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了红曲霉产多糖的液态发酵条件,得出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蔗糖45 g/L,酵母粉4.5 g/L,KH2PO4·3H2O 3.5 g/L,MgSO4·7H2O 0.85 g/L.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得到红曲霉N产多糖的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为:种龄30 h,接种量7.5%,发酵培养基初始pH 5.75,装液量162.5mL/1 000 mL三角瓶,发酵时间84 h.在此条件下,红曲霉液态发酵的多糖质量浓度达999.8 mg/L,比优化前的684.2 mg/L提高46.1%。  相似文献   

2.
纤溶酶高产菌株筛选及其液体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研究实验室自主分离的2株纤溶酶高产菌株发酵条件,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无机盐进行了优化,并对培养基初始pH、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对产酶量的影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菌株1液体发酵合适的产酶培养基配方为大豆粉的质量分数为6%,葡萄糖2%,CaCl2 0.06%,MgSO4 0.07%;菌株2液体发酵合适的产酶培养基配方为大豆粉的质量分数为6%,玉米淀粉2%,CaCl2 0.06%,MgSO4 0.07%.培养基初始pH均为6.5时酶活性最高;发酵温度均以38℃最好;而菌株1和菌株2的适宜发酵时间分别为48~84 h和60~84 h.在优化条件下,菌株1、菌株2液体发酵最高酶活分别为306.46 IU/mL和319.76 IU/mL。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M85菌株较高的β-葡萄糖苷酶酶活,本文采用响应面法对该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关键发酵过程参数进行优化。Plackett - Burman试验结果表明,麸皮和MgSO4?7H2O的浓度对产酶结果影响显著。采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得到麸皮浓度为17 g/L,MgSO4?7H2O浓度为8 g/L,结合中心组合实验及响应面法分析建立了以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为响应值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Y=-19.1057+0.4526X2+ 3.8260X5-0.02775X2X5- 6.3569×10-3X22-0.2085X52 。对方程求极值点得到优化的发酵过程参数:麸皮浓度为18.345 g/L,MgSO4?7H2O浓度为7.963 g/L。在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下培养4天,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活力可达0.2640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61.97%。预测模型可靠性高,可应用于β-葡萄糖苷酶发酵条件的优化。产酶进程结果表明:发酵5天后β-葡萄糖苷酶活力可达到最高值0.3334 U/mL,还原糖浓度仅为0.49g/L。  相似文献   

4.
用玉米秸秆生产单细胞蛋白的菌种选育及发酵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硫酸常温酸解玉米秸秆粉,以正交试验优选发酵菌株、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实验表明,采用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3.2774,(NH4)2SO425 g/L,酸解秸秆200 g/L,温度30℃,250 mL摇瓶装液量30 mL,搅拌转速200 r/min时,还原糖得率最高.以绿色木霉3.2774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糖化实验、稳定性实验等选育出绿色木霉NUA-051菌株,传代8次,发酵糖化率为40.7%~45.3%,具有遗传稳定性.以蛋白质得率为目标,通过5 L发酵罐正交试验确立了以酸解玉米秸秆为原料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工艺,即酸解玉米秸秆150 g/L,木霉发酵48 h,接种酵母量2%,(NH4)2SO415 g/L,KH2PO46 g/L,MgSO4.7H2O0.4 g/L,通风量4 L/(L.min),搅拌转速500 r/min,pH值5,温度35℃.木霉发酵时间40 h,酵母发酵时间24 h,发酵总周期64 h.  相似文献   

5.
白酒丢糟的多菌种混菌固态发酵制备有机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酒丢糟为主要原料,4种芽孢杆菌、2种霉菌与酿酒酵母为混菌发酵菌株,进行多菌种混菌固态发酵,以发酵产物的腐殖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分析探讨酒糟固态发酵制备有机肥在初始含水量、酒糟量和初始pH的最佳工艺条件.经验证性实验可知预测值与实际值相符,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初始含水量为60.54%、酒糟量为52.06%、初始pH为7.03,接种量为3%~5%,发酵时间为6 d,发酵产物中腐殖质含量达到17.50%,种子发芽指数GI值达到93.2%,E4/E6值为2.19.  相似文献   

