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7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74篇
系统科学   26篇
丛书文集   186篇
教育与普及   17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5篇
现状及发展   59篇
研究方法   2篇
综合类   542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针对以电池为能量供给的传感设备必然存在因电池寿命的限制或自身电能的逐渐耗尽而造成的失效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自适应电感共享策略的压电振动能量收集电路,通过将环境中的机械振动能量最大化地转换为电能并供给传感设备使用,可实现传感设备的无电池自获能供电,并大幅延长传感设备的使用寿命。该能量收集电路在原有并联电感的同步开关收集电路结构和buck-boost功率级拓扑的阻抗匹配变换器结构基础上,通过建立“先到先得”的自适应电感共享策略,避免了仲裁器的使用,大幅简化了电路设计,并实现了仅需单一电感的压电振动能量收集系统,提升了系统的集成度。此外,对电感共享造成的竞争给出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整体电路,实现了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采用标准180 nm CMOS工艺,完成了压电能量收集电路的设计工作。仿真结果表明:bias-flip整流器在2 V和3 V开路电压激励下,输出功率分别达到了55.01μW和111.59μW,较传统全桥整流器,分别实现了6.40倍和4.48倍的输出功率提升;引入电感共享策略后,变换器的最大输出功率可达110.04μW,相比于非电感共享策略,电感共享策略下变换器峰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对 SiCp(0.5CNT)/7075Al 铝基复合材料的化学成分以及制备工艺进行了分析, 针对抗拉强度和延伸率两个力学性能进行了特征重要性分析, 构建了包含 8 种机器学习算法的集成框架, 自动进行模型的参数调优和最优模型选择,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材料逆向设计. 实验结果表明, 在 470 ${^\circ}$C 固溶 40 min, 120${^\circ}$C 时效 15 h 的热处理工艺下, SiCp(0.5CNT)/7075Al-1.0Mg 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的预测值为 617.48 MPa 和 2.98%, 实验值为 647.0 MPa 和 3.31%, 两项物理性能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s, MAPE)较小, 依次为 4.56% 和 9.97%. 这说明本数据驱动方法对铝基复合材料的工艺优化和性能提升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用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的核壳结构碳银复合材料(Ag@C),并以聚3-己基噻吩(P3HT)为给体材料,旋涂制备P3HT∶Ag@C复合膜。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电化学工作站,对Ag@C的形貌、热稳定性和能级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并用荧光分析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复合膜的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Ag@C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与P3HT能级相匹配,满足作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要求;与纯P3HT薄膜相比,复合膜发生荧光猝灭现象,光生激子在复合膜界面处可得到有效分离;光谱吸收范围变宽,增强了对太阳光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在狭小空间内无法准确有效识别碳纤维丝束带剪断状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信号的碳纤维丝束带剪断状态的检测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剪断状态监测硬件及软件系统。该检测方法首先通过简单的检测电路以及数据采集卡,实现对碳纤维丝束带剪断过程中的电信号实时采集,然后对采集得到的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处理,获取电压信号的峰值,将峰值与设定的检测阈值相比较,可以有效识别出碳纤维丝束带的剪断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剪断操作时,未完全剪断的碳纤维丝束带电阻为10~500Ω,而完全剪断的丝束带电阻为无穷大,将丝束带与检测电路连接,电阻的变化即可反映到两电极间的电压变化。实验中,完全剪断时,丝束带两端电压从0V大幅跃升到4.377 03V,大于设定的阈值,而未完全剪断时,丝束带两端电压从0 V小幅跃升到0.067 97V,小于设定的阈值1V,均可有效识别剪断状态,证明该方法检测结果较为准确。该方法可以在铺丝头内部的狭小空间进行检测,同时能够快速识别出碳纤维丝束带的剪断状态。  相似文献   
5.
压电极化和半导体特性之间的耦合因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由此兴起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如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文章回顾了压电效应和压电光电子学效应对金属/半导体(M/S)和p-n结的影响,详细介绍了c轴和a轴压电电子和压电光电子学研究的基本进展和应用探索. c轴纳米结构中的压电效应是界面效应,它利用在纳米结构的局部M/S接触处或同质/异质结处产生的压电极化来控制载流子跨界面传输,并通过光感应载流子进行相应的光电过程.在非极性a轴纳米线中,外部应变感应的压电电荷沿整个极性表面分布,方向垂直于纳米线.压电半导体的电荷载流子传输过程在整个纳米结构体内受到压电效应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T6热处理对6066Al/SiCp复合材料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经530℃固溶1 h后,170℃时效8 h达到峰时效,其抗拉强度达418.6 MPa;复合材料延伸率随时效时间的增加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7.
《苏南科技开发》2004,(2):53-53
潘铁政。男,1958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昆山晶丰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内知名的压电专家,享受省级特殊津贴,江苏省“333”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自1982年至今,在压电陶瓷技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他研制或主持研制的压电陶瓷材料及元器件有数十项,如激光制导用微位移补偿器、压电微位移致动器材料及器件、提花针织机选针器压  相似文献   
8.
利用点群4/mmm的对称性给出了应力作用下的钛酸铋的弹性吉布斯自由能的表达式,并导出了自发应变,介电性质和压电性质。  相似文献   
9.
层板复合材料疲劳性能测试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层板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具体的铺层形式有关的特点 ,介绍了在层板复合材料疲劳性能测试中试件准备注意事项、疲劳性能测试的内容和实验控制程序的要求 ,以及为缩短实验时间、优化层板复合材料疲劳剩余强度和疲劳剩余刚度分析模型的参数估计 ,并减少测试所需试件数量的合理试件数的确定方法 .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一种特殊形状的复合材料透波盖在承压工况下的强度进行了数值分析,揭示了应力分布特点,确定了最大变形区域及其应用状态,为透波盖的强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透波盖进行压力试验,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