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31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木文报告用超声心动图方法,根据心肌超声组织学特征做心梗的定位诊断。文中病例38例,45个梗塞部位,观察结果与临床及心电图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总结了心梗后不同时期不同范围、程度,心肌超声组织学特征有较大的区别。作者认为,超声动图对后壁、高侧壁及非典型心梗诊断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93.
用光镜和电镜研究11例共同性斜视患者手术切除的眼肌,结果表明,横 肌细胞发生进行性变性坏死,胶原纤维增生,与此同时,神经纤维减少甚至消失,说明共同性斜视眼肌和神经纤维的确产生病变,这些病变可能与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4.
用β-磷酸三钙/聚乳酸叠层复合支架和骨髓基质细胞复合后,修复青山羊胫骨段缺损,对修复效果通过X射线和组织切片进行了研究,发现复合支架成骨能力强,植入部位8周后愈合,12周后与正常骨结构一致,同时实验组在手术后两个月行走自如,显示了这种材料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
96.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现已成为角膜移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研究角膜移植免疫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告了用同一供体皮肤移植引起兔同种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动物模型,描述了角膜移植术后和皮肤移植术后的经过,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组织学标本,包括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标本的制作方法,重点报告了排斥反应实验组的角膜和对照组透明角膜的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对照组的透明角膜,除了在供、受体组织交界处形成疤痕外,植片和受主角膜表现与正常角膜相同。而在发生排斥反应的角膜,则有大量新生血管侵入,植片有大量的浸润细胞,这些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还有巨噬细胞、浆细胞、多形核白细胞、成纤维细胞等。植片组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受主角膜除了有新生血管生长和有少量浸润细胞附着以外,没有受损。本文讨论了有关动物模型、排斥反应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与免疫机理及功能的联系,新生血管在排斥反应中起的作用等问题。我们认为本组实验动物模型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改变均符合典型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这种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亦有体液免疫参与。血管在免疫排斥反应的传入、传出弧中均超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寻找有效的中药复方防治内毒素性多器官功能衰竭,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的死亡率。方法:将四逆加人参汤、黄连解毒汤、参附青、参附青加丹参及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方药按常规方法煎制成药液(每毫升含1g生药),以小鼠为实验对象,灌胃给药,3d后腹腔注射内毒素,观察小鼠生存率和肺、肝、肾、肠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72h生存率为100%,n=20)比较,腹腔注射内毒素组小鼠72h生存率(42%,n=26)明显降低;四逆加人参汤、黄连解毒汤、参附青均不能提高内毒素血症小鼠生存率,而参附青加丹参反而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生存率(72h生存率为8%,n=13)。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方药防治组小鼠72h生存率(68%,n=34)明显高于内毒索组(26%,n=38),组织学观察显示肺、肝、肾、肠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方药能防治内毒素引起的多器官损伤,提高内毒素血症小鼠生存率。  相似文献   
98.
报道了裸体方格星虫体壁的形态和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裸体方格星虫体壁由吻和躯干两部分组成,吻长与躯干长之比介于0.3与0.4之间,体壁由外到内依次由角质层、上皮、结缔组织层、环肌层、纵肌层和壁体腔膜组成.角质层是由上皮细胞分泌而成的非细胞结构,主要分布于躯干体壁;上皮薄,为单层柱状上皮;肌肉发达,外环内纵,均成束状分布;体壁的最内为壁体腔膜,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朝体腔侧有具纤毛细胞的存在.AB-PAS染色显示体壁具有2种类型的粘液细胞,主要分布于吻部体壁上皮,躯干体壁上皮仅有少量的酸性粘液细胞存在.  相似文献   
99.
长吻鮠幼鱼小瓜虫病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多子小瓜虫 (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主要寄生于鱼类皮肤、鳍、颌须、颏须和鳃 ,在长吻幼鱼的肌肉组织边缘发现有多子小瓜虫幼虫寄生 .感染部位均有上皮和结缔组织增生 ,形成白色囊泡 .皮肤和触须上的一些寄生部位糜烂、充血、色素层部分缺失 ,鳍条被挤压变形 ,严重感染者鳍、颌须和颏颏有不同程度的缺失 .讨论了该病造成长吻幼鱼致死率高和难治疗的原因以及可能的防治措施 .  相似文献   
100.
辽宁晚寒武世一些原始真牙形石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油浸法对辽宁本溪及复县晚寒武世的一些真牙形石分子的组织进行了研究.共对6个原始真牙形石种Proconodontus muelleri,Proconodontus tenuiserratus,Granatodontus ani,Rotundoconus tricarinatus,Teridontus nakamurai和Cordylodus Proavus的组织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最原始的真牙形石种Proconodontus tenuiserratus基体中发现了管状牙本质;在Proconodontus muelleri基体中识别出平行的层状组织、波层状组织;此外,分别在真牙形石种Granatodontus ani和Rotundoconus tricarinatus的基体中发现了管状牙本质和球状牙本质.发现Miller(Univ Kansas Paleontol Contr,1980,99:1-39)提出的Proconodontus谱系和Teridontus谱系的牙形石的组织特征基本相同.因而提出,真牙形石很有可能是单系起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