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4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厌氧+SBR处理酱油模拟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考察厌氧-SBR法对酱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对废水的COD、氨氮、正磷酸盐去除效果进行研究,同时在实验后期对酱油废水进行脱色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进水COD为2 000 mg/L左右,氨氮在80.7 mg/L左右,正磷酸盐在9.7 mg/L左右,COD去除效率为96%、氨氮的去除率为95%、磷的去除效率97%.酱油废水色度为200倍,聚合氯化铝投加10~40 mg,活性炭投加1.5~3.0g,出水色度降至50倍以下.  相似文献   
22.
测定不同水解度(DH)时酱渣多肽及其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随反应物浓度增加,两者抗氧化性增强;两者的DPPH.清除率与DH并非呈线性关系;DH<14.2%时,两者的.OH清除率随DH的升高而降低;两者的还原力变化趋势不同,DH>12.2%时,酱渣多肽还原力随DH增大逐渐减少,DH>8.2%时,MRPS的还原力随DH提高逐渐增大.与某些多肽类物质和MRPS相比,酱渣多肽及其MRPS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性和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经前处理后得到的脱色油,分别在玻璃蒸馏瓶和不