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小儿氨酚烷胺颗粒中人工牛黄含量的方法,进而评价该品种中人工牛黄胆红素的现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色谱柱为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三氯甲烷-0.1%磷酸(88:6:6),检测波长为449nm,流速为0.8mL/min,柱温为30℃。结果:胆红素在该色谱条件下系统适应性符合要求,胆红素在0.6~24μ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50776X-7032.1R=0.9997(n=6);26批次样品中有3批胆红素含量低于理论最小值。结论:该色谱法适用于小儿氨酚烷胺颗粒中人工牛黄胆红素的测定;建议标准加入人工牛黄含量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胆红素提取方法的新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红素是制工业的贵重原料,可人工合成牛黄。合成牛黄的胆红素要求质量较高,因此探索胆红素的提取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经济利益。改进制备胆红素钙盐、酸化、精制等阶段,使胆红素产率和纯度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牛黄解毒制剂中胆红素的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1%冰醋酸(95∶5),检测波长为450 nm.结果显示,胆红素进样量在0.8321~208.032 n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牛黄解毒片平均回收率为105.6%,RSD为1.42%,牛黄解毒丸平均回收率为96.2%,RSD为1.83%.结果表明,方法准确、简便,可作为牛黄解毒片及牛黄解毒丸等制剂中胆红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话说牛黄     
牛黄,也叫西黄或犀黄,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内结石。因牛的胆结石呈黄色,故名牛黄。牛黄中含有胆酸、胆红素、钙盐、维生素 D 等10多种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息风定惊等功效。著名的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牛黄解毒丸”、“牛黄上清丸”、“六神丸”、“紫雪散”、“至宝丹”等,都是以牛黄为主要成  相似文献   

5.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6种不同产地的培植牛黄,结果表明,培植牛黄的主要成分是胆红素钙;培植牛黄较天然牛黄含有较多的蛋白和胆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6.
牛黄的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FT-IR法系统地研究了四种不同产地的天然牛黄与人工牛黄,证实了人工牛黄与天然牛黄不仅组份不同,而且元素组成也不一样。而各种天然牛黄的主要组份相近,但也在各组份含量上有着差别。在天然牛黄人发现有蛋白,并讨论了它的二级结构。 将天然牛黄与胆石做了对比,发现天然牛黄与某些类型的胆石的组成相似,这为用胆石代替牛黄做为药物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依据,因为天然牛黄是很稀缺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在国内外尚未见有报道。该研究证明,在天然牛黄及胆汁中,均存在埃希氏大肠杆菌;在产牛黄的同一个胆囊里,可有数株埃希氏大肠杆菌同时存在,在正常牛活体胆汁中,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总检出率为45.9%,并发现在一个胆囊里,数株埃希氏大肠杆菌转化结合胆红素为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异很大。在产天然牛黄的胆囊里均存在转化率高的埃希氏大肠杆菌,但在正常牛胆囊里的埃希氏大肠杆菌的转化率则较低。因此,植黄用的菌种,应选用天然牛黄及其胆汁中分离的转化率高的埃希氏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8.
牛黄是从牛的胆囊或胆囊管中取出的结石,又称为天然牛黄。将适宜的异物植入活牛的胆囊里,自然培育的牛黄,称为人工培育牛黄。但利用这种方法从牛胆囊中获得的天然牛黄,产量低,成本高。由于羊和牛是同科动物,且繁殖率高,饲养成本低,结石发生率高,可用羊代替牛来培育“牛黄”。经实验分析,“羊黄”的理化性质、药物效应以及用金相显微镜、偏振光显微镜作超结构观察,和天然牛黄基本一致,微量元素光谱半定量全分析几乎与天然牛黄完全相同。因此,用羊代替牛培育“牛黄”,是非常有希望的人工培育方法。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培养牛黄…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用牛胆汁可提炼胆红素和胆酸,它们是制造人工牛黄不可缺少的原料和贵重的化学试剂。目前,胆红素、胆酸产量低,价格高,国内外缺口相当大,货源十分紧缺。因此,从活牛体内提取胆汁的新技术就应运而生了。用一头健壮的活牛,作一次特殊导流手术后,每天就可从牛体内提取一定数量的鲜胆汁,这就是活牛取胆汁的新技术。用这种方法成功率可达100%。如一头体重为300~400公斤的牛,施行导流手术后,然后在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HPLC-ELSD法检查猪去氧胆酸(HA)来区分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体外培育牛黄和人工牛黄.采用Intersil ODS-3C18色谱柱,0.5%甲酸-乙腈(62∶38)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20μL.采用蒸发散射光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10℃,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量:2.8L/min.HA保留时间为19.43min,检测限为2μg(浓度0.1mg/mL),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未检出HA,含人工牛黄(0.2mg/mL)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可以检出HA.建立的方法可区分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的人工牛黄和体外培育牛黄,该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热重法和微分热重法研究了药物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在空气流中的热稳定性,根据热分析实验数据,采用3种利用热分析获取动力学参数的方法(Coats-Redfern法、Kissinger法和Ozawa法),计算人工牛黄甲硝唑热分解反应活化能E及频率因子A,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出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不同,...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对药用结石的需求增加,药用结石价格居高不下。天然结石产量有限,人工培植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动物结石形成的原因,介绍了牛黄、狗宝、马宝、猴枣的特征、药用价值及人工培植情况。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对胆红素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壳聚糖为吸附剂,研究了温度、pH值、人血清白蛋白和NaCl对壳聚糖吸附胆红素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血清白蛋白和NaCl对壳聚糖吸附胆红素有抑制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升高温度可提高壳聚糖吸附胆红素的吸附率和吸附速率;在接近人体血液pH值的条件下,壳聚糖对胆红素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4.
田螺是盛产于我国的大型淡水螺,它肉质脆嫩,味道鲜美,且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磷、钙、铁元素以及多种维生素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镇静脑神经等功效,是上等的营养保健食品。多年来,田螺作为一种小水产品,人工养殖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市场供应基本上依赖于野生资源。近几年,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研究壮骨关节丸、益肾乌发口服液、牛黄解毒片、雷公藤多苷和柴胡皂苷D 对斑马鱼的肝脏毒性,并验证斑马鱼模型用于中药肝毒性快速评价的实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受精后3 d( 3dpf) 斑马鱼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中药处理2 d 后,在显微镜下拍照分析,观察斑马鱼肝变性、肝脏形态学变化和卵黄囊吸收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壮骨关节丸处理后的斑马鱼肝脏肿大,肝脏变性明显,卵黄囊吸收延迟; 益肾乌发口服液致肝脏萎缩,肝脏变性明显,卵黄囊吸收显著延迟; 牛黄解毒片致肝脏萎缩,卵黄囊吸收显著延迟; 雷公藤多苷和柴胡皂苷D 致肝脏肿大,斑马鱼卵黄囊吸收均显著延迟。结论壮骨关节丸、益肾乌发口服液、牛黄解毒片、雷公藤多苷和柴胡皂苷D 对斑马鱼幼鱼具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毒性。斑马鱼模型评价中药肝脏毒性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6.
一种可替代天然牛黄的国家级重点新产品“体外培育牛黄”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并即将在湖北省产业化生产 .据介绍 ,体外培育牛黄的研制成功解决了天然牛黄稀缺的现实难题 .体外培育牛黄产品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裘法祖院士、蔡红蛟教授研制 ,武汉大鹏药业有限公司实施产业化开发 .这一产品的上市 ,将解决天然牛黄资源极度稀缺的矛盾 ,降低高档牛黄类中成药的成本 ,扩大产量 ,以满足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体外培育牛黄产业化项目被列为国家“双高一优”重点项目、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该项…  相似文献   