6.
利用米曲霉菌株液体发酵生产α-淀粉酶。产酶培养基优化试验表明:以面粉为碳源,黄豆饼粉为有机氮源,NaNO3为无机氮源。发酵配方如下(g/L):面粉浓度为45,黄豆饼粉浓度为20,NaNO3 4,K2HPO4 3,MgSO4 1,FeSO4·7H20 0.01。产酶培养条件优化表明:最适发酵初始pH为7,装液量为4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为10%,发酵温度为33.5℃,摇床转速为235rpm,培养时间为72h。此条件下,最终发酵水平达到1962.32U/mL,比初始时提高45%。  相似文献   

7.
美味牛肝菌深层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摇瓶培养法对美味牛肝菌(BoletusedulisBull.exFr.)适宜的发酵培养基、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L9(34)正交实验确定了美味牛肝菌发酵的最适培养基为:葡萄糖20.0g,酵母浸出膏7.0g,KH2PO42.0g,MgSO4·7H2O1.0g,VB10.01mg;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5.2~5.8、振荡速度180r/min、培养温度27℃、100mL三角瓶装液量60mL、发酵周期6d.  相似文献   

8.
NaCS/PDMDAAC微囊化肺炎克雷伯氏菌发酵产1,3-丙二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种新型的生物微胶囊体系--NaCS/PDMDAAC,包埋肺炎克雷伯氏菌(K. Pneumoniae ZJU 5205)产1,3-丙二醇.比较不同初始菌体包埋量、胶囊/发酵液体积、发酵液pH值、初始甘油质量浓度等对微囊化细胞发酵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细胞种子液稀释5倍后包埋,当胶囊与发酵液的体积比为1∶2、初始pH值为7、初始甘油质量浓度为60 g·L-1时,得到较好的发酵结果.考察肺炎克雷伯氏菌在囊内的生长曲线,以及底物和产物质量浓度随发酵时间的变化,发现由于胶囊引起的扩散限制,可以持续维持囊内较低的底物质量浓度,从而部分克服高质量浓度底物对菌体生长和生成产物的抑制.  相似文献   

9.
对前期筛选得到的咪唑立宾产生菌Eupenicillium sp.E - UN41,通过单因素筛选结合正交试验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得到最佳配方:可溶性淀粉3.0%,黄豆粉3.5%,KHPO4 0.005%,MgSO4 0.05%,CaCO30.2%.对摇瓶条件下液体发酵的主要影响因子温度、转速、初始pH值等进行实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蛹虫草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单因子筛选和正交试验 ,对蛹虫草发酵条件进行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 ,蛹虫草发酵的适宜培养基组成为 :蔗糖 5 .0 % ,玉米浆 3.0 % ,酵母膏 0 .5 % ,MgSO4 ·7H2 O 0 .0 5 % ,KH2 PO40 .0 5 % ;适宜的培养条件为 :发酵初始pH 7.0 ,发酵温度 2 5℃ ,发酵周期 6d .采用优化的培养基及适宜的培养条件进行摇瓶发酵 ,干菌体产量和生长速率分别可达 4 1.1g/L和 0 .2 8g/L·h .  相似文献   

11.
用旋光法测定发酵液中2-酮基-D-葡萄糖酸含量。详细考察了2-酮基-D-葡萄糖酸浓度、试液酸碱性和测试温度对2-酮基-D-葡萄糖酸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测试液中2-酮基-D-葡萄糖酸的含量在2.5~5.00g/100 mL,pH在酸性范围内,测定结果较为准确。利用有机化学原理从理论上对相关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菌株紫红曲霉No.1-18-54液态发酵生产红色素的培养基配方,通过对比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其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大米粉9%,硝酸钠0.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2%.  相似文献   

13.
对链霉菌YH-2进行紫外、微波与硫酸二乙酯诱变,筛选出一株高产突变菌株YH-UV-2,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菌株YH-UV-2最适发酵条件为:2%葡萄糖,1%酵母膏,0.05%K2HPO4.3H2O,0.05%NaCl,0.05%MgSO4.7H2O,0.001%FeSO4.7H2O,32℃,pH 7.6,接种量8%,菌株YH-UV-2的抑菌活性较原始菌株提高了30.41%。对菌株YH-UV-2所产抑菌物质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抗生素为多酚类化合物,热稳定性良好,pH≤8时稳定;经氯仿-甲醇提取得红褐色粗提物;MIC为68.3μg/mL。  相似文献   

