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5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4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0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00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方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3):106-10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黎锦明创作颇丰,曾是一位较为活跃的有影响的著名作家,有些作品在当时曾引起文坛的瞩目和社会的反响。长期以来,他和他的作品被人漠视和遗忘。实际上,他的小说在题材内容选取上很是广阔,在体式技法运用的多样性上更是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
乡土情感与政治理念在《山雨》中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张力。小说前半部分,乡土情感占优势,使作者能够充分调动丰富的乡土生活积累,作品显得浑厚沉实;后半部分,政治理念渐渐占了上风,作者驾驭起来就显得力不从心,从而使小说出现了思想与艺术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3.
在红学史上,王国维和俞平伯都有杰出的贡献,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红楼梦评论》和《红楼梦辨》二者的承继关系尤为明显,前者对后者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而后者不仅对前者有所继承,也有重要发展,因此可以说,新红学的产生与王国维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李梦生先生的《左传译注》释义准确,但仍存在一些尚待商榷之处。文章列举了七处,主要涉及字词训释和标点。如“斃”非训“死”,而是训“倒”;“絷”非训“缰绳”,而是训“马绊”;“保”非训“碉堡”,而是训“恃”;“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不应点断等等。  相似文献   
5.
作为历史人物的王昭君,她的形象不断出现在剧作家笔下,但她的文学形象,在不同作家如古代戏剧家和20世纪的郭沫若、曹禺的笔下,却是不尽相同的,而且还经历了一个明晰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投射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现实社会秩序中的地位和精神构成的变化,透露着创作主体个人及其所代表的群体对现实和未来的诉求与想象。  相似文献   
6.
《离骚》作为屈原辞当之无愧的代表,不仅处处流露出屈原厚重而又令人景仰的生命体验,而且也鲜明打上了战国时代思想文化层层嬗变、层层演进的深深烙印.巫卜文化、史官文化、士人文化三种在发生学上界限严格的文化形态,都可以在《离骚》中找到相应的影响.个性化的生命体验和纷纭错杂的时代文化特征,加之楚民族特有的审美倾向,共同造就了《离骚》艺术风格多元化的综合气象.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在这一时期,中国龙的形态和观念都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变化,特别是龙的观念由具体表象层次开始走向抽象象征层次,最终结晶定型于《易》传中。  相似文献   
8.
余光中的《春天,遂想起》是一首有名的乡愁诗,从中我们不但可以读出融乡情、爱情、亲情、爱国情于一体的浓重的乡愁,而且站在现代社会浮躁、无根的精神世界,还可以读出“江南”、“表妹”、“母亲”等意象背后淡淡的家园意识,这是这首诗在现代广泛流传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生态伦理学是在生态文化的学术背景下兴起的一门学科.文章试图从生态伦理学的学科角度来解读土家族作家李传锋的动物小说力作<红豺>,探讨和挖掘<红豺>中"尊重物种的生命,呼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追求.  相似文献   
10.
韩愈的天人感应论属于我国古代天人感应论的第四种类型,他从“天入相乖”、“祸善福淫”的角度提出了天与入感应的独特方式。从当代环境伦理学视角看,韩愈的天人感应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道德关怀,与当代环境伦理学一样,具有强烈的反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倾向以及相似的基本原则和道德目标。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探讨韩愈的天人感应论,对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搞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