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7篇 |
免费 | 253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42篇 |
丛书文集 | 26篇 |
教育与普及 | 8篇 |
现状及发展 | 18篇 |
综合类 | 130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86篇 |
2013年 | 86篇 |
2012年 | 101篇 |
2011年 | 108篇 |
2010年 | 144篇 |
2009年 | 132篇 |
2008年 | 113篇 |
2007年 | 123篇 |
2006年 | 129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入侵检测中模式匹配算法的FPGA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软件实现的入侵检测技术在高速网应用中容易引起瓶颈,根据入侵检测的应用特点,提出了一种关键字长度可变、内容可重置的并行模式匹配硬件实现方法,详细论述了用FPGA设计实现了这种方法的技术途径,通过一个设计实例仿真分析表明,这种硬件模式匹配技术设计灵活方便,匹配速度快,资源利用率较高,在高速网络应用领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可编程门阵列(FPGA)完成了三通道冲击信号处理芯片的设计与实现。芯片采用流水运算完成最大绝对冲击加速度响应谱计算。由于冲击信号采样频率可在线更改,因此该芯片可以满足不同冲击信号处理器对峰值检测误差的要求和处理器功耗的限制。采用该芯片设计的数据预处理器已成功用于各种试验。试验表明,该芯片能实时完成三路冲击信号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代替冲击波原始测量数据输出,能在大幅度压缩冲击信号传输带宽的同时,减小冲击信号峰值检测误差,扩大信号测量动态范围,并为识别数据“真”“伪”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千兆以太网中的8B/10B编解码的CPLD实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千兆以太网物理子层的8B/10B编解码器的原理和CPLD的实现.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在较低速率的基于Lattice isplsi 1032E的CPLD编码和解码器验证了现有最新的高速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和FPGA)可在千兆以太网中以125Mbps的速率实现8B/10B并行编码和解码. 相似文献
5.
利用EDA技术和FPGA技术,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基于FPGA的GPS相关器。采用本地产生C/A码的超前、即时、滞后码与输入信号进行并行相关,并得到预检测值用于捕获GPS信号;重点设计载波NCO相位、载波周数、码相位、历元计数等测量数据产生模块,含该模块的GPS相关器可用于实现导航型和测量型接收机;阐述了GPS相关器各个模块的详细设计,并用VHDL在FPGA中实现了其全部设计。在Modelsim下进行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仿真正确后下载到Xilinx Virtex-II Pro开发板中进行验证。运行结果表明设计的GPS相关器与微处理器配合可以完成GPS信号的基带信号处理。 相似文献
6.
锁相环控制是直流电动机控制稳定性较高的一种控制方式.针对直流电机的控制,提出一种采用FPGA和锁相环相结合的数字控制技术.介绍了FPGA锁相环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和软件流程,主要分析了在FPGA中实现数字锁相环控制系统的方法和原理,讨论了二阶控制系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可壕程单片表统谐波分析仪的设计系统。该方案能提高谐波分析的精度以及响应速度,同时大大地精简了硬件电路,系统升级非常方便。并给出了主要的设计系统圈。 相似文献
8.
采用FPGA设计数字电路已经成为电路设计主要方式之一,本文指出了FPGA设计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FPGA的机器人多路舵机控制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多舵机控制器,用于小型多关节机器人的控制中.其优点是精度高,通道数多、硬件扩展方便,并大幅减少了软件编程量.实验数据表明,该设计能够达到0.01°的角度分辨率.并可在一片EP1C3T100的FPGA上实现40路以上的舵机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和数字信号处理器协同作业的高速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借助于单片双口RAM,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数据传输结构,并利用乒乓技术实现对实时高速图像数据的缓冲。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在FPGA和DSP的分工及协作下完成,这比使用单片DSP建立的处理系统性能提高25%左右。该系统具有可重构性,方便其它算法在该系统上实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