14.
混凝法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MgSO_4作为混凝剂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并与PAC作为混凝剂对比试验.用正交试验确定其处理的最佳条件,再在此条件下处理混合印染废水,研究表明:用MgSO_4处理废水的最佳pH值在12左右,COD_cr去除率达80%以上,脱色率达90%以上,较PAC脱色率和COD去除率高,可望成为处理印染废水的新型混凝剂.  相似文献   

15.
采用响应面法对液体深层培养的正红菇(Russula vinosa)菌丝体产胞内凝集素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最适碳源和氮源为淀粉和酵母膏,在此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rman设计对影响其产胞内凝集素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淀粉、酵母膏、装液量3个因素,通过最陡爬坡实验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产凝集素的最适条件:ω(淀粉)3.04%,ω(酵母膏)0.3%,ω(KH2PO4)0.2%,ω(MgSO4)0.1%,装液量73mL,转速250r/min,初始pH5,发酵时间5d.在此条件下,菌丝体产胞内凝集素的总活力可达72127.3u,与初始培养条件下的凝集素总活力相比提高了1.88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氮源对红酵母RY-2004胞内外色素含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红酵母产胞外色素的培养基组成。实验结果表明以NH4H2PO4为氮源,培养基组成为CH3CH2OH3%、NH4H2PO43%、Mg—SO40.1%,ZnSO40.05%,有利于红酵母产胞外色素。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VPI 1718产1,3-丙二醇的能力,采用均匀设计试验和人工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对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最优配方(g/L):废甘油70,酵母粉2.0,KH2PO4 0.6,K2HPO4 1.2,(NH4)2SO42.6,MgSO4 0.2;使用该培养基在5 L发酵罐中分批培养14 h丁酸梭菌后,1,3-丙二醇质量浓度为33.0g/L,转化率为55.3%,生产强度为2.36 g/(L·h),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32.5%,7.17%和33.3%.  相似文献   

18.
硝酸催化浸出是处理金属硫化物的有效方法。用这种方法在较低温度和氧压下成功地处理了含镍磁黄铁,但矿石中的氧化镁与硫酸和硝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硝酸镁,后者消耗了大量硝酸;因而需要分离硫酸镁,返回使用硝酸镁才能保证浸出过程经济地进行。本研究测定了Mg(NO_3)_2-MgSO_4-H_2O系在343K,308K,以及Mg(NO_3)_2-MgSO_4-C_2H_5OH-H_2O系在298K的平衡相图。结果表明,蒸发结晶法及乙醇结晶法均能有效地分离出硫酸镁,但后者更为节能。加10%乙醇即可使硫酸镁与硝酸镁较好分离。  相似文献   

19.
由巴彦县亚麻有限公司沤麻池中分离选育得到一株果胶酶产生菌,命名为HDYM-02,通过对其进行生理生化、16s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研究,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蜡状芽孢杆菌。对菌株HDYM-02进行发酵条件的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当发酵温度为33℃,发酵氮源选用尿素,发酵液初始pH值为7.0,NaCl浓度为0.5%~0.7%时,菌株HDYM-02分解果胶能力较强;对发酵产还原糖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即发酵温度、尿素含量、发酵液初始pH值进行L9(33)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温度为35℃,尿素浓度为0.5%,发酵初始pH值为6.5时,菌株HDYM-02分解果胶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0.
采用批式发酵工艺研究了专性厌氧菌P的产氢特性.分别探讨了P菌在小样及发酵罐扩大试验中的生长周期、pH值、葡萄糖浓度以及糖蜜浓度等生态因子对产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菌是一种高效产氢的菌株,在培养10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和高速产氢阶段.当葡萄糖浓度为10 g/L,初始pH为7.0,接种比例为10%时,小样发酵和发酵罐的气体总产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85 mL和17.4L;在发酵罐中,通过连续补加NaOH溶液使pH恒定在7.0左右,可使每升培养基产氢量达到2.473 L,比小样提高了5%,此时葡萄糖分解率达到95.2%,且氢气的质量分数达到68.73%;利用糖蜜作为发酵底物,具有广阔的经济效益和除废产能的环境效益,当糖蜜底物浓度为35 g/L时的产气能力最佳,发酵罐中最大产气量为22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