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伊乐藻引入生态型河道受损水体修复中,通过室内试验系统地研究了伊乐藻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伊乐藻是修复受损水体较理想的材料,伊乐藻对总氮(TN)、总磷(TP)和CODM。的累计去除率,在夏季分别为61%、89%和34%;在冬季分别为25.74%、26.59%和10.93%;伊乐藻对水体的净化能力高于菹草和金鱼藻。同时,探讨了修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二次污染问题。通过宏观的质量平衡估算,1g伊乐藻在1a内可以从1L水体中去除TN、TP和CODMn分别达到44.57、15.42和31.13mg。  相似文献   

2.
多孔混凝土综合生态效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实际封闭水域的室内水质净化装置,研究了水体生物与多孔混凝土的生态适应性以及形成的综合生态效应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多孔混凝土综合生态效应的水质净化效果可通过总磷(TP)、总氮(T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悬浮固体浓度(SS)的去除量进行评价.试验表明:附着生长在多孔混凝土上的黄花水龙、杂藻、螺蛳以及微生物形成一个完整的微生态系统,6周后可使水体中TP的去除率均达到95%,TN的去除率达72.5%,CODMn去除率达到75%.提出了多孔混凝土水质净化的机理,即多孔混凝土作的多孔结构为水体中的生物提供了附着生长的空间,为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增加,生态系统的完善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其形成的生态系统具有良好水质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菹草-伊乐藻群落对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富营养化湖泊内的围隔中,引种菹草、伊乐藻,分别构建菹草-伊乐藻群落(围区A)与单-菹草群落(围区B),跟踪观测水草恢复生长情况,调查两类群落对水体水质的净化作用,结果发现:菹草-伊乐藻群落不仅能在春季保持对水体营养盐较高的去除效果,并能在春末初夏时有效缓解菹草死亡给水质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菹草旺盛生长期(阶段I),与对照区(无水生高等植物)相比,菹草-伊乐藻群落对TN、NH4^+-N、TP、Chla的去除率达50.7%、83,2%、32.0%、38.3%,单一菹草群落对TN、NH4^+-N、TP、Chla的去除率也达到47.3%、72.5%、32.4%、45.2%;而在菹草开始衰亡后这一时期(阶段Ⅱ)菹草-伊乐藻群落对TN、NH4^+-N、TP的去除率分别为47.1%、69.4%、11.2%,而围区B内TN、NH4^+-N浓度则与对照区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N=9),TP浓度甚至上升了24.3%,  相似文献   

4.
白洋淀典型挺水植物净化水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白洋淀建立种植芦苇及香蒲的围隔实验区,研究挺水植物对水质的影响。从2011年7月到8月每周采样一次,共7次。测定水中溶解氧(DO)、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围隔内水质明显好转。在实验组中,香蒲高密度围隔实验区对于水质改善作用最为明显,对DO、SD、TN等改变率分别达到120%、81%、29.41%。而对于水中CODMn、TP去除,第三组中密度芦苇围隔实验区相对更好,其改变率分别达到20%、36%。第七组香蒲与第三组芦苇富营养化指数分别为41.64和44.07,低于同期对照组54.43。因此,在水体修复中可选择种植高密度香蒲、中密度芦苇净化水质,这对于改善白洋淀水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威宁草海湿地空心莲子草入侵迹地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于2018年1月(冬)、2018年4月(春)、2018年7月(夏)及2018年10月(秋),在草海湿地空心莲子草入侵迹地,根据空心莲子草入侵状态分别采集水体样品,测定pH值、总氮(TN)、氨氮(NH4+-N) 、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 )和叶绿素a(Chl.a)等水质指标,对空心莲子草入侵迹地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及水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草海湿地空心莲子草入侵迹地水质pH、TN、NH4+-N、TP、CODMn、Chl.a季节性差异显著(p<0.05),TN、NH4+-N、TP、CODMn和Chl.a随水域变化从上游至下游呈降低趋势。TN、NH4+-N、TP、Chl.a随入侵程度的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2)空心莲子草入侵迹地水体综合营养指数随季节变化呈下降趋势,春季水质最差。随水域变化综合营养指数沿上游到下游呈降低趋势,上游水质最差。草海湿地空心莲子草入侵迹地水体总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3)草海湿地空心莲子草入侵迹地属于磷限制型,通过限制磷元素的输入可有效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将多孔质生态河床技术引入生态型灌区受损水体修复中.在冬季低温条件下,通过室内试验,延续了前期研究,采用仿生植物填料丝改良了块石多孔质生态河床,并与碎石多孔质生态河床对比,分析了两种河床模型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仿生植物填料丝改良的块石多孔质生态河床是修复受损水体较理想的方法,它可以有效地降低由于水力条件的改变对河床的扰动,减轻由于底质污染物向上覆水体的再释放而导致的二次污染程度,还有利于增加河床的比表面积,增加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此外,对比分析了两种河床模型对TP,TN、NH4 -N和CODMn去除机制.  相似文献   

