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不利天气条件是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一大威胁,为获取某路段的交通安全状况,选取了与天气、道路和交通相关的多项指标,运用灰色聚类评估方法,以湖南省某高速公路路段为案例,进行了交通安全评估,并划分安全风险等级。研究表明,灰色聚类评估法可评估某路段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风险等级,还可根据评估结果判别主要的风险源,从而帮助有效的对风险源进行控制和改善。  相似文献   

2.
基于安全风险的恶劣天气下高速公路建议车速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恶劣天气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高速公路车速管理策略,提出了基于安全风险的恶劣天气下高速公路建议车速确定方法。综合考虑交通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基于贝叶斯Logistic回归建立交通风险评估模型,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进行交通风险等级划分并得到了风险阈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天气条件下安全车速的两步计算方法,即先根据交通风险分布,在风险小于阈值的交通流状态中选取车辆运行速度的第85 %位车速作为初定安全行驶车速,后利用停车视距原理进行修正,最终得到恶劣天气下高速公路建议车速。并以G15沈海高速(上海段)为例,展示了计算方法,给出了雾天不同能见度条件下高速公路建议车速取值。  相似文献   

3.
以湖南雪峰山隧道群路段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严峻的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形势,调研事故路段特征、危化品运输信息及交通事故特征,构建交通安全评价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通过建立各要素修正因子库,构建危化品运输风险识别和风险值评价模型,提出危化品运输风险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事故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较一致,事故识别与评价模型、评价原则共同构建的危化品运输风险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某山区高等级公路网交通安全特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及交通现状特性的调查、分析,结合实际道路交通状况和交通特点,建立了山区高等级公路网交通安全微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实际算例对该评价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确定的重点路段与公安交通及公路管理部门所掌握的事故易发地点吻合性较好,说明该模型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有效,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出所研究路段的真实安全水平,为改善山区高等级公路网交通安全提供了参考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评估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风险等级,制定安全风险管理对策,有效使用道路安全保障资金,采用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方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建立基于模糊综合分析法的道路风险评估模型。结合贵州省兴义市山区公路交通安全现状,从道路因素、天气因素、交通运行、交通设施等四个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并分析评估公路各路段安全风险等级。在分级结果上,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路段采取相应交通安全改善措施,以提高山区公路风险管理水平与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高速公路网络运行效率,考虑不同路段对于路网运行状态的时空影响差异性,提出一种高速公路网络交通状态识别方法。定义路网各类型路段为节点及其状态计算方法,建立基于“改进拉普拉斯中心性”和“时空影响因子”的路网状态识别模型。其中,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改进拉普拉斯中心性方法以评估节点自身影响,设计时空影响因子评估邻居节点影响;融合节点自身及邻居节点影响,建立节点权重系数模型;在以上基础上建立反映路网交通状态的综合判别模型。以京港澳高速徐水-清苑的高速公路网络为例予以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交通需求情景下,本方法能有效识别交通状态;对比TPI模型和VHT模型,本方法状态识别精准度均为最优,尤其是在交通需求大的情况下,对比稳定性较强的TPI模型,本方法准确率提升了2.8%,进一步证明了模型的适用性强,能够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塔吊使用阶段的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研究塔吊使用阶段的安全致险机理及安全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塔吊使用阶段的事故特征和安全致险机理,识别了安全影响因素、关键事件、事故等事故场景要素;梳理了要素间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入贝叶斯建模方法构建塔吊使用阶段的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确定了网络拓扑结构和条件概率表;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获取根节点的先验概率,实现了塔吊使用阶段安全风险的量化评价。最后,通过敏感性分析识别了塔吊使用阶段的四个关键安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山区长大下坡路段货车各行车风险因素间内在关联、层次结构,并明确各风险因素的重要度,找出关键风险致因,从交通安全和系统工程观点出发,同时结合文献萃取法和Delphi法构建出山区长大下坡路段货车行车风险因素集,基于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和解释结构模型(ISM)存在的一定共性,吸取IMS法和DEMATEL法的优点,运用集成DEMATEL-ISM方法将复杂的行车风险因素关系转化为直观的具有良好层次结构关系的山区长大下坡路段货车行车风险因素识别模型,从而计算各行车风险因素的中心度与原因度,根据中心度确定行车风险因素的重要程度,根据原因度明确行车风险因素属性,并由此找出复杂因果关系中的关键风险因素及货车行车安全系统中最直接、最根本的风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大下坡路段限速值、车辆性能、动态反应判断能力、疲劳驾驶等是导致行车风险发生的最重要因素,而交通设施完备程度、年龄、道路结构物的重要度最低,影响程度最小;在原因因素中,气象状况原因度最大,对其他风险因素的影响大,且自身所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也较小,而货车车型大小对其他风险因素影响较小;在结果因素中,超速的原因度绝对值最大,受其他风险因素的影响最大,属于行车风险系统的近邻风险层,是产生交通风险的直接致因;近邻风险是交通事故发生的最直接诱因,过渡风险与其他风险因素存在着联动关系,其既容易对系统中其他风险因素的变化敏感,也容易影响其他风险因素,本质风险驾驶人安全意识与态度是整个系统的根源性影响因素;关键链接因素交通流量、纵坡坡度和坡长、气象状况、交通组成特性与其他风险因素存在强联动关系,它们与其他风险因素发生复杂的非线性交互的可能性大,从而增大酿成交通事故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防眩板高度和交通安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解决防眩板统一高度在特定条件下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通过对平曲线路段防眩板高度的遮光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了平曲线路段防眩板高度的验算模型。研究了防眩板高度对交通安全的敏感性,对防眩板静视距和行车动视距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防眩板高度对不同线形路段交通安全影响的关键参数(静视距和动视距差值ΔL),并结合示范路段进行模拟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平曲线路段防眩板高度与路段的横断面形式、交通组成和线形条件有着直接关系;不同的防眩板高度影响着不同车辆的安全行驶速度和安全行驶区域。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山区高速公路交通运行的安全性,将相邻路段速度差以及交通冲突风险最小化。针对以往研究缺乏从交通流稳定性层面对可变限速(VSL)系统控制效果分析的现状,提出基于METANET宏观动态交通流模型的可变限速控制方法,建立山区高速公路多目标限速优化控制模型并开发仿真环境进行测试,分析可变限速控制系统对山区高速公路交通运行安全性的影响。首先,构建基于METANET宏观动态交通流模型的可变限速控制策略。通过METANET宏观动态交通流模型实现对交通流在时空域中运行态势的描述,以相邻路段速度差以及路段冲突风险,即替代型交通安全指标最小为优化目标,以交通系统运行效率以及限速值变化范围为约束条件,构建了可变限速多目标优化控制模型,采用基于群智能的差分进化算法求解计算可变限速值。应用VB与MATLAB混合编程技术,开发基于VISSIM COM的仿真平台测试控制效果。最后,以实测山区高速公路交通流数据对仿真模型进行校准,并综合考虑山区高速公路交通特性、驾驶人服从率等因素,运用VISSIM COM/MATLAB模拟环境对山区高速公路进行可变限速控制。研究结果表明:与未实施可变限速时相比,对山区高速公路实施可变限速控制,能够显著降低速度离散性,使可变限速路段各分段中心断面的速度标准差降低30%~40%,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1.
交通流Breakdown现象与交通扰动演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用以间接证明交通流自发breakdown现象的交通扰动演化模型.基于跟车思想制定了"继承"和"改变"两种车辆行驶规则;基于交通波动理论刻画了车辆经历扰动的减速波和加速波,并结合到达车流的车头时距分布,建立了扰动演化模型.模型考虑了"迟滞"现象和"二次扰动"现象,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了五种形式的breakdown概率,分析了模型中重要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及原因.  相似文献   

