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5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09篇
系统科学   69篇
丛书文集   153篇
教育与普及   199篇
理论与方法论   99篇
现状及发展   20篇
综合类   268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ddRAD-seq测序技术研究波叶杜鹃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探讨种群演化历史,为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回归引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波叶杜鹃在居群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He=0.226 7±0.002;π=0.241 0±0.003 2),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处于中等水平(FST=0.062 6). AMOVA分析表明,总遗传变异中有98.42%的变异来自居群内,居群间的变异仅占1.58%.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163 6±0.002和0.226 7±0.002,居群内近交系数(FIS)为0.222 0±0.022 2,所有居群均表现出杂合子缺失.聚类分析表明,6个居群可归类为2个类群,大多数个体(98.8%)谱系清晰.在近期的进化过程中,波叶杜鹃的有效种群大小(Ne)在持续下降,直到约1000年前.波叶杜鹃在物种和居群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进一步选择和育种利用的潜力较好.遗传分化水平中等,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由于近期冰期气候环境的变化,再加上人为活动(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导致波叶杜鹃的生存环境逐步恶化,使得该物种面临极高的灭绝风险.从对...  相似文献   
2.
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武汉地区4种生境共捕获蝇类4科7属11种15 603只,家蝇和丝光绿蝇为优势种.武汉地区蝇类全年活动,总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双峰型,第一个高峰出现在5月,第二个高峰出现在9月;蝇类活跃期较长,4—11月密度均较高,不同年份蝇类密度高峰期不同.蝇密度年际消长整体呈下降趋势,仅2010年密度反弹至14.5只/笼.绿化带蝇类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最高,居民区次之,餐饮外环境和农贸市场最低.4种生境蝇类群落相似性指数在0.87~1.00之间,均为极相似.基于欧式距离的系统聚类和物种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显示,2006—2008年和2010年为一组,2011—2016年为一组,相互之间距离较近.这些结果说明,4种生境蝇类多样性与气候和人为干扰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4.
<正>由于栖息地的缩减以及人们对蝙蝠的偏见,蝙蝠的种群数量正在迅速下降。其实,蝙蝠不是"恶魔",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生态环境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环境的恶化及栖息地的减少,蝙蝠正遭受着巨大的生态威胁,加之蝙蝠那实在算不上可爱的外表,以及在人类文化中的"负面形象",它们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目前许多种类的蝙蝠已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15,(3):38-39
<正>蕉蝠(又名芭蕉长舌蝠)这种"授粉工"的特长是从长管花(花冠筒较长的花)中吸取花蜜,从当地生长的仙人掌到引入的香蕉,很多植物都依靠蕉蝠帮助传粉。这种拥有长长的吻部(口鼻部)的蝙蝠会让大家联想到长鼻鼩。而蕉蝠最让人吃惊的是它的舌头,伸展开的舌头可达全身长度的三分之二,也难怪它可以轻而易举地从长管花中采食花蜜了。  相似文献   
6.
生成主义是认知生态学奉行的认知研究纲领,它超越了传统的认知主义和联结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认知哲学观,它在方法论上超越了传统的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它自身蕴涵了以欧陆现象学和东方佛学静心修持传统为代表的第一人称方法,以生物学方法和动力学方法为代表的第三人称方法,以及基于一三人称整合的、以丹尼特的异类现象学和瓦雷拉的神经现象学为代表的第二人称方法,这是它特有的三种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丙酸盐对厌氧氨氧化除氮性能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有机碳对厌氧氨氧化的长期影响, 向厌氧氨氧化膜生物反应器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丙酸钠, 研究对反应器的除氮效能以及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表明: 反应器主要的脱氮过程由CandidatusBrocadia完成, 当丙酸钠浓度为100 mg/L时, 反应器中由于异养细菌的生长, 可实现碳氮的同步去除, 平均总氮去除率可达91.9%。当丙酸钠浓度为200 mg/L 时, 对Candidatus Brocadia的抑制作用导致反应器除氮性能下降, Candidatus Brocadia的丰度降至41.2%, 总氮去除率降至 78.8%。在有机碳抑制作用解除后, 反应器的除氮性能恢复为86.8%, Candidatus Brocadia丰度增加到54.0%, 但群落多样性下降, 属水平的微生物组成有较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9.
 时间和空间存在,尺度存在,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尺度(本体论意义上的,又叫“本征尺度”)也存在。对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尺度认识的基本原则是让“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操作尺度”(方法论意义上的,又叫“表征尺度”)与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尺度相契合(认识论意义上的)。这是生态学实验时空尺度关联实在论。在具体的生态学实验过程中,有些生态学家或坚持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尺度不存在,或坚持其虽然存在但是不可认识,从而走向工具论和经验建构论(反实在论)。这种立场与生态学认识的基本宗旨--认识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相违背,应该抛弃。而且,某些生态学家或出于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尺度本身认识的困难,或出于“不发表便出局”及其他原因,一是将生态学实验对象的时空尺度之时空简化为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而没有考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普里戈金的“内时间”乃至引伸出来的“内空间”时空观,以及莱布尼兹的关系“空间观”乃至引伸出来的关系“时间观”,二是没有选择恰当的“粒度”和“幅度”进行实验,造成“用度失当”之误,三是没有进行充分的多尺度分析,造成“聚集偏差”,四是没有建构合适的模型,造成“鼠夹捕象”现象,五是没有正确识别“特征尺度”,造成“生态学谬误”。生态学实验者应针对上述不足,坚持正确的时空观,采取各种措施,以获得对生态学实验对象尺度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0.
野牛(Bos gaurus)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和马来西亚.据评估,其全球种群数量约13 000~30 000头.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1996—2000年的调查显示共有约480头,种群下降趋势严重,灭绝风险较大.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盗猎和非法贸易、种群衰退和杂交污染以及疾病和传染病是其主要威胁.建议加强野牛的生态学研究,加大栖息地保护力度,打击非法贸易并加强管理和监控,促进野牛种群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