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6篇
系统科学   28篇
丛书文集   29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9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通过对李洲坳东周墓出土玉器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晶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显示所测4件样品均为透闪石质软玉;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样品G47∶3和G36∶1由较纯的透闪石组成,G21∶1和G21∶2主要矿物为透闪石,但是出现高岭石矿物的峰,表示其受沁后,出现黏土化。  相似文献   
122.
为研究冷却方式对不同类型水泥混凝土高温后残余强度的影响,设置了温度为500℃、600℃、700℃、800℃、900℃的梯度,分别对采用复合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的立方体标准试块进行高温后力学试验。通过试验考察不同冷却方式下试块高温后的破坏形态、残余强度,并进行XRD分析,解释了冷却方式、水泥种类、受火时间等因素对高温后混凝土残余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高温后混凝土的破坏形态与其采用水泥种类及受火时间有关;冷却方式对不同水泥混凝土高温后的残余强度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23.
极紫外光刻(EUVL)是最有希望用于22 nm及以下节点的下一代光刻技术,光刻胶的性能与工艺是其关键技术之一。EUV光刻胶应同时满足高分辨率、低线边缘粗糙度和高灵敏度的要求。回顾了应用于22 nm及以下技术节点的EUV光刻胶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介绍了EUVL对光刻胶的基本要求以及分辨率、线边缘粗糙度(LER)和灵敏度之间的平衡关系,阐述了LER的形成机理尤其是LER的降低,从产酸剂、吸收增强、分子尺寸的缩小、酸扩增、酸的各向异性扩散等材料设计方面总结了可能的光刻胶性能改进方案,探讨了EUV光刻胶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4.
用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TiAlN薄膜,结构分析表明,当Ti的含量小于0.25时,TiAlN薄膜是Al基氮化物的闪锌矿结构,但晶格常数随Ti原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大.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TiAlN薄膜有与AlN和TiN不同的电子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25.
大科学装置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系统中具有支撑作用的框架结构,对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和宇宙线物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来说也是一样的.在其一百年发展史中,传统的宇宙线研究并非完全以大科学装置为依托.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了探索宇宙中微子和极高能宇宙线粒子,那必不可少的巨大中微子灵敏体积和至少上千平方公里的极高能宇宙线探测面积才给这个古老的学科设定了新的标准,而随之提出的几个大科学装置相继建成并在近几十年的宇宙线研究的辉煌成就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尤其在甚高能伽马射线天文学.在过去的20年内,中国为发展巡天普查伽马射线源的广延空气簇射技术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成功地运行了ASγ和ARGO-YBJ两个高海拔国际宇宙线实验.现在,我们提出独具特色的高海拔空气簇射测量装置LHAASO的建设计划,建设面积达一平方公里的复合探测器阵列,以多种探测手段的有机组合寻求发现高能宇宙线起源,挑战新世纪里未解之科学难题.凭借其30 TeV以上最高的探测灵敏度,LHAASO将成为整个宇宙线研究领域的支柱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26.
仪器设备在高校教学科研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一种重要手段,有利于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效益。因此,了解仪器设备及其日常的一些注意事项显得格外重要。总结了UV-24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维护与保养方法,特别是常见故障排除的心得与经验,旨在为更好的使用UV-24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7.
利用几何光学理论,引入了光线在超介质材料中的哈密顿量,通过求解光线运动方程,获得了光线在三维球形电磁波集中器内的传输轨迹,比较直观地解释了光线在超介质材料,尤其是负折射率材料中的传播过程.计算表明,只有在器件实际尺寸范围内的入射光线会受到影响.当包裹层内介电常数和磁导率为正时,只有在转换区域范围以内的入射光线进入被包裹核内;当包裹层为负折射率材料时,在器件实际尺寸范围内的入射光线都会进入被包裹核,并且随着压缩率的增加,核内的光线逐渐向中心轴线处靠近,实际光线占据的区域向中心轴缩小,核内其他区域由入射波的激发光线占据,并且在器件内部形成循环回路,此部分光线对器件外的光线传输无影响.给出了光线在超介质材料器件中传播轨迹的定量结果,对理解超介质材料中的电磁波传播行为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8.
应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铁(Ⅲ)(EDTA-Fe(Ⅲ))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EDTA-Fe(Ⅲ)可以进入牛血清白蛋白的疏水腔,使蛋白质非极性区的生色基暴露于极性溶剂;EDTA-Fe(Ⅲ)通过静态猝灭的方式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EDTA-Fe(Ⅲ)与牛血清白蛋白主要以氢键和范德华力相结合.测定了EDTA-Fe(Ⅲ)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利用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确定了牛血清白蛋白与EDTA-Fe(Ⅲ)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并使用同步荧光技术探讨了EDTA-Fe(Ⅲ)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9.
<正>通过测试窑体的部分性能和进行杉松中板工艺试验,考察安装在贵州省林机厂的某HMA型电加热远红外木材干燥窑的构造特征和工艺效果。这类窑构造简单、耗能较少、保温性较好;但密封性差、气流循环弱、温度分布不均、监控系统不完善。用这种窑干燥杉松中板时,存在着表裂和端裂严重、残余变形大、终含水率不均等质量缺陷。  相似文献   
130.
提出了具有角分布辐射源的屋顶厚度计算方法,计算了L-6000HRO15MeVX射线直线加速器在离源ds=20m处,由天空回散照射产生的剂量当量率降低到2.5×10-3mSv·h-1时,所需的混凝土屋顶厚度为31cm, 最优化的屋顶厚度为50cm,竣工后检测,周围环境剂量当量率为本底水平,达到了可以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用本方法计算的屋顶屏蔽厚度,既有足够的安全水平,又能节省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