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7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皇竹草——南方生态型、节粮型牧业首选草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对 11株酵母菌进行了渗透压、乙酸、冷冻、乙醇耐性实验及海藻糖积累的比较。实验表明 ,渗透压耐性和乙酸耐性较好的菌株 ,其积累海藻糖的能力较强 ;而抗冷冻和乙醇耐性与海藻糖的积累能力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生态型木纤维吸油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杉木为原料,经蒸煮、纤维帚化疏解、热解处理制备出生态型木纤维吸油材料.研究了吸油材料的吸油性能及其与热处理温度、抽出物的关系等问题.结果表明,经过350℃热处理试样的吸油量最大、吸水量最小,吸油量与吸水量比值高达77.5,是原料用蒸煮纤维的10倍以上.蒸煮纤维在200~500℃热处理时,试样的热水抽出物与1%NaOH抽出物含量随热解温度升高而减少,苯醇抽出物含量则在200~250℃时减少,300℃时增大,400℃后急剧减少.研究表明,纤维表面的亲油性物质对吸油能力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瓜类作物对两种化学除草剂的耐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省瓜田草害已成为瓜类产量和品质的限制因素,生产上所采用的化学除草常常因为使用不当而导致药害的发生。通过室内生测的试验方法,研究了甜瓜、西瓜、黄瓜、南瓜及西葫芦等主要瓜类作物对施田补及乙草胺两种主要除草剂的耐性。西瓜耐性最强,黄瓜耐性最弱;白美人甜瓜对施田补的耐性强,而风度耐性差;黄瓜龙杂黄7号对两种除草剂耐性强,奇丰耐性差;南瓜1号对乙草胺耐性强,而美泰赤粟对施田补的耐性略强。在除草剂用量5mg/kg~10mg/kg之间,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有明显增强的趋势。5mg/kg施田补对白美人甜瓜等安全。10mg/kg对绿农9号也很安全。5mg/kg及10mg/kg的乙草胺对绿农9号西瓜安全。其对黄瓜和甜瓜这两种小粒种子的抑制率偏高。研究认为在黑龙江省的瓜类生产上使用除草剂时,不同瓜类品种应该经过预备试验决定除草剂的品种及用量。提出的不同除草剂对瓜类主要抑制部位上存在差异观点,将为选择适当的栽培和药剂处理方法提供理论参考。图4,表4,参28。  相似文献   
5.
无公害肉猪饲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对食物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外市场对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环保、卫生、安全、无药残、无激素、无公害、生态型食品已成为当今消费新时尚。猪肉是市场需求量最大的肉食品之一,为适应市场需求,发展无公害肉猪已迫在眉睫。无公害肉猪饲养与传统饲养有很大区别。本文重点从产地环境、  相似文献   
6.
寻求生态型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布局,既不扑城市后尘,又要保留当地特色与新农村建设融为一体,这样既提高了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管理,又提升了农民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7.
从中学语文生态教学构建著作中了解到相关理论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其中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积极的接纳和借鉴,借以推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以2000年在上海浦东新区营建的近自然森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群落种类组成、植株密度、植株高度、胸径和土壤养分的跟踪调查,研究了近自然森林十年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经过10 年生长,林分长势良好,植物种类组成基本上仍以初期种植的物种为主,伴有少量自然侵入种;由于建设前期缺乏荫蔽,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等常绿阔叶树种枯死较多,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和女贞(Ligustrum lucidum)死亡率低、生长迅速,逐渐占据群落上层后,常绿阔叶树种逐渐适应群落环境,趋于稳定生长;随着群落的发展近自然森林土壤养分较种植初期稳定上升.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近自然森林优化模式建设的尝试,提出了“异龄复层落叶—常绿混交林”的种植模式,为城市地标性的植物群落构建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熙  周继美 《天津科技》2010,37(2):49-50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到来的时代,建筑业就是要克服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所带来的急功近利和过度盲从思想,创造出符合社会与公众需要的园林形式。在园林建设中必须考虑既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既考虑中国文化,又考虑世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将菹草引入生态型河道受损水体修复的可行性,通过室内实验系统地研究了菹草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菹草是修复受损水体较理想的材料,菹草对总氮(TN)、总磷(TP)和CODMn的累计去除率,在夏季分别为66.45%、91.05%和46.06%,在冬季分别为25.74%、26.59%和10.93%;菹草对水体的净化能力高于金鱼藻和狐尾藻.文中还探讨了修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二次污染问题.通过宏观的质量平衡估算,1 g菹草在1 a内可以从1 L水体中去除TN、TP和CODMn分别达到44.70、13.38和35.13 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