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黑大豆中过氧化物酶和超氧物歧化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黑大豆(包括药用黑豆)的干种子及萌发种子各器官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与黄大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黑大豆干种子及萌发种子的种皮中POD和SOD活性均显著高于黄大豆;而子叶为绿色的药用黑豆又显著高于一般黑大豆;萌发三天的子叶中POD活性在黑大豆与黄大豆之间相差不大,而SOD活性则是黑大豆略高于黄大豆.萌发三天的黑大豆芽的POD和SOD活性低于黄大豆,与种皮和子叶中的结果相关.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黑大豆的干种子及萌发种子各器官的过氧化物酶和超氧物歧化酶的活性,并与黄大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黑大豆干种子及萌发种子的种皮中POD和SOD活性均显著高于黄大豆;而子叶为绿色的药用黑豆又显著高于一般黑大豆;萌发的三天的子叶中POD活性在黑大豆与黄大豆之间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3.
自由基清除剂对花生子叶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一定浓度的维生素C、维生素E、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甲酸钠培养花生子叶横切片,处理组愈伤和胚状体的形成早于对照组,其生长状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SOD及P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下降,表明这些物质作为自由基清除剂能改善培养花生组织的生长状况,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生长。  相似文献   

4.
汞污染对水鳖的毒害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不同浓度的Hg^2+溶液培育水鳖,研究Hg^2+对水鳖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SOD、CAT、P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随着Hg^2+浓度的增加,水鳖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CAT活性逐渐减小,而SOD、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先升后降。研究表明,Hg^2+处理破坏了水鳖叶片中的抗氧化酶系,造成活性氧过量积累,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相似文献   

5.
丝瓜果实发育中木质素代谢及有关导管分化的生理生化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丝瓜果实发育期间,随着木板素含量的不断增加,导管分子大量分化,PAL和CAD的活性高峰出现在木质素大量合成之前的第5天和第7天,证实PAL和CAD是导分子分化的标志酶,测定了POI,POⅡ,POⅢ的活性,结果表明,POI,POⅡ与木质化进程有关,POI同工酶的电泳结果显示,A7带和C2带与木质化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干旱时期对盆栽“新红星”苹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淀粉酶活性及游离脯氨酸、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初期,SOD和POD活性及叶绿素含量升高,以后又逐渐下降,SOD比POD对干旱的反应灵敏;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干旱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淀粉酶活性和还原糖含量在干旱初期增加较多,以后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慢性缺氧引起小鼠心、脑和血液等组织过氧化物酶(POD)与心脑酪氨酸酶活性增加,引起血液酪氨酸酶活性减少.三七与丹参提高组织酪氨酸酶活性并降低脑组织和血液POD活性.缺氧时三七对血液POD和脑组织酪氨酸酶的作用被显著增强,丹参则表现为对脑POD及对心血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被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8.
耐盐水稻品种9343经盐胁迫后,根系内诱导出一条活性很强的POD3同工酶谱带,而对盐敏感的1187、中作321、中作93盐胁迫后活性很强的POD1谱带消失。蛋白质的变化呈现出与POD变化相类似的趋势,耐盐品种9343盐胁迫后某些蛋白质谱带含量增加,出现分子量与调渗蛋白相类似的26KD蛋白质,但对盐敏感的三个品种则蛋白质含量下降,没有检测到26KD蛋白,辐射后经NaCl胁迫,耐盐的9343中同工酶和  相似文献   

9.
用联苯胺比色法测定了玖瑰香葡萄、鸭梨、杏和毛桃叶片中POD活性。结果表明:不同PVP加入量对果树叶片的POD活性有很大影响,PVP加入量为0.125g时,玖瑰香葡萄叶片的POD活性最大;加入0.05gPVP时,杏叶片的POD活性最大;加入0.2gPVP时毛桃叶片的POD活性最大(叶片均取0.5g左右。)  相似文献   

