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从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优势植被的6个样区,采集苦豆子种子及健康植株60份,分离出内生放线菌288株.鉴定表明,同一植株不同组织中,内生放线菌数量以根部最多,其次为种子,叶部最少;淡灰钙土中苦豆子内生放线菌数量比风沙土中多;旱中生杂类草沙生植被草原苦豆子内生放线菌数量最多.各样区苦豆子共分离出11个属的内生放线菌,以链霉菌属和诺卡氏菌属为优势属,其中链霉菌属以白孢类群和灰褐类群为主.  相似文献   
52.
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从海洋微生物中已分离到许多结构新颖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对来自海洋放线菌、海洋真菌及海洋细菌中的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3.
正这些肉眼不可见的家伙们,恐怕是我们自然界中最勤快的生命了,它们把自身变成了一个高效的微型生物反应器,疯狂地吸纳着周围可以利用的材料,生长并快速繁殖着,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宏观环境。假如没有微生物SPECIAL REPORT假如没有微生物,垃圾不会变臭,食品不会发霉,人也会免去很多疾病,那该多美好啊。可是,我们马上就会面临新的问题,因为动植物的残骸再也不  相似文献   
54.
 一株分自阳江原生态红树植物老鼠簕根部土壤的放线菌Streptomyces. strain V65在高氏Ⅰ号培养基中可产生丰富的红色素。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LH-20凝胶柱色谱等技术对其菌体和培养液的提取物进行分离,初步得到2个红色素和1个酰胺类化合物;它们的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及质谱技术鉴定,分别为:Undecylprodigiosin(Ⅰ) Metacycloprodigiosin(Ⅱ)和SW-B(Ⅲ)((2E,4E)-2,4,6-trimethyldeca-2,4-dienamide)。这是首次关于阳江原生态红树林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train V65次级代谢产物研究的报道。  相似文献   
55.
一株茶树内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茶树内生真菌芒果球座菌(Guignardia mangiferae)的菌落表面分离获得1株放线菌菌株BF-01,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及抗菌活性测定,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卡伍尔链霉菌(Streptomycescavourensis).对其代谢产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发现该菌发酵产物对除1株木霉外的7株茶树内生真菌及6株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发酵液氯仿萃取物对供试的5种病原细菌、1种白假丝酵母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对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孢子萌发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表明菌株BF-01及其代谢产物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56.
海绵相关微生物是药物开发的重要资源.本文利用6种培养基对汕头南澳普遍存在的海绵Halichondria sp.的共附生放线菌进行分离和培养,共得到36株放线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些放线菌分别属于Streptomyces、Nocardiopsis和Micromonospora属.抗菌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分别对Staphylococcus aureus、Bacillus subtilis和Escherichia coli等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同时分子方法筛选显示这些放线菌具有潜在产生聚酮类、角蒽环类和非核糖体多肽类的能力.本研究结果为海绵相关微生物在药物开发方面积累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7.
从福建云霄国家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滩涂沉积物样品中,共分离获得521株纯培养物.通过检测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荧光强度计算抑藻率,从521株菌中筛选到27株具有抑藻活性的菌株.在27株抑藻菌中,菌株O3-26对球形棕囊藻具有最高的抑藻率(高达96.71%).菌株O3-26的抑藻谱实验显示,该菌株抑藻活性表现出一定的种属特异性,对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的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2株测试藻株没有抑制作用,而对绿藻门(Chlorophyta)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和自养小球藻(Chlorella autotrophi-ca)2株藻株具有较强抑藻作用.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该菌株孢子丝直至螺旋状且孢子表面带刺.生理生化实验显示,该菌株在所得到的大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可以产生水溶性色素;不能在棉子糖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16SrRNA基因相似性分析表明,菌株O3-26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并与灭癌素链霉菌(Streptomycesgancidicus)15412菌株具有最高的同源性(99%).生理生化实验表明,二者之间生理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综合形态特征、生理特征以及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鉴定该菌株为灭癌素链霉菌.  相似文献   
58.
海绵共生微生物是海洋活性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从广泛分布于福建沿海的山海绵(Mycale sp.)中分离可培养共附生微生物,并对其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发现能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微生物,寻找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化合物.从分离的64株细菌和21株放线菌海绵共附生微生物中,筛选到一株具有强烈拮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放线菌菌株HNS054,结合其培养特性、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孢子形态学观察及16SrRNA基因序列,看家基因atpD、recA、rpoB和trpB多基因联合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Streptomyces labedae.对该菌活性产物抑菌效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液粗提物(1mg/mL)的抑菌能力略低于四环素(1mg/mL)和氨苄青霉素(1mg/mL),同万古霉素(1mg/mL)和环丙沙星(1mg/mL)相当,高于链霉素(1mg/mL).该活性物质对温度敏感,最高耐受温度为60℃;活性物质在碱性条件下稳定,酸性条件(pH≤3)下失活,分子排阻层析所得物质经全波段扫描,发现它在230nm有较高的吸收值.研究结果将为后续活性物质的进一步分离纯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9.
概述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是城市污水的伴生产物城市污泥的产量越来越大。城市污泥含有大量有机质、氮、磷等养分,又含有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病原菌等有害物质,若处置不当,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造成很大危害。传统的污泥处置方式主要为投海、填埋、焚烧和土地回用。投海、填埋的处置方法相对简单,但污染环境且消耗大量土地资源;污泥焚烧处置的成本高,消耗大量的燃料,同时产生废气形成二次污染;而污泥中大量的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60.
为了研究珊瑚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 M13.1中的次级代谢产物,利用硅胶色谱法、凝胶色谱法、薄层色谱法、中压液相色谱法等技术对珊瑚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 M13.1发酵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质谱(MS)等波谱数据及文献对照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放线菌S.albidoflavus M13.1分离鉴定出13个化合物,分别为5-(6-methyl-7-oxooctyl)furan-2(5H)-one(1)、肉桂酸(2)、环(亮-脯)二肽(3)、5-(6,7-dihydroxy-6-methyloctyl)furan-2(5H)-one(4)、环(丙-脯)二肽(5)、香豆酸(6)、环(丙-亮)二肽(7)、N-乙酰基酪胺(8)、环(4-羟基-脯-苯丙)二肽(9)、环(甘-丙)二肽(10)、环(甘-脯)二肽(11)、尿嘧啶核苷(12)、2''-O-甲氧基尿嘧啶核苷(13)。这1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珊瑚来源的S.albidoflavus M13.1样品中分离得到,且均无明显的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