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4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2篇
综合类   4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施野生葛块根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干燥法测定恩施的野生葛块根中干物质的质量分数,用水提法提取葛根中的粗淀粉并测定其质量分数,采用比色法测定干葛根及葛根粗淀粉中硒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恩施野生葛块根中干物质的质量分数为33.02%—38.26%,粗淀粉的质量分数为15.15%~18.79%,干物质硒的质量分数为1.69—2.66μg/g,粗淀粉中硒的质量分数为0.130—0.157μg/g,占总硒质量分数的5.64%~8.63%,适合开发各种富硒食品及药品,是一种较理想的保健品原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秋季施肥处理条件下油松容器苗和裸根苗苗期生长、养分积累和造林效果的差异,为生产上培育油松良种壮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大田培育的当年生油松播种容器苗和裸根苗为研究对象,设置0(对照)、12、24、36 mg/株4种秋季施肥水平,于90%以上苗木形成顶芽后进行施肥处理,并于翌年进行雨季造林试验。测定造林前的苗高、地径、生物量、根冠比、养分含量及造林后苗木成活率和苗高、地径相对生长量等指标,分析出圃苗木性状与造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秋季施肥24 mg/株处理下的油松容器苗苗高、地径、生物量、氮、磷、钾含量均表现最佳,该处理下容器苗整株生物量、氮、磷、钾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41.8%、31.4%、65.6%和48.8%;油松裸根苗受秋季施肥影响较小。容器苗氮含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从大到小表现为根>叶>茎,裸根苗氮含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从大到小表现为叶>根>茎;磷、钾含量在容器苗和裸根苗各器官中的分布从大到小均表现为叶>根>茎。雨季造林试验结果显示,油松造林效果受苗木类型影响显著,容器苗造林当年和第2年春季的苗高、地径相对生长量...  相似文献   
3.
富钾硅复合物对水稻土中有效K,Si,Ca,Mg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钾硅复合物为绿豆岩煅烧产物,本文通过盆栽对比实验研究它对水稻土中有效K,Si,Ca,Mg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土中施入K,Si,Ca,Mg后,被水稻带走部分养分,土壤养分仍有变化;尽管富钾硅复合物中的K,Si,Ca,Mg多为枸溶性养分,但均能供给水稻生长发育需要,并具有一定后效.  相似文献   
4.
不同播期对甜玉米籽粒N,P,K及可溶性糖的积累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对三个甜玉米品种进行不同播期的播种试验,分析其籽粒产量,N,P,K和有机物质的养分积累.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甜玉米播期在3月份和9月份,养分积累的各项指标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IntroductionThe hairy roots produced by Agrobacteriumrhizogenes infection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growth rate and genetic stability. Thesegenetically transformed roots can produce similarhigher level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than intactplants[1] ,so hairy root cultures are a promisingmethod for producing valuable secondarymetabolites of many plants.Recently,two kindsof ribosome- inactivating proteins ( RIPs) [2 ] ,trichosanthin ( TCN ) [3 ] ,and TAP 2 9[4] wereidentified in Trichosanthes…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豆腐柴、杜仲两种药用植物叶的营养成分含量和氨基酸的组成、营养价值进行了研究评价,并对两种植物的药用价值进行了分析,为更好的开发利用这两种资源植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鲎黄色结缔组织营养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镜对中国鲎营养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营养细胞为鲎黄色结缔组织的主要构成细胞.营养细胞往往外包基膜,胞质中含有丰富的营养颗粒和脂肪颗粒.营养细胞由结缔组织中的营养母细胞分化而来.营养母细胞的细胞质膜特别发达。胞质少;原始营养细胞胞质增大许多,核质比变小。细胞器增多,特别是线粒体和内质网数量增多;随着营养细胞的发育,胞质中形成大量的营养颗粒和脂肪颗粒.营养颗粒和脂肪颗粒是鲎机体营养的储存库.营养颗粒被消化过程中。形成结构各异的残余体.  相似文献   
8.
苦瓜的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自动定氮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测定苦瓜 (Momordica charantia L .) 5个品种 (当地栽培苦瓜、长白苦瓜、长白 1号苦瓜、 89- 1苦瓜、 92 - 2苦瓜 )的干物质含量、维生维 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矿物质含量及其种子的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 ,苦瓜果实含干物质 6 %~ 7% ,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 (P>0 .0 5 ) ;每 10 0 g嫩苦瓜中含维生素 C6 0~ 80 mg,可溶性糖 1.0 8~ 1.5 5 mg,品种间的差异都不显著 (P >0 .0 5 ) ;苦瓜果实的蛋白质含量为 1.3%~ 1.8%、总氨基酸含量为 1.3%~ 1.5 % ,种子蛋白质含量高达 39%~4 5 % ,各种成分相对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不同品种之间存在蛋白质多态性变化。苦瓜种子的营养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9.
蒋燚  朱积余 《广西科学》2003,10(4):317-320
1997~ 2 0 0 0年在广西苍梧县林业科学研究所的 3年生湿地松林中 ,按相同坡向、坡位、坡度设置 2 0 m× 5m的集雨区、集水槽、蓄水池构成 3个地表径流场 ,其中 为马占相思 (Acacia mangium)纯林 , 为马占相思×湿地松 (Pinuselliotii Engelm)异龄混交林 , 为湿地松纯林 (对照 )。再在 2年生黄皮 (Clausena lansium) 果园设置 4个地表径流观测场 ,设置方法同上 ,其中 ,径流场 A内种扶芳藤 (Euonymusf ortunei)、B内种花生 (Arachishypogaea) ,C内种鸡骨草 (Abrusmollis)、D未间种植物 (对照 )。测定径流场的地表径流量 ,径流的含沙量、淤泥量及其样品中的全 N、全 P2 O5、全 K2 O、有机质和 p H值 ,分析土壤养分的流失 ,评价不同造林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 ,马占相思纯林和马占相思与湿地松的异龄混交林 ,水土流失量分别比对照 (湿地松纯林 )减少 5 0 .70 %和 17.77% ,年平均含沙量分别比对照减少 5 0 .35 %和 4 2 .0 6 % ,黄皮果园间种扶芳藤模式的水土流失量和含沙量分别比对照减少 90 .36 %和 6 5 .78%。  相似文献   
10.
速生阶段第2代杉木林养分循环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第2代杉木人工林小集水区径流场定位观测的数据资料,利用分室法建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数学模型,并对15%和30%两种间伐强度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2代杉木林生态系统中除土壤分室外,其余各分室养分的贮存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与对照相比,两种经营措施对地下部分养分库影响不大,对地上部分养分库影响较大.15%和30%的强度间伐后,生态系统内地上部分养分积累量恢复到间伐前的水平,分别需要6a和9a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