7.
以西安市某人工湖湖水为研究对象,在秋季温度较低的条件下进行利用生态浮床与生物接触氧化组合技术分别种植美人蕉、旱伞草、春芋净化水体的现场动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水温为10℃~17℃的条件下均可生长,对水体中TN、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38.48%~68.16%、26.19%~71.43%,TP、CODMn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43.41%~72.82%和17.49%~42.81%。对藻类的抑制效果尤其稳定,抑制率为62.15%~81.40%。通过比较,美人蕉组合的净化能力最强,旱伞草组合次之,春芋组合最弱。本研究丰富了秋季温度较低条件下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也为秋季浮床植物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实现了浮床植物与夏季的衔接。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嘉陵江水环境的演变过程以及为嘉陵江环境治理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对嘉陵江重庆段7个断面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高锰酸盐指数(CODMn)、透明度(SD)、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氨氮(NH+4-N)、总溶解态磷酸盐(TDP)进行2年的连续监测,对营养盐的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性分析,利用单因子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水体营养盐结构和营养状态。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水体TN,TP,Chla,CODMn含量和SD差异较大,TN和TP的值远高于发生富营养化的阈值。相关性分析表明Chla与SD,TN,CODMn相关性不显著,与TP呈极显著负相关;SD与TN,TP,CODMn呈极显著负相关,TN,TP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单因子评价方法表明嘉陵江重庆段水体水质以II类为主,但由于草街水库的修建导致水体流速温度等变化,故虽然嘉陵江重庆段水体总体营养状态评价低于轻度富营养化阈值,但已发生水华爆发,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嘉陵江水环境的演变过程以及为嘉陵江环境治理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对嘉陵江重庆段7个断面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高锰酸盐指数(CODMn)、透明度(SD)、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氨氮(NH+4-N)、总溶解态磷酸盐(TDP)进行2年的连续监测,对营养盐的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性分析,利用单因子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水体营养盐结构和营养状态。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水体TN,TP,Chla,CODMn含量和SD差异较大,TN和TP的值远高于发生富营养化的阈值。相关性分析表明Chla与SD,TN,CODMn相关性不显著,与TP呈极显著负相关;SD与TN,TP,CODMn呈极显著负相关,TN,TP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单因子评价方法表明嘉陵江重庆段水体水质以II类为主,但由于草街水库的修建导致水体流速温度等变化,故虽然嘉陵江重庆段水体总体营养状态评价低于轻度富营养化阈值,但已发生水华爆发,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将高锰酸钾改性硅藻土用于处理微污染城市景观水,分析了其对CODMn、TN、TP、Chl-a的处理效果,并通过扫描电镜和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对影响改性和处理效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复合高锰酸钾可显著提高硅藻土的净化能力,以质量分数为0.9%的KMn O4在常态条件下改性后的硅藻土去除污染物效果最佳,对CODMn、TN、TP、Chl-a的去除率分别为38.64%,22.62%,30.4%,60.28%;热活化改性硅藻土的处理效果受活化温度和时间影响较大,在活化温度为400℃、活化时间为2 h时效果最好,对CODMn、TN、TP、Chl-a的去除率分别为35.34%,20.06%,31.87%,54.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