接成功积累了宝贵的工艺经验。  相似文献   

15.
以高速机车转向架中采用的双十字万向传动轴为对象,分析了万向轴传动比和主动轴输入角、车体与轮对间相对位移等6个参数的关系。利用正交试验法着重讨论了各个参数对传动比影响的作用大小,以及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相对浮沉运动是影响传动比的主要因素,浮沉和横摆运动的交互作用也对传动比有很大的影响。这些结论将为转向架悬挂系统、驱动系统和电传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结合高速铁路系统特点,钢轨模拟为离散点支撑欧拉梁,桥梁采用模态综合法建立运动方程,在考虑梁轨和轮轨关系基础上建立了车桥动力分析模型,并结合常用跨度简支箱梁特点,分析了轨道不平顺、速度和跨度对墩顶动反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中长波范围内轨道不平顺不会对墩顶垂向动反力产生明显影响;随着速度提高,梁的共振和消振造成墩顶动反力的放大和减小;不同跨度简支梁桥墩顶垂向反力特征差异明显,车长和轴距引起的频率都有不同程度体现.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非光滑车身表面边界层流场特性,采用大涡模拟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车身外部瞬态和稳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了非光滑模型与光滑模型边界层内速度、粘性底层厚度、壁面剪切力、表面摩擦阻力因数、湍流强度和湍流耗散率等流场参数,解析了非光滑表面对车身流场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光滑模型边界层内速度明显高于光滑模型,边界层厚度、壁面剪切力、表面摩擦阻力因数、湍流强度、湍流耗散率都比光滑模型有所减小.非光滑表面的引入加剧了车身尾迹气流的参混效应,防止外界的高速流对内部低速流的引射作用,从而减少了车身流场能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提出的虚拟结构法旨在解决形状不规则结构件的力学分析问题.虚拟一个形状规则的结构体,包容着不规则结构件;将虚拟结构边界上的虚拟力作为待定的未知量,通过控制方程和调整虚拟力的值,利用第一类数学规划加权残值法,使不规则结构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得到满足.工程结构分析的虚拟结构法,实际上是加权残值配点法和线性规划法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半解析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两个工程实际问题,计算结果表明,能很好地解决形状不规则结构的力学问题,是工程结构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超静定结构位移计算通常是将其转化成静定结构进行分析。位移计算公式中含有结构中产生的内力项。论述了结构只承受温度改变作用或支座移动作用时,直接对超青静定结构进行分析的情况,所得位移计算公式中不含有结构中产生的内力,在形式上与静定结构时完全一样。表明,超静定结构承受温度作用或支座移动作用时,结构的位移仅仅依赖于温度作用的分布情况或支座移动状况,与其产生的内力无关。本文还对超静定结构刚刚达到极限荷载状态  相似文献   

20.
梁伟盛  蔡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4):8525-8529
按照刚度等效、内力等效的原则,对剪力墙结构进行模拟框架等效代换,从而能够通过分析杆件单元塑性铰出现的特点、次序来研究剪力墙结构的弹塑性性能。针对高层建筑转换结构使用中的要求,提出了一种腋撑式的新型梁式转换结构,并对该种结构进行了剪力墙结构算例的Push-over分析。采用能力谱法评估了该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表明该方法是对带转换层剪力墙结构进行弹塑性分析、评估结构抗震安全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