17.
设计动物实验,验证优化设计后人工肛门括约肌系统功能性和生物相容性.实验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1、4d,第1、2、4、5周,从2条Beagle犬颈静脉抽取血样进行血清化学分析.分析参数包括: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尿素氮,肌酐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各模块功能正常,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含量正常,天冬氨酸转氨酶术后略高于正常范围,术后2周恢复正常;肾功能指标尿素氮正常,肌酐酸含量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术后虽有波动,但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未发生变化,表明体内无感染炎症现象;各血样指标显示人工肛门括约肌对Beagle犬生理功能并未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灌胃法分别以RNA及其降解物溶液饲养小鼠,比较观察了RNA及其降解物对小鼠生长发育、免疫调节和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实验发现,饲养RNA的小鼠的毛色、体重和睾丸较对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饲养RNA降解物的小鼠对毛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体重和睾丸增重不显著;RNA具有显著的镇静催眠作用,RNA降解物镇静催眠作用不显著;RNA及其降解物具有显著的免疫促进作用,RNA降解物在增强小鼠腹腔巨嗜细胞的吞噬功能和血清溶血素的溶血能力方面更优于RNA,而在促进体内淋巴细胞转化方面,RNA显著增加淋巴母细胞数,RNA降解物的作用不显著.以上试验结果证明,RNA促进小鼠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免疫机能,具有显著的镇静催眠作用;RNA降解物对机体机能的影响与RNA不完全相同,提示RNA可能对机体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未经消化道酶解就通过某种途径起调节促进作用;二是通过肠道的消化吸收作为机体合成自身RNA的原料,促进个体生长发育和免疫机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猫吃老鼠通常的说法是,猫喜欢吃鼠肉,对红烧猪肉却不予理睬。 但德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说明,猫爱吃老鼠是因为老鼠体内有一种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能自行合成一种名叫牛黄酸的化合物,而牛黄酸正是改善高等哺乳动物夜间视觉能力的必要成分。遗憾的是,猫自身却不能合成牛黄酸。显然,猫只有通过不断地吃老鼠来贮存足够多的牛黄酸,以此保存夜间的视力,适应在自然界的生活。猫为何爱吃老鼠@王琢成  相似文献   

20.
用石英微天平技术详细研究了胆红素在纳米CdSe晶体表面上的吸附行为.从频率测试中得出的吸附动力学参数约是(1.5±0.32)×106 M-1(平均数±相对误差).此法细致研究了CdSe悬浮液的阻抗性能和压电性能.实验中发现胆红素在CdSe纳米晶上的吸附作用受体系温度、pH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影响较高温度不利于胆红素的吸收,但随着pH、离子强度和胆红素浓度的增大胆红素的吸附量明显增大.研究表明基于CdSe纳米组装的传感器对胆红素十分敏感.此技术为分析胆红素在CdSe纳米拓扑界面的吸附与解吸机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