10.
POD活性与水稻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抗旱性不同的水、旱稻品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全生长期的叶为实验材料,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POD活性,探讨不同水稻品种生长期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受到水分胁迫的水、旱稻POD活性均高于对照;孕穗期和抽穗期是水分敏感期,在此期间,POD活性上升的幅度高于其它生长期;拔节期和成熟期是水早稻全生长期中POD活性较低的时期.可以认为,在水分胁迫时,POD活性变化与在大田种植的水、旱稻抗旱性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测定水分胁迫条件下敏感期POD活性变化幅度,可作为某一品种抗旱能力的生物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钙对热激诱导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CaCl2和钙的螯合剂ZGTA浸种,研究了热激诱导黄瓜幼苗抗冷性过程中的钙效应.结果表明:热激处理能够提高冷胁迫条件下黄瓜幼苗的主要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和质膜透性,因而增强了黄瓜幼苗的抗冷性;钙处理可增强热激诱导这一效应,但由钙的螯合剂EGTA处理的效果则相反,这说明钙参与了热激诱导黄瓜幼苗抗冷性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验室培养和田间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植酸酶生物肥料对玉米、黄瓜和茼蒿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对3种作物施加不同剂量的植酸酶生物肥料后,同对照组相比,玉米苗的干重和株高、黄瓜秧苗的株高以及茼蒿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物秧苗的生长状况与肥料剂量呈正相关.灭菌处理后的植酸酶生物肥料对农作物生长也有促进作用,但效果低于同等剂量的未灭菌肥料.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研究黄赭色链霉菌对黄瓜生长及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固体发酵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菌株11F的固体发酵条件(种龄、配水比、接种量、发酵基质)进行优化,通过检测存活率测定在不同条件处理下菌剂链霉菌孢子对菌剂耐热力与抗紫外作用进行了分析,通过温室盆栽实验研究菌株11F菌剂对黄瓜生长的影响及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最佳固体发酵基质配比为80%大米+10%麦麸,最佳料比水为1∶0.3,最佳种龄为60 h,最佳接种量为10%。通过筛选得到菌剂最适载体是壳聚糖,温室盆栽实验显示菌株11F的发酵液与固体菌剂对黄瓜的生长都有促生作用。菌剂11F与蛭石的比例为1∶100时黄瓜幼苗的株高、根长、鲜重、干重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株高增加39%,根长增加了33.9%,鲜重增加了35.3%,干重增加了40.9%,其长势茂盛,叶色浓绿,促生效果明显。菌剂11F对黄瓜枯萎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效为73.45%,由此说明菌株11F菌剂可用于黄瓜枯萎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分别在普通土和灭菌土中栽培黄瓜幼苗,用愈创木酚法测定其过氧化物酶活力。结果表明:普通土栽培的黄瓜幼苗,经促生菌处理后其过氧化物酶活力比对照组高3.81U,但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无菌土栽培的黄瓜幼苗,经促生菌处理后其植株过氧化物酶活力比蒸馏水对照的低3.10U,且达到了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分别在普通土和灭菌土中栽培黄瓜幼苗,用愈创木酚法测定其过氧化物酶活力。结果表明:普通土栽培的黄瓜幼苗,经促生菌处理后其过氧化物酶活力比对照组高3.81U,但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无菌土栽培的黄瓜幼苗,经促生菌处理后其植株过氧化物酶活力比蒸馏水对照的低3.IOU,且达到了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探明不同光照条件对黄瓜幼苗的生理响应。本试验以"津春4号"黄瓜品种为材料,在黄瓜幼苗长至两叶一心时,分别置于不同光照下生长6 d,然后取第2片真叶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在弱光下黄瓜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阴离子(O2.-)生成速率以及过氧化氢(H2O2)含量均有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有所降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探寻苹果树修剪枝条资源化快速利用的方法,以黄瓜(津研四号)为试材,分别测定了苹果枝条培养木霉T11-W后(处理木屑)和同时添加木霉对盆栽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与不同添加量的未处理苹果枝条(原木屑)处理和单独木霉T11-W处理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单独木霉T11-W处理对黄瓜幼苗生长促进效应最为显著;原木屑质量分数为0.7%时,添加木霉可改善其对根长的抑制,并能进一步提高根的干物质量;木霉+木屑处理(处理木屑或原木屑)综合评价虽不如单独木霉T11-W处理,但根冠比最高;原木屑处理用量0.35%时,对黄瓜幼苗生长的综合促进作用弱于空白对照,用量0.7%时,促进作用高于空白对照,表明原木屑添加量大,利于黄瓜幼苗生长;木屑在0.35%使用量时,处理木屑对黄瓜幼苗的促生长作用优于原木屑处理。  相似文献   

18.
“津新密刺”等一些黄瓜品种的线粒体中存在主基因组以外的3种环形DNA类质粒pC1、pC2和pC3。改变植株生长的温度、pH或以蔗糖溶液代替无菌水培养黄瓜植株,电泳均能检测到上述3种类质粒。应用ImageMaster VDS系统对各类质粒电泳带的密度进行扫描,通过计算3种类质粒的相对拷贝数及类质粒之间的拷贝数比值,分析不同生长条件对黄瓜类质粒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3种培养条件均对黄瓜线粒体类质粒的拷贝数有影响,其影响的程度因类质粒而异,pC3与pC1和pC2相比对环境改变更敏感,提示类质粒间的这种差异可能是类质粒复制方式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离体黄瓜子叶在仅加有双蒸水的培养皿中能高频率发生不定根,6d苗龄的子叶节不定根发生高峰在培养后4~6d.子叶的不同切割方式对不定根形成影响较大,子叶节最好,整片子叶其次,半子叶再次.5.0mg/LSpm对子叶节不定根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1.0mg/LSpm和10.0mg/LSpm对不定根形成起抑制作用.0.01mg/LNAA对不定根形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0.1mg/LNAA不利于不定根形成.  相似文献   

20.
黄瓜Cd^2+抗性的变化及其与蛋白质组分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不同浓度Cd^2+液处理下,黄瓜幼苗(cucumis sativus.L)蛋白质组分与含量的改变及其对于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Cd^2+处理浓度的增加(0.2~1.0mmol/L),黄瓜幼苗的根长、鲜重减少,叶绿素含量降低,但干重减少不明显.在1.0mmol/LCd^2+溶液处理下,与对照相比,黄瓜幼苗的根、胚轴、叶绿体中的蛋白质组分发生变化,即蛋白缺失、新蛋白合成以及蛋白表达量的上调或下降,同时其生化性状(蛋白质组分、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幼苗生长抑制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