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69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500篇
系统科学   186篇
丛书文集   291篇
教育与普及   1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8篇
现状及发展   84篇
综合类   12476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527篇
  2013年   451篇
  2012年   679篇
  2011年   660篇
  2010年   507篇
  2009年   494篇
  2008年   562篇
  2007年   784篇
  2006年   704篇
  2005年   650篇
  2004年   651篇
  2003年   616篇
  2002年   560篇
  2001年   508篇
  2000年   429篇
  1999年   360篇
  1998年   326篇
  1997年   289篇
  1996年   261篇
  1995年   216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106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分别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对广东海风藤挥发油进行提取,用GC-MS法进行成分分析.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鉴定出25个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鉴定出31个成分,两者共有成分达21个.共有成分含量占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总量的81.48%,占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总量的90.35%.  相似文献   
972.
孔喉尺度聚合物微球的合成及全程调剖驱油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微材料合成方法,设计合成了孔喉尺度聚合物凝胶微球,并进行了微球在多孔介质中流动的室内实验和现场初步试验。显微图像表明,合成微球具有很高的圆球度和庞大的数量特征,可方便地在线注入油层。实验研究表明,微球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耐矿化度特性和弹性变形能力,能在水中膨胀1~5倍;合成微球能在岩石孔隙中运移,使注入压力和阻力系数不断增加,后续注水后仍有很高的残余阻力系数;微球与聚合物溶液复合体系的阻力系数是纯聚合物驱时的8倍和水驱时的25倍左右,有加效效应和更高的提高波及体积能力。现场试验表明,孔喉尺度聚合物凝胶微球对油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显著降低高含水油井的含水率,增加原油产量。  相似文献   
973.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生产测试等资料,对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碎屑岩潜山油藏类型进行了划分,提出了以圈闭成因与油贮形态为主要依据的潜山油藏分类方案。结果表明,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潜山油藏共划分为块状单斜断块型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剥蚀单斜断块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剥蚀褶皱断块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褶皱剥蚀断块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内幕单斜断块潜山油藏和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内幕褶皱断块潜山油藏6种类型。研究区多存在不规则裂缝网络状潜山油藏类型,其特征是以多期裂缝构成网络状储层及受不整合面和断层影响而形成的有效裂缝网络体系。油藏内部具有强非均质性,不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其宏观外部形态不完全受地层界线控制;当裂缝高度发育时,则地层连成块状,并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可形成块状油气藏。  相似文献   
974.
振幅随炮检距变化(AVO)检测技术是目前寻找油气藏的主要技术。根据Zoeppritz简化方程,确定出AVO属性求取公式,通过实际模型确定出储层在含油气与含盐水情况下的差异,可以通过AVO交会图来模拟由烃类因素引起的异常现象和变化趋势。模拟结果表明,应用λρ属性剖面与μρ属性剖面交会图、P波波阻抗与泊松比属性剖面交会图,能够检测出含油气砂岩所引起的异常变化,根据交会图中的异常范围,可以标定出含气层在钻井地层中的位置。验证结果表明,利用AVO属性剖面的交会图确定气层范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其岩性参数计算是AVO反演技术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975.
粘弹性聚合物溶液提高驱油效率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在多孔介质中对残余油的作用机理,描述油藏条件下以第一法向应力差为主要特征的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采用上随体Maxwell本构方程,对粘弹性聚合物溶液在油藏孔隙模型——波纹管模型中的流动及其驱替残余油膜的机理进行了油藏工程方法分析,在理论上从力学的角度提出了聚合物驱提高驱油效率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粘弹性聚合物溶液产生的第一法向应力和剪切应力对油膜的携带作用大于相同粘度的牛顿流体,从而可携带部分残余油膜流动;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越强,作用于残余油膜的第一法向应力越大,对残余油膜的携带力越强,驱油效率越高;多孔介质越不规则,产生的第一法向应力越大,越有利于聚合物发挥粘弹性效应。  相似文献   
976.
两种新型石油磺酸盐基复合驱油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驱油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在研究了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基础上,研制了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石油磺酸盐和磺酸盐型Gemini-石油磺酸盐两种复合驱油剂,采用TX-500界面张力仪考察了两种复合驱油剂降低胜利油田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浓度条件下,石油磺酸盐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1×10-2mN.m-1,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石油磺酸盐复合驱油剂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3.2×10-3mN.m-1,磺酸盐型Gemini-石油磺酸盐复合驱油剂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4~6)×10-4mN.m-1。与传统驱油剂相比,两种复合驱油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77.
应用地球化学研究手段,对东濮凹陷濮城地区沙一段盐湖相烃源岩岩样、原油样和油砂样进行了族组分、饱和烃色谱-质谱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濮城地区沙一段原油与含油砂岩抽提物的饱和烃含量在47.39%~65.33%,族组分碳同位素分布在-28.06‰~-26.29‰,芳烃、非烃和沥青质组分之间的同位素分馏效应较小;w(Pr)/w(Ph)小于0.5,具有明显的植烷优势;甾烷w(C2920R)/w(20(R+S))为0.23~0.27,w(C29ββ)/w(αα+ββ)为0.19~0.40,甾烷系列中C27含量略占优势,重排甾烷含量极低;γ-蜡烷含量较高,w(γ-蜡烷)/w(C30藿烷)在0.60左右,w(γ-蜡烷)/w(HC3122S)大于2.0,三升藿烷-五升藿烷呈“翘尾”状升序分布,反映了高盐度水体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未熟-低熟油特征。油源对比分析认为其烃源灶为沙一段泥岩和部分沙三段泥岩。  相似文献   
978.
Ⅳ类基础油PAO的使用现状及其生产工艺简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API润滑油Ⅳ类基础油PAO的性能特点、发展历程与趋势及其生产工艺.与Ⅰ类、Ⅱ类及Ⅲ/Ⅲ+(GTL)类基础油相比,由于PAO在黏温特性、低温流动性、蒸发损失及热氧化安定性等方面卓越的综合性能,使其在减小摩擦磨损、提高燃油经济性、延长设备寿命、延长换油期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矿物基础油难以比拟的优势,未来日益严苛的节能、环保要求将更有利于PAO的快速发展.由于多相法PAO生产技术的投资和成本明显优于均相法,因此多相法是当前PAO生产工艺研究和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979.
二苯基乙烷的合成及高性能电容器油的配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孔全氟磺酸树脂作催化剂,苯与乙醛缩合生成1,1-二苯基乙烷,后者与单苄基甲苯掺配的油的理化电气性能与日本SAS-40油相同.通过回归正交优化实验,获得了缩合反应的最优工艺条件:催化剂用量10.05%,苯与乙醛的摩尔比8.00∶1,在回流温度下反应2.42 h.在最优工艺条件下,1,1-二苯基乙烷的收率达64.94%.  相似文献   
980.
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多负载解耦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无接触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互感数学模型,研究了多负载时系统的功率传输问题.提出了一种解耦控制策略,在能量拾取侧中增加一个Boost电路.在负载轻载时,以较低开关频率控制Boost电路中功率开关管的通断.当功率开关管关断时,系统向负载传输功率;当功率开关管导通时,系统屏蔽副边负载,实现原边线圈与副边线圈的解耦控制.针对系统有无Boost电路分别进行了PSpice仿真分析.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在多负载系统的单一负载轻载时实现副边线圈与原边线圈的电磁解耦,为多负载无接触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