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0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00篇
系统科学   20篇
丛书文集   124篇
教育与普及   2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8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4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纳豆激酶的合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NK(纳豆溶酶)合成机制,以提高NK产量,方法:通过液体发酵的方法比较不同氮源对NK合成的影响,并研究大豆提取物对NK合成的诱导作用,结果:NK一个胞外酶,大豆蛋白胨是NK合成的最佳氮源,大豆沉淀蛋白所得上清液对NK合成有诱导作用。结论:大豆蛋白分解后所得的小分子物质对NK的合成有诱导作用,NK是一个诱导酶。  相似文献   
72.
对一株磷细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其中,单因素发酵试验表明,碳源以2%的淀粉最佳,氮源以0.1%的NH4CI最好。最适培养温度为37℃,最适初始pH为7.0,最佳振荡频率为200r/min,装液量为30/250mL,并进行了中试罐发酵分析,测定了罐发酵过程中的菌量、pH、还原糖及总氮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3.
从塔罗科血橙园土壤中,获得一株酵母菌,经形态学与生理生化实验鉴定,确定为柠檬型克勒克氏酵母.用该菌株对甜橙皮发酵6d后,得到其分解利用效率分别是啤酒酵母的1.3倍,葡萄酒果酒专用酵母的1.2倍.  相似文献   
74.
从D-核糖异常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一种噬菌体,将其命名为P001。以枯草芽孢杆菌转酮醇酶变异株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法选育出1株具有抗性的与出发菌株相当的突变株。对该突变株进行多次传代和D-核糖发酵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噬菌体P001抗性稳定,其发酵产D-核糖能力也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75.
改造大肠杆菌L–组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以提高L–组氨酸的产量.用NTG诱变大肠杆菌M-17(SGr),依次赋予其2–噻唑丙氨酸(2-TA)和组氨酸氧肟酸盐(HisHx)遗传标记,再以突变株M-18(SGr+2-TAr+HisHxr)基因组为模板,扩增组氨酸操纵子基因,构建出重组质粒pUC118-his-operon,将重组质粒导入突变株M-18(SGr+2-TAr+HisHxr)得到工程菌E.coli M-19(SGr+2-TAr+HisHxr/pUC118-his-operon).根据zwf和prs基因序列分别合成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与载体pSTV28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STV28-zwf、pSTV28-prs和pSTV28-zwf-prs,将重组质粒分别转化至工程菌E.coli M-19,摇瓶发酵测定重组工程菌L–组氨酸的产量.摇瓶发酵结果显示,L–组氨酸产量与对照株相比,工程菌E.coli M-19提高了4.5倍,双质粒系统重组工程菌E.coli MZH-19、E.coli MPH-19和E.coli MZPH-19分别提高了5.14、5.78、8.43倍.  相似文献   
76.
亮菌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亮菌属小蜜环菌属,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名贵真菌.从亮菌名称的由来及分类、亮菌的生物学特性、亮菌中所含的亮菌甲素和亮菌多糖等化学物质、亮菌的固态和液体发酵培养、亮菌的抗炎、防辐射、升白、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等生物学功能5个方面对亮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对亮菌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为亮菌的进一步开发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本文根据发酵过程生物量检测特点,基于虚拟仪器技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生物量在线检测系统集成方法,该系统采用PXI(PCI Extensions for Instrumentation)总线硬件平台,结合软测量算法,有效地实现了生物量在线估计。给出了该系统的集成原理和实现方法,及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实验研究表明,集成的发酵过程生物量软测量虚拟仪器系统,能够充分利用软测量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的各自优势,系统硬件配置灵活,实用性强,并能得到较高的发酵过程生物量在线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78.
发酵蔬菜中分离到乳杆菌DMDL 9010,将此菌与LCR 719、LB 1.83、ST 1.204和LP 8140等4株乳酸菌用于MRS培养基体系中亚硝酸盐的降解,作用24h后发现,DMDL 9010的降解效果最好并具有显著性(P≤0.001).利用16S rDNA将鉴别的范围缩小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或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生理生化实验将DMDL 9010鉴定为戊糖乳杆菌.但在后续的PCR中无法得到戊糖乳杆菌的特异性条带.通过分析两种菌的基因组序列,发现它们都具有编码L-乳酸脱氢酶1的同源DNA序列(ldhL1),序列相似度达到90%.同时这段同源序列上下游片段序列相似度较低,其序列的差异可以作为鉴别依据.对DMDL 9010的L-乳酸脱氢酶1基因上下游900bp左右的DNA片段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序列比对分析,DMDL9010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79.
为探讨合成气发酵乙醇的新工艺,对梭菌C.autoethanogenum的生长特性及CO发酵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碳源对C.autoethanogenum生长的影响,发现木糖是其生长的最佳底物.对生长培养基进行了改良,使C.autoethanogenum的菌体质量浓度提高2倍以上,代谢产物以乙酸为主,只产生少量乙醇.利用1 L气体采样袋研究了C.autoethanogenum的CO发酵性能,在1.0 g/L酵母膏的发酵培养基中经过两次CO发酵后,乙醇质量浓度达3.464g/L,CO乙醇转化率达51.7%.研究表明:N2环境、180℃、4MPa下,20min高温液态水处理蔗渣得到的水解液可用于C.autoethanogenum的培养,培养液再进行CO发酵,经过一次发酵后得到的乙醇质量浓度为3.13g/L,CO乙醇转化率为46.9%,与之前两次发酵的结果接近,但是发酵时间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80.
通过比较棉纤维织物、聚乙烯醇缩甲醛柱体、活性炭颗粒在35℃、厌氧条件下吸附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将甘油转化为1,3-丙二醇的有效性,选择活性炭颗粒作为固定化丁酸梭菌的较佳载体.以活性炭颗粒作为吸附载体时,初始甘油质量浓度从20g/L提高至252g/L,最终1,3-丙二醇质量浓度从9.5g/L增加至38.3g/L,同时残余甘油质量浓度从0g/L提高至96.3g/L,1,3-丙二醇的时空产率从0.7g/(L·h)提高至2.2g/(L·h),摩尔得率从65%降低至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