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应用基因敲除技术的方法和原理,通过PCR扩增B群脑膜炎球菌lpxL2基因及载体pGBK T7上的Kan抗性片段,lpxL2片段与puc-18载体连接得到重组质粒msb-puc,以重组质粒msb-puc为基础,分别通过反向PCR和酶切2种方法构建lpxL2基因中间片段的缺失,并在缺失位点连入Kan抗性表达盒,从而得到重组质粒mpK,mpK转化B群脑膜炎球菌,并用PCR的方法对转化子进行初步筛选鉴定,初步确定突变株1株.本研究通过基因敲除MenB中LPS合成途径相关基因lpxL2的方法,降低LPS毒性,为B群脑膜炎球菌OMV疫苗的研发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3.
根据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基因ompTS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基因片段。将此基因片段克隆至质粒pRSET A的BamH I和EcoR I位点,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C诱导获得高效表达,SDS—PAGE蛋白电泳表明在39.9kD处出现超强特异带,占总蛋白的51%。以Ni-NTA-Conjugate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分析证明该39.9kD的蛋白为所表达的融合蛋白。纯化融合蛋白注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可诱导产生特异抗体。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该抗体与表达的融合蛋白和嗜水气单胞菌中提取的36.9kD外膜蛋白均呈阳性反应,表明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仍保持原有外膜蛋白的免疫原性,从而为此融合蛋白作为疫苗的候选成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方法提取鳗鲡病原茵DNA模板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吸光值、琼脂糖电泳及PCR差异扩增等指标,对酚一氯仿法、水煮法、碱裂解法3种方法制备的鳗鲡病原菌DNA模板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方法提取的病原菌模板DNA的浓度、纯度及分子质量大小存在差异,但以这3种方法提取的病原菌DNA为模板,均能成功扩增到细菌16SrD.NA和外膜蛋白的保守序列.其中,酚一氯仿提取的模板DNA浓度较低、纯度较高;水煮法和碱裂解法提取的模板DNA浓度较高、纯度较低.2)电泳显示,3种方法获得的模板DNA扩增出的16SrDNA保守序列条带均一,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外膜蛋白保守序列的扩增中却因菌种和模板提取方法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根据鳗鲡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Ⅱ型孔蛋白(porinⅡ)和迟钝爱德华氏菌外膜蛋白S(ompS2)的基因全长序列,分别选取这两个全长序列中表达其蛋白质膜外部分且理论免疫原性较好的两个基因片段,通过融合PCR技术连接这两个外膜蛋白基因片段.根据表达载体(pGEX-2T-His)的限制性酶切位点在连接序列片段的两端引入限制性酶切位点BamHⅠ和EcoRⅠ,成功构建了双外膜蛋白基因片段重组表达载体(pGEX-2T-His-porinⅡ-ompS2).表达载体理论表达产物的蛋白质结构预测表明表达产物无信号肽和跨膜区,不存在三级结构;亲水性和免疫原性预测分析表明该表达蛋白理论上为可溶性蛋白并具有丰富的抗原决定簇,本研究为该表达载体的蛋白表达、纯化以及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HP的全基因组序列显示,在其95个平行基因家族中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外膜蛋白(H.pylori outer membrane protein,Hop)家族,包含32种编码蛋白.这些外膜蛋白在幽门螺杆菌的诊断、保护性免疫和致病性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与HP的定植、胃黏膜的损伤、炎性介质的分泌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大肠杆菌为宿主, 将含有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YopH催化结构域(ΔYopH)的质粒转入其中, 高效表达了ΔYopH. 分离纯化后, 以ΔYopH为靶标, 应用体外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 研究111种中药水提液的抑制效果, 筛选出对ΔYopH有明显抑制作用的五倍子、 石榴皮和地榆, 并进一步研究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及抑制类型.  相似文献   
8.
铜绿假单胞菌是人类重要的病原菌,容易造成免疫缺陷患者如烧伤、艾滋病、癌症或囊性纤维化感染,对该菌外膜蛋白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该菌的致病机制,为进一步疫苗研制奠定基础.采用月桂酰基氨酸钠的方法提取了铜绿假单胞菌的外膜蛋白,首次建立了外膜亚蛋白质组学表达图谱,鉴定了23个外膜蛋白,占所鉴定蛋白的82.1%.然后对其中的一个外膜蛋白基因PA3988进行了克隆及原核表达与纯化,经免疫小鼠获得抗血清后对外膜蛋白进行双向Western blotting分析,验证了质谱的结果.这些研究结果对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的深入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西宁的两个海产品销售点采集海产品共60份,按常规的处理方法和生化鉴定得到5株霍乱弧菌;根据已发表霍乱弧菌的外膜蛋白(omp)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用分离所得霍乱弧菌建立PCR检测方法。经试验验证建立的PCR检测体系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好,最低检测下限可达2.4×10^2cfu/mL.  相似文献   
10.
九孔鲍消化道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九孔鲍消化道各段的组织学,观察表明,其消化管壁一般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组成,除口,咽局部为立方上皮外,其余各段的粘膜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且含有三种类型的细胞,柱状上皮细胞,分布于整个消化道内燃,构成粘膜上皮的主体,其高度范围,排列疏密因部位不同而异,杯状细胞,主要分布于吻,口,咽,食道后段及直;颗粒状腺细胞,分布在除吻以外的消化道粘膜上皮内,胞浆中含有嗜酸性颗粒,肌层在吻,口和咽壁发达,而在食道,胃和肠壁较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