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基因筛选是筛选具有抗生素产生潜力微生物的新方法.针对筛选中单菌落分离纯化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耗费时间,采用一种将平板影印技术与PCR扩增技术相结合从土壤中快速获得具有安莎类抗生素产生潜力的放线菌的方法.根据安莎类抗生素合成途径中的3-氨基-5-羟基苯甲酸合成酶(AH BAs)基因的保守性,通过放线菌的培养、影印、AH-BAs基因的PCR扩增,已从33份土样中获得8株AHBAs阳性菌株.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能够快速获得AHBAs基因阳性菌株的方法,并且该方法可扩展用于从土壤中分离其他有价值的抗生素产生菌.  相似文献   
82.
一株拮抗纹枯病菌放线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自金华市各地的68份土样中分离得到了放线菌406株,以水稻纹枯病菌为指示菌,利用平皿对峙法筛选到42株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菌株.其中,Sh-43菌株的拮抗作用最强,抑菌带宽度为28.3mm.根据培养特征、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Sh-43菌株为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相似文献   
83.
低温环境中放线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省德钦白芒雪山及中甸保护区土壤样品中分离到许多耐低温放线菌,从中选出60株代表菌,用ATCC和CCCCM的10株链霉菌典型菌株做标准菌,选用82项原始特征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等实验.运用微生物数值分类程序计算菌株间的相似性(Ssm),用不加权连锁法(UPGMA)进行聚类分群,在67%的相似性上,可将这些实验菌株分为2个大群,5个亚群.同时将它们与70株高温放线菌进行比较,两者除生长温度明显不同外,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4.
稀有放线菌分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培养基中加入7种不同抑制剂,不同的碳源或氮源及对土壤样品进行预处理等选择性分离各类放线菌,结果发现对土壤真菌,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放线菌无抑制作用的只有重铬酸钾,认为它是选择性分离放线菌的一种高效,便宜的抑制剂。在培养基中加入的碳源或氮源不同,可分离到不同类型的放线菌,找到了在分离不同类型的放线菌时培养基中较好的碳,氮源组合。  相似文献   
85.
深海锰结核中微生物的分类及串珠状超微生物化石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1994年以来,作者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东太平洋的深海锰结核,其中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是采用离子减薄法制成的.这些锰结核按形态及其包壳的叠层石种类可分为表面光滑的和瘤状的两种类型.前者的包壳由微小叠层石组成,后者的包壳由奇异叠层石组成.文献[1]曾报道了锰结核中串珠状超微生物化石的首次发现,但是尚未进行分类和定名.此后,作者将另一种螺旋状超微生物化石定为太平洋螺球孢菌(新种),并认为螺球孢菌才是瘤状锰结核的包壳——奇异叠层石的真正建造者.本文是在上述基础上对深海锰结核中各种微生物按其与锰结核的关系进行分类,并对表面光滑的深海锰结核中的串珠状超微生物化石进行系统描述和定名.1 深海锰结核中微生物的分类深海锰结核可以看作为一种微生物建隆.在此建隆中发现的微生物化石种类很多,包括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放射虫、硅藻、硅鞭毛藻、海绵骨针、蠕虫虫管、真菌以及新发现的纳米级超微生物等等.但是,上述各种微生物(除纳米级超微生物外)化石文献中报道较多,但并未涉及其在锰结核的建造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作者根据这些微生物与锰结核的关系将其分为以下4种类型:  相似文献   
86.
在筛选新抗生物质的过程中,收集了四川四面山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壤,分离其中的放线菌,发现该地区土壤放线菌的分布在品种和数量上有农业土壤大于荒草地、荒草地大于森林土壤的规律。  相似文献   
87.
3个链霉菌新种的多相分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筛选产生活性物质的过程中,发现4株具有抑菌、杀虫等生物活性的链霉菌.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程序进行了分类鉴定,并与链霉菌属已知相关菌种进行了比较,将YIM32065^T和YIM33176定名为多形链霉菌新种(Streptomyces polyformus sp.nov.),YIM35551^T定名为抗霉链霉菌新种(Streptomyces antifungus sp.nov.),YIM30823^T定名为灰白链霉菌新种(Streptomyces griseoalbus sp.nov.).  相似文献   
88.
稀有放线菌的选择性分离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设计稀有放线菌的分离方法,对噬菌体S7,S3,重铬酸钾、萘啶酮酸、利富平、硫酸庆大霉素、柱晶白霉素、放线酮、制霉菌素等抑制剂及几种碳源进行了试验,设计或改良了几种培养基,研究它们分离稀有放线菌的效果.发现噬菌体能有效降低常见链霉菌的出菌率,重铬酸钾抑制真菌、细菌的效果好,MOPS、海藻糖、丙烯酰胺和乙二胺四乙酸能提高稀有放线菌的出菌率.推荐海藻糖-脯氨酸培养基、改良高氏2号、改良脯氨酸培养基作为稀有放线菌分离培养基.还提供了一些分离稀有放线菌的经验.  相似文献   
89.
对内生金色链霉菌No.37所产生的抗菌物质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此物质可耐受高温,具有较宽的pH活性范围,同时对光照稳定,耐贮存;在90℃及以下温度处理,抑菌活性基本不变;当温度达到100℃时,处理60min抑菌活性开始降低,处理120min后,活性为对照的76.5%.利用pH纸色谱、捷克八溶剂系统纸色谱等方法初步确认该抗菌物质为一种碱性水溶性抗生素.  相似文献   
90.
利用抗生素耐药性突变,从12株天然无抗菌活性或活性微弱的放线菌中筛选活性菌株,共获得752株突变菌株.通过抑菌活性测定,筛选得到一株野生放线菌J22耐庆大霉素突变菌株,编号为J22-G6.该突变菌株具有强烈的抗细菌活性和较好的传代稳定性.该突变菌株在菌株形态方面与原始菌株有一定的差异.试验证明突变菌株J22-G6具有更强的耐受庆大霉素的能力.分析初步推定J22-G6所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为聚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