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68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43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5篇
综合类   152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主要探讨了氨基甲酸乙酯、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等3种麻醉剂对动物组织器官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寻找动物生理实验过程中更适合某种组织器官的麻醉剂。提出:水合氯醛更适合于对动物心肌收缩力、胃运动等实验的研究;戊巴比妥钠更适合于对动物心率、骨骼肌、坐骨神经、十二指肠、子宫等实验的研究,可供研究动物生理的科研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62.
用差热—热重方法对甲酸钠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滴定分析技术分析了甲酸钠在不同条件下热分解产物的组成。研究发现:在甲酸钠脱氢制草酸钠的工艺中,加热速率和反应温度是影响草酸钠收率的重要因素。纯甲酸钠在253℃熔融,在330℃左右缓慢分解为碳酸钠、氢气、一氧化碳和少量草酸钠;高于400℃发生激烈的放热反应,甲酸钠脱氢转化为草酸钠;高于440℃,草酸钠分解生成碳酸钠。因此,为了高收率的获得目的产物草酸钠,需要快速升温,生成草酸钠的最佳温度为400~420℃,过度加热将导致草酸钠深度分解。  相似文献   
63.
为了提高驱油用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合成了磺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并将其与石油磺酸盐复合,采用tx-500界面张力仪测定了复合体系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研究表明:当质量分数为1%时,磺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复合体系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4×10-4~6×10-4 mN·m-1.磺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使得磺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与石油磺酸盐之间产生协同效应,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64.
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PFCs) have been detected in many environmental matrices, biota, and nonoccupationally exposed populations in China recently.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distribution and levels of various PFC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living in areas where there is PFC exposure.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levels and prevalence of ten target PFCs were determined in 227 serum samples from a population of nonoccupationally exposed individuals in Shenzhen, China.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uman exposure to PFCs was prevalent in Shenzhen. Perfluorooctanoate (PFOA) was the dominant PFC contaminant in the serum samples, with a median concentration of 6.72 ng/mL, followed by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 with a median concentration of 2.07 ng/mL. Other PFCs were detected at much lower concentrations, with median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0.02 to 0.87 ng/mL. Statistically, no significant (P>0.05) gender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for any of the PFCs. Significant (P<0.01)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age and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the target PFCs, except for perfluorobutane sulfonate (R = 0.16, P = 0.01), perfluorohexanoic acid (R = 0.08, P = 0.22), and perfluoroheptanoic acid (R = 0.11, P = 0.10). Based on the one-compartment pharmacokinetic model, the total daily intakes of PFOA and PFOS for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Shenzhen were calculated as 0.63 and 0.20 ng/kg body weight/day,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65.
建立了用1,2-萘醌-4-磺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特布他林的新方法.研究表明,在0.20 mol/L NaOH(pH=13.3)溶液中,特布他林电离生成的阴离子能够催化氧氧根离子(OH-)与1,2-萘醌-4-磺酸钠(NQS)反应形成2-羟基-1,4-萘醌,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52 nm.特布他林浓度在0.12~8.0 mg/...  相似文献   
66.
报道了一种电催化合成重铬酸纳的绿色新技术.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电催化合成过程阳极液铬酸钠溶液在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能.确定了不同温度下电荷传递系数、扩散系数、电极反应速率常数,初步讨论了温度的影响.求得了电极反应活化能.表明了该电极具有很稳定的电化学性能,电极反应是主要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反应.  相似文献   
67.
海藻酸/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共混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新型共混膜:海藻酸/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共混膜,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原子吸收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和差示量热扫描等对共混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不同配比共混膜的透光率、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汽透过率和吸水率.结果表明:共混膜中海藻酸、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和良好的相容性.共混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生物材料领域有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8.
传统高压理论认为,高压可有效缩短金属的原子间距,导致价带和导带展宽,进而使其金属性增强。然而,目前实验可达到的压力条件已足以将物质压缩到芯电子发生重叠的状态。这一高压效应会使金属发生复杂的结构相变而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和新奇的电子性质。曾有理论预言,简单金属锂和钠在高压下会出现原子配对而导致的绝缘相,但这一预言没有得到其它理论和实验的支持。本研究将理论模拟和高压实验测量相结合,发现金属钠在200万大气压下转变为一种新型物质状态——光学透明的宽带隙绝缘态。绝缘态钠具有简单而独特的晶体结构——c轴高度压缩的双六角密堆结构。高压钠的绝缘态不是早期理论预言的原子配对的结果,而是p和d轨道电子杂化,以及芯电子云之间高度交叠的结果。钠原子的价电子受芯电子排斥而高度局域在晶格间隙中,这些在间隙中被"冻结"的价电子完全失去了自由电子的特性,表现出绝缘体的特性。当压力足够使原子的芯电子发生强烈重叠时,这种新型绝缘状态可以在其它元素和化合物中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69.
双乙酸钠合成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采用醋酸-碳酸钠法(以乙醇为溶剂)制备双乙酸钠的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确定了影响收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反应温度、物料比、反应时间。优化工艺的条件为反应温度94℃,Na2CO3和HAc的投料比为1:3.9,反应时间60min。另对产品进行了质量分析,通报了合成双乙酸钠的最新方法。  相似文献   
70.
以双酚A钠盐(SBPA)为起始剂与环氧丙烷(PO)进行阴离子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平均PO加合数为10的双酚A聚氧丙烯醚(PBPA).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验证产物结构,并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状态,得到不同催化产物的PO分布指数分别为55.53%(KOH),57.44%(NaOH)和70.62%(SBPA).实验结果表明,与工业上常用催化剂KOH,NaOH相比,以SBPA为起始剂合成的产物具有较好的PO窄分布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