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共同性斜视眼肌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光镜和电镜研究11例共同性斜视患者手术切除的眼肌,结果表明:横纹肌细胞发生进行性变性坏死,胶原纤维增生。与此同时,神经纤维减少甚至消失,说明共同性斜视眼肌和神经纤维的确产生病变,这些病变可能与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共同性斜视手术中肌肉缝线技术,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对10例共同性斜视肌肉缝线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提高手术成功率,使术后眼肌充分发挥其功能,外形美观,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3.
共同性外斜视术后眼正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术后眼位矫正因素.方法 53例共同性外斜视按麻醉方式、年龄斜视类型及斜视度数分组,分析比较术后正位情况.结果 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正位率与麻醉方式、年龄或斜视类型无关,斜视度数是影响术后正位率的主要因素.结论 共同性外斜视度数越低,术后正位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共同性斜视患者眼外肌与正常人眼外肌的结构差异,探讨共同性斜视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收集共同性斜视患者弱侧眼外肌进行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结果:共同性斜视组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数目明显减少,但未见肌纤维类型优势分布和肌纤维群组化现象;比较两组间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数目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共同性斜视弱侧眼外肌发生肌源性的病理学改变:眼外肌纤维减少和收缩蛋白表达减弱在共同性斜视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眼外肌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的数目比例失衡可能不是共同性斜视产生眼位偏斜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共同性斜视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不仅有碍于外观,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严重创伤,而且严重影响双眼视觉的形成和发育。本研究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肌球蛋白三磷酸腺苷酶(mATPase)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共同性斜视患者弱侧眼外肌和正常人眼外肌的收缩蛋白和快慢纤维进行研究,对共同性斜视进行病因学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肌折返术治疗水平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共同性斜视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行直肌返折术,B组行直肌截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眼正位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周、1个月、1 a眼正位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症眼心反射发生率A组为3.3%,优于B组(40%),角膜上皮剥脱发生率A组为6.67%,优于B组(40%),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结膜血肿发生率A组为0,明显优于B组(6.67%),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肌折返术同直肌截除术相比具有相同的手术效果,操作简单,损伤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董静  王锋 《科技信息》2012,(36):I0081-I0081
目的:探讨小儿斜视矫正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112例斜视患儿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及出院指导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例患儿斜视手术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通过对斜视患者手术前、后的认真护理观察,掌握病人不同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给予及时准确的判断及护理措施,对手术后患儿疼痛的缓解、手术的成功及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V型斜视的病因、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手术治疗46例V型斜视的治疗效果,所有病例均用三棱镜或同视机检查9个诊断眼位,根据有无下斜肌功能异常分别选择下斜肌减弱术或/和水平直肌移位术,即下斜肌断腱术、下斜肌后徙转位术、内外直肌后徙或联合上下移位,术后观察眼位、斜肌功能、双眼单视功能,随访时间1~24月,平均10月。结果:V型斜视占同期水平斜视患者14.2%,其中V型外斜视34例,V型内斜视12例,术后除1例欠矫外,余均正位。结论:V型斜视是一种常见的斜视类型,发病原因以斜肌功能异常为主,常合并水平斜视,外斜视多于内斜视。根据引起V型斜视的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斜视和弱视严重影响视觉发育,是导致儿童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该项目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相结合,从疾病相关结构与功能的各个方面开展研究。开展了国内首个以人群为基础的大样本斜视、弱视及视力发育的流行病学研究,确立了学龄前儿童弱视诊断标准;开展了一系列弱视及视觉发育的基础研究,创新了弱视功能评估方法;从多角度开展了斜视病因学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眼外肌Pulley结构组织学、生物力学和影像学的再创新研究;率先采用分子遗传学、神经影像学和组织学等手段,验证并丰富了CCDDs疾病群的"神经发育缺陷"假说,在国内首创了斜视影像学诊断技术;基于斜视病因学研究成果,创新了CCDDs疾病群、旋转性斜视、高度近视眼限制性斜视、垂直分离性斜视、合并斜视的先天性眼球震颤等复杂性斜视的手术术式;在我国推动了斜视微创和显微手术技术,参与确立了斜视手术技术评估国际规则。在相关遗传性致盲眼病的研究领域定位了一个新的adRP连锁位点,被国际基因命名委员会(HGNC)命名为RP33;首次克隆了SNRNP200基因,并证实其为adRP致病相关基因,提出了adRP的发生是源于SNRNP200依赖的U4/U6解旋功能缺陷的新机制,建立了adRP快速遗传学筛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斜视度的测定及计算.方法采用三种不同斜视度测量方法并进行比较.结果眼球系由两个非同心的角膜圆和巩膜圆共同构成,角膜缘对应这两个圆心的角度分别为45°和30°.结论眼位偏斜至角膜缘时,斜视度应为30°.  相似文献   

11.