12.
交通事故责任是由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及其在因果关系中的作用决定的,所以在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时,应注意这几个问题:交通事故责任不能直接等同于当事人的主观方面的过错;交通事故责任不一定周全了事故的所有原因力;交通事故推定责任不能作为定罪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交通流理论与服务水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出了新的交通流连续性假设,引入了车域和定常交通流的概念,重新定义了交通流的动量,调整了交通流与流体流的比拟关系.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交通流的欧拉方程和考虑粘性的运动微分方程,得出了广义交通压力的定义.联立解连续性方程和考虑粘性的运动微分方程,得到了交通流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量纲一交通压力评价道路服务水平的指标体系.最后,采用广州至深圳及广州至佛山高速公路实测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探究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城市交通管理三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造成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原因,对于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旅游交通和民俗旅游的涵义及其意义,浅要的探讨了现阶段四川省风景名胜区的民俗化的旅游交通形式,引出现有四川民俗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对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公路交通冲突及影响交通冲突危险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路段交通冲突概念为基础,对非严重交通冲突与严重交通冲突的判别基点及交通冲突发生时碰撞能量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影响交通冲突危险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姜艳平  王旭 《科技信息》2008,(29):304-305
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阐述了道路交通安全系统中几个要素对系统的影响,结合我国实际特点,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建设的策略,从而实现减少交通事故,达到提高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压力,充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对潮汐车道的设置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首先系统研究了潮汐车道的设置条件,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潮汐车道设置方案的内容,基于设置内容的要求分析了设置原则,为了最终得到科学合理的潮汐车道设置方案内容,对潮汐车道设置方案的影响因素及对应指标进行了明确分析.研究成果可直接用于指导潮汐车道设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太原市交通现状,分析了太原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京杭运河黄河以北段的复航能够带动南北区域经济的联结,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起到重要的作用。依托此背景,根据区域货运结构特征,以2025—2039年作为预测区间年,利用生产曲线和分摊率模型对复航后聊城—德州段可能产生的诱发运量进行测算。结果发现,在诱增运量上,航道复航后,年均货运增长率为15.9%,而在货运转移上,运河能承担区域18.20%的货运量,并且至2039年,两个城市间的航道货运转移量预估达到78 378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