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后挡风玻璃表面有热丝银浆覆盖的电路系统,其通电接头需焊接在银浆表面.然而,车辆后挡风玻璃在焊接区域可能会发生开裂现象.为降低后挡风玻璃在焊接区域开裂的风险和提高后挡风玻璃使用寿命,本文通过有限元仿真和试验的方式对后挡风玻璃银浆焊接开裂进行分析,以及采取将焊锡位置往银浆中部移动和将银浆块的形状由方形优化为圆形的方式对工艺进行优化,改善了后挡风玻璃的焊接开裂现象.  相似文献   
2.
通过扫面电镜和能谱分析技术研究了烧结保温时间对中温银浆和高温银浆的金属化层形貌的影响.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将两种电子银浆料均匀分布在氧化铝陶瓷板表面,通过调整不同烧结保温时间探究不同金属化层的微观形貌及迁移情况,最佳烧结保温时间是20 min.基于实验结果,在银金属化层与氧化铝陶瓷基板界面处提出了银金属化层网状结构和玻璃的网状结构相互交错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科技促进发展》2013,9(5):112-113
<正>(合作方式:技术许可)一、项目概况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加速,人们对清洁性能源的需求逐步提高,太阳能电池产业正在以30%的平均年增长率飞速发展。摆在人们面前的课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扩大生产规模和降低制造成本,使太阳能发电的成本降低到与常规  相似文献   
4.
为了制备适合感光性银浆的载体树脂,采用溶液聚合法,选用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作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引发剂,丁酮作为溶剂,合成丙烯酸树脂.利用正交试验研究反映因素对树脂重均分子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分子量的主次工艺参数依次为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聚合温度和反应时间.浆料的显影实验表明,分子量在20 000~26 000之间的树脂适用于感光性银浆.  相似文献   
5.
射频标签的使用日渐广泛,其印刷的制造方式具有独到的优点.在已设计天线结构基础上,通过对印刷设备的改造,控制各项工艺参数,印制出天线.对用各项工艺参数在PET基材和纸基上印刷天线的不同结果进行分析,以降低阻值为目标,通过电镜观测,分析阻值变化的原因;对用不同的银浆印刷天线造成阻值的变化进行分析,通过能谱图,分析了3种不同的银浆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对印刷天线性能的影响,并得出了针对生产要求,选择不同银浆和制定不同印刷工艺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微机电系统(MEMS)圆片级封装中,通孔缺陷极有可能降低芯片与外界电互联的可靠性.采用气浮沉积的方法,在通孔底部沉积纳米银浆,形成低电阻的Ag/Al/Si欧姆接触结构,解决了电极间的电学连接问题.根据AJTM300气溶胶喷射系统的特点,选择50nm粒径的纳米银浆制作通孔Ag/Al/Si欧姆接触结构;在平面圆形Al电极上气浮沉积纳米银浆,改变银浆的烧结温度,用以验证Ag对Al/Si接触电阻的影响;将此法应用于通孔互联结构中,并探究得出最优沉积时间,测量两通孔间的I-V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超声雾化方式的气浮沉积方法,在通孔底部沉积15s的纳米银浆,经过300℃的烧结,可以有效填充通孔底部缺陷,并形成较低电阻的Ag/Al/Si接触结构.采用按需喷印的气浮沉积方案对通孔进行沉积,为实现MEMS芯片与外界的电互联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传统的电子浆料工艺制备太阳能电池正银浆料,将该银浆料经丝网印刷在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后烧结为银膜结构。采用场发射扫面电镜观测烧结银膜接触界面的形貌,分析银粉的粒径、形貌和玻璃粉的成分对太阳能电池正银浆料界面接触结构的影响。发现小粒径球状银粉和片状银粉制备的烧结银膜界面接触结构较好,形成较多的银微晶,当球形银粉粒径为0. 9μm时,体电阻率较低。采用0. 9μm粒径球形银粉和不同铋含量的玻璃粉优化正银浆料的配方,当玻璃粉中铋含量为68. 98%(T_g=614℃)时,烧结银膜与硅基体之间的接触结构较好,体电阻率最低。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用于光敏银浆的4种光引发剂:1-羟基-环已基-苯基甲酮、1-对甲硫基苯基-2-甲基-2-吗啉基-1-丙酮、1-对吗啉苯基-2-二甲氨基-2-苄基-1-丁酮和2-异丙基硫杂蒽酮.在相同的光敏银浆体系中,添加不同引发剂,进行紫外照射固化、显影、烧结,得到电极图形.通过扫描电镜和铅笔硬度法比较了单引发体系和复合引发体系对固化性能的影响,其中单引发体系引发剂用量为1%~7%,复合引发体系中2种单引发剂质量比为1∶7~2∶1,用量为1%~8%.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引发体系引发效率高于单引发体系,尤以1-对甲硫基苯基-2-甲基-2-吗啉基-1-丙酮与2-异丙基硫杂蒽酮复合质量比为4∶1~3∶1时光引发效果最好; 当体系中复合引发剂含量为5%时,固化效果最好,固化时间选择以30 s为佳.  相似文献   
9.
通过改变有机相中乙基纤维素的质量分数,制备了具有不同流变性能的银浆,并应用于硅太阳电池。对银浆流变性能、电池正面电极形貌和电池电性能等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银浆的流变性能影响所印制电池的电极形貌及其电性能。当有机相中乙基纤维素质量分数为6%时,银浆具有较高低剪切速率下的黏度和较低高剪切速率下的黏度,能使所印的电极栅线边缘整齐,具有较高的高度和较小的线宽,所印制电池电性能优越,具有较好的填充因子(FF)和转换效率(η)。  相似文献   
10.
LTCC内电极银浆面临与生瓷带的共烧匹配问题,通过银粉粒径、级配和树脂的选型、含量的优化,减少共烧收缩率和生瓷带收缩率之间的差距。优化的条件为:银粉粒径分布D_(50)为3. 9μm,银粉级配m_(SIL31)∶m_(SIL32)=1∶1,树脂选型为乙基纤维素(EC4、EC10)和丙烯酸树脂,有机载体中树脂含量为20%。在优化的条件下基体共烧平整,且银层展现高导电性,电阻率为0. 048Ω·mm~2/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