对1999年10月至2004年12月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以来,年龄40岁以上的白内障患者1 560例1 620眼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显示:术后1周视力>0.3者1 474眼,占91%,>0.5者1 377眼,占85%,>1.0者243眼,占15%.并发症为后囊膜破裂者占1.91%,前囊膜撕裂者占1.1%,化脓性眼内炎2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基于面部特征的驾驶员疲劳判断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而眼睛睁闭程度最直接表达驾驶员的精神状态。传统的眼睛检测方法受环境、传输、头部姿态的影响,眼睛的定位精度不高,从而导致疲劳分析不准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脸部图像灰度差进行眼睛检测的方法,正常情况下在人脸上半部只有眼睛进行睁闭的活动,故眼部区域灰度会发生变化,由此来进行标定。该方法主要包括基于adaboost算法的人脸识别、图像预处理、眼睛的检测、积分投影法计算眼睛的高宽比以及基于PERCLOS准则的驾驶员疲劳判断。最后分别基于头部左转、右转和正视三种情况下进行实验,根据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的进行眼睛的检测,对于进行驾驶员的疲劳判断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于光照变化、头部姿态等因素的影响,现有的疲劳驾驶检测精度仍有待提高。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眼睛状态识别网络(Gabor and LBP-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GL-CNN),该网络是由Gabor特征和LBP特征通过迁移学习加入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调制组成的。首先用多任务级联卷积神经网络(multi-task CNN,MTCNN)检测驾驶员的人脸和双眼,然后经过眼睛筛选机制获取待检测的单只眼睛,通过GL-CNN识别眼睛的睁闭状态,最后根据PERCLOSE准则判断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以检测多种姿态眼睛的状态,同时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来车发出的强光及低位置太阳光引起的眩目效果会严重危害驾驶安全性,眩光防避系统可智能地在司机的眼睛区域投下阴影,以保护眼睛免受眩目效果的影响.然而,在眼睛被保护性阴影覆盖时,系统仍需对司机脸部进行检测,以实现进一步的监控.针对该问题,采用部分覆膜训练(PMT)、连续亚块训练(CST)以及交叠亚块训练(OST),提出了阴影遮挡下的司机人脸检测算法;同时提出了将司机脸部轮廓检测及头部旋转角度估计方法运用于眩光防避系统,以增强复杂光照条件下的司机脸部检测精度与鲁棒性.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观察了锯缘青蟹胚胎复眼发生的过程,并将之划分为4个阶段:复眼色素带出现期,复眼色素带斑状期,复眼色素带条状期和复眼色素带核仁期.刚孵出幼体的复眼呈黑色半球形,着生在粗短的眼柄原基上。小眼表面观呈六边形.复眼发生和胚胎颜色变化密切相关,复眼可作为评判锯缘青蟹胚胎发育阶段的重要指标,为其科学人工育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An antifogging function surface with simple structure and suitable for large-area production was found inspired by Ephemera pictiventris McLachlan compound eyes. The compound eyes structure, antifogging properties and mechanism were studied by anti-fog test, dyeing test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so forth. Then, 3D model of the sample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antifogging mechanism was explained by the Cassie mode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ound eyes are composed of hundreds of micron size ommatidia arranged in curved array form, and this structure shows excellent antifogging function. This research may provide new ideas for design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micron size antifogging function surface. This work is also expected to be applied to antifogging function surface of astronaut helmets and medical endo- scopes, and so forth.  相似文献   

17.
空中交通管制员疲劳工作势必会严重威胁空中交通安全,通过对眼睛睁闭状态判定是现阶段对管制员疲劳检测的一种主要方式。为检测管制员疲劳状态,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DCNN眼睛状态识别模型。首先,利用深度级联神经网络的MTCNN算法检测出管制员面部区域,并实现对面部5个关键点标定和眼睛的定位;然后将检测到的眼睛图像传入到预训练的DCNN眼睛状态分类模型,识别眼睛的睁闭眼状态;最后结合PERCLOSE 80指标检测管制员疲劳状态。分别在ZJU、CEW和ATCE数据集上,对DCNN、VGG16、InceptionV3、ResNet50四种模型的准确率、损失率和F1分数指标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ZJU和CEW数据集上,DCNN眼睛状态分类模型检测准确率为97%,较VGG16、InceptionV3、ResNet50等模型进行眼部状态分类任务,DCNN模型的F1分数有3%至7%的提高。在ATCE数据集上DCNN模型检测准确率达到98.35%,F1分数达到98.06%,验证了DCNN模型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tate ligament,ACL)断裂后患者的跑步步态以及合并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对其进一步的影响,基于三维运动捕捉分析方法,定量化分析了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8名单纯ACL断裂患者,8名ACL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患者,22名健康志愿者)的跑步步态改变。研究表明,慢跑时ACL断裂的膝关节主要表现为外源性屈曲力矩显著降低,这不仅与ACL断裂侧伸肌力量减弱有关,且与神经肌肉控制模式改变有关。ACL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撕裂患者膝关节在慢跑时表现出显著的外旋不稳,分析与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降低了对旋转稳定性的控制功能有关。研究提示,ACL断裂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案应关注并参考其跑步步态的异常,加强屈伸肌及旋转稳定肌群的训练,结合神经肌肉训练,改善其跑步步态异常,降低继发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19.
绝缘手套法是配网带电作业的主要作业方式,为获取穿戴绝缘手套的带电作业人员上肢肌肉的疲劳特性及其诱发的肌肉骨骼系统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的风险,开展了基于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的绝缘手套法带电作业人员上肢肌肉疲劳评估研究.针对配网绝缘手套法的典型作业工况,搭建了绝缘手套法带电作业上肢的sEMG试验平台,采集受试者上肢(右手)各目标肌肉在是否穿戴绝缘手套下的sEMG信号;基于时域特征参数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IEMG)、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及频域特征参数平均功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MPF)、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MDF)对绝缘手套的上肢肌肉疲劳特征进行评估;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建了带电作业人员上肢肱桡肌疲劳状态识别模型.结果表明:穿戴绝缘手套作业时各目标肌肉更容易进入疲劳状态;穿戴绝缘手套作业时,作业人员上肢部位的肱桡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的疲劳程度依次递减,与仿真计算的分析结果一致;sEMG时域特征参数IEMG、RMS对作业人员上肢肌肉疲劳的表征效果要优于频域特征参数MPF和MDF;带电作业人员上肢肱桡肌疲劳状态识别模型总体平均准确率为86.56%,能有效识别上肢肱桡肌肌肉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