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2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湿法纺丝钙离子交联的方法制备褐藻酸盐纤维,并将牛血清清蛋白包埋入纤维中,研究了制备条件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纤维的微观形貌;并测试了纤维的力学性能、溶胀性能;测定了蛋白质的包埋效率,以及蛋白质的释放速率.结果表明,湿法纺丝凝固浴的CaCl2浓度影响纤维的力学性能、溶胀性能及蛋白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2.
10种红藻和褐藻抗细菌抗真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本文报道了产于福建沿岸的10种红藻和褐藻的抗细菌抗真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10种海藻中,有8种对细菌(革兰氏阳性菌)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2种没有抗菌活性。10种海藻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都没有抑制作用。褐藻门的网地藻、厚网藻对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并且活性很强,其它8种均无抗真菌作用。红藻门的中国凹顶藻和冈村凹顶藻的抗细菌活性也很强,本实验还对鼠尾藻和羊栖菜藻体不同部位,中国凹顶藻和冈村凹顶藻配子体和孢子体以及两种溶剂提取物的抗菌活性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褐藻糖胶的结构表征与体外抗凝血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FTIR,UV对海带中提取的褐藻糖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讨论了pH对抗凝血活性的影响,并与肝素抗凝血活性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褐藻糖胶具有类似肝素的硫酸酯基多糖结构.与肝素相比,褐藻糖胶的抗凝血活性不及肝素,但褐藻糖胶的抗凝血活性增长平缓.  相似文献   
4.
褐藻为原材料, 利用复合酶提取法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SDF). 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不同提取条件对褐藻SDF提取率的影响, 再进行响应面实验分析, 从而确定复合酶法提取褐藻SDF的最佳条件; 测定所得褐藻 SDF 的理化特性, 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 结果表明:  最佳提取条件为m(固)∶V(液)=1∶25, 55 ℃的酶解温度、 75 min的酶解时间、2.2%的酶添加量, 该条件下得到褐藻SDF的最大提取率为38.15%,相对偏差为2.23%;褐藻 SDF 的持水力和膨胀力分别为 24.6 g/g, 53.7 mL/g; 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75.77%, 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率在褐藻SDF质量比为160 μg/g时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氯化钙法较稀盐酸法更适合褐藻糖胶的提取为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褐藻糖胶理化性质的影响,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分别采用稀盐酸法和氯化钙从6种褐藻粗多糖中获得12种褐藻糖胶,并进一步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和比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单糖组成,离子色谱法(IC)测定其硫酸基含量,Folin-酚法测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褐藻寡糖对小鼠抗热应激能力和热应激小鼠甲状腺的影响,将小鼠随机分成四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的褐藻寡糖(300mg·kg-1·d-1、600mg·kg-1·d-1、1200mg·kg-1·d-1)连续灌胃四周.之后各组分别在45±1℃条件下进行热应激实验,考察应激前后体重的变化、存活时间;待小鼠死亡后,分别取出甲状腺称重,计算其指数.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甲状腺形态学改变.结果显示热应激小鼠体重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中等剂量褐藻寡糖组(600mg·kg-1·d-1)抗热应激能力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甲状腺指数随褐藻寡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且与抗热应激的存活时间存在显著相关.甲状腺的形态学也随之发生改变.结果表明,褐藻寡糖能够提高小鼠的抗热应激能力,中等剂量为最佳;甲状腺参与了热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采用^14C标记和追踪方法,对褐藻Ectocarpus fasciculatus糖脂的生物合成进行了研究,硫代异鼠李糖甘油二酸(SQDG)的脂肪酸几乎都是链长为16和18个碳原子的脂肪酸,而单半乳糖甘油二酯(MGDG)和双半乳糖甘油二酯(DGDG)除了含有上述脂肪酸外,还分别含有摩尔百分比为8.5和31.0的二十碳五烯酸(20:5),这种脂肪酸几乎全部分布在甘油的sn-1位上,当植株被饲喂[2^14-C]醋酸盐后,被标记的脂肪酸在上述3种甘油脂甘油的sn-1和sn-2位上的分布非常不同,在SQDC中,^14C标记的脂肪酸几乎均匀地分布在甘油的sn-1和sn-2位上;在DGDG中,^14C标记的脂肪酸主要分布在sn-2位上;而在MGDG中,脉冲标记30min后,甘油sn-1位上的脂肪酸中的放射性强度远比sn-2位上的要高,在追踪的过程中,二者的放射性强度差异快速缩小,结果表明,^14C标记的脂肪酸在3种甘油脂甘油的sn-1和sn-2位上的不同分布与20:5及DGDG的生物合成密切相关,合成后的20:5需要经过一个中间体,然后再被用于极性甘油脂的合成,结果还说明,褐藻具有与高等植物相同的DGDG合成途径,而且半乳糖转移酶对MGDG中分子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枝管藻多糖的提取及其抗凝血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探讨枝管藻多糖的提取方法,并对枝管藻多糖的抗凝血活性进行研究。采用酶解-热水浸提法提取的枝管藻多糖能够显延长小鼠全血凝血时间、大鼠体外凝血酶原时间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提示枝管藻多糖具有较强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9.
海黍子马尾藻(Sargassum muticum)中甾醇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藻门马尾藻属海黍子种(Sargassum muticum)抽提物中检出众多的Δ5-3β-甾烯醇类化合物, 碳数分布范围, 从C19~C23和C26~C30, 且同一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多, 最多的可达6个, 这意味着低碳数甾烷可能均有各自的生源, 且早在生物体内有的甾醇己存在多种的立体异构体, 这对传统的甾醇类化合物在沉积成岩作用时, 立体异构体转化过程的解释, 提供了某些需修正或补充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褐藻圈扇藻Zonaria diesingiana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一个新化合物,经由NMR、MS、IR等波谱方法鉴定为3-正十六烷酰氧基-2-(16″Z)-二十一碳烯酰氧基丙三醇1-β-D-半乳糖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