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5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73篇
系统科学   33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1448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多孔介质突破特性的薄层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化多孔介质突破行为的机理研究,对引起多孔介质突破特性尺度效应讨论的实验数据,结合实验原理重新作了分析。所谓的多孔介质突破特性的"尺度效应"应是边壁效应的反映。由于堆积状况的随机性,给定颗粒介质的突破压强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不确定性。实验观察到的突破压强波动范围最高可达±12%。边壁效应的存在和突破压强的不确定性,使得以实验方法量化尺度效应是不可行的。实验分析表明:湿饱和颗粒介质的突破特性只是一种薄层行为,与实验介质厚度无关。  相似文献   
42.
营养液组份检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动态矩阵控制引入营养液组份控制领域,并提出一种“模型改造”的方法:将激励信号引入非自衡对象,使其变为一阶稳定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动态矩阵控制可以将营养液中的各组份浓度控制在设定值.  相似文献   
43.
为了研究船闸闸室在非均质成层地基、灌泄水条件下的非稳定渗流特性,根据渗流基本理论,将渗流分为固结渗流与瞬时稳定渗流。以工程实例为依托,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二维渗流模型,模拟船闸灌泄水过程,考虑流固耦合,分析非稳定渗流特性及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泄水的周期性变化,测压管水位存在周期性、衰减性与滞后性;在灌泄水过程中,存在泄水、灌水速度零点;泄水末期,非稳定渗流计算的渗透应力沿高程均大于低水稳定渗流计算值,渗透稳定系数降低,发生渗透破坏的可能性加大。因此,在船闸防渗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非稳定渗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针对轴承钢失效形式主要为疲劳破坏的问题,对中碳铬钨渗氮轴承钢进行旋转弯曲疲劳(RBF)试验及分析。分析轴承钢经调质处理(880 ℃+540 ℃)后的组织,再经RBF试验后疲劳断口和渗氮处理的作用,还分析了非金属夹杂物对轴承钢RBF的影响,构建了非金属夹杂物深度和尺寸对中碳铬钨渗氮轴承钢RBF极限强度影响的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试验钢调质处理后,组织为回火索氏体,主要析出M6C型和M23C6型碳化物,力学性能优良,RBF极限强度达到729 MPa;疲劳源分为表面缺陷和内部非金属夹杂物,表面缺陷主要包括非金属夹杂物脱落形成的凹坑以及机加工留下的刀痕,非金属夹杂物主要为镁铝酸盐;轴承钢在NH3渗氮气氛中560 ℃恒温保持25 h,渗氮层厚度达360 μm以上,渗氮工艺合适。研究结果对中碳铬钨渗氮轴承钢的发展及其疲劳性能的提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5.
研究采用交流范式,创设交流学习任务和个人任务,探查不同交流语境下语言注意和个人情境下注意水平的差异.结果发现:①交流任务中语言认知不代表交流认知的全部,仅以语言作为交流媒介时,语言注意水平最高;②对象共享性不具有交流性,且降低了交流学习语言的选择性注意水平;③表情因素既降低了语言认知加工的负担,又提高了交流注意水平,表情具有一定的交流性.  相似文献   
46.
注视点转移预测是图像显著性建模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现有算法大多过于繁琐,并且局限于利用单张静态显著图来预测,很少能考虑到注视点转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具有生物依据的注视点转移的预测方法,利用了3大因素:视网膜中央凹在显著目标选取中的动态预测作用、注视点移动在距离和方向上的倾向以及短期记忆对注视点返回的抑制机制.通过三者得到的联合转移概率随机产生候选点,从而逐点生成扫视轨迹.相比于其他模型,所提议方法在客观的衡量标准下,在多个数据库中能更准确、更高效地预测扫视路径.  相似文献   
47.
针对受到快速涨落潮位作用的海堤进行非稳定渗流有限元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实测渗压序列构建目标函数对海堤的渗透参数进行反演研究.反演中采用分层搜索技术,先由逐步扫描法确定出渗透参数一个合理的小区间,再用一阶梯度优化方法在该小区间上进行迭代优化以获得合适的渗透参数.以反演得到的渗透参数进行海堤非稳定渗流数值模拟,算例表明,计算及反演步骤合理可行,模拟计算得到的渗压结果与实测序列在数值和动态变化规律上都取得了理想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48.
量子物理是理解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现代物理学理论.它与信息、生命以及化学等学科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引发了许多新技术革命,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当前,量子物理和能源科学结合,正在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本文主要概述多种类型能量转换量子系统的发展;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系统地阐明如何应用热力学理论研究量子体系的能量操控以及微观器件的优化设计;总结量子热力学循环、能量选择量子电子器件、量子点热管理器件等在理论和实验方面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和进展;展望量子物理与能源科学交叉领域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9.
澜沧江上游两岸河谷地带广泛分布一套规模巨大、形成于第四纪更新世中晚期的冰水堆积体,这类冰水堆积体往往具有较特别的渗流特性。通过对澜沧江某冰水堆积体的结构特征调查和颗粒组成试验分析,从沉积相的角度,认为该冰水堆积体可分为两层:表层厚约40 m的混合巨粒土,和底部厚约17 m的粗颗粒土。通过对这两层冰水堆积体的渗流特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在表层混合巨粒土中的渗流方式主要表现为层流-紊流过渡阶段的特点,渗流速度与水力梯度成幂函数关系;而在底部粗颗粒土中的运移方式主要表现为层流特点。根据混合巨粒土的渗流特点,文中提出了两种计算其渗透系数的方法,即根据渗透速度和水力梯度关系曲线估算渗透系数,或采用文中提出的公式计算渗透系数。  相似文献   
50.
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不能完全套用印本环境下的保存模式,应根据数字信息的特点和保存原则,确立数字信息资源内容、媒体、技术、格式、模式和标准的选择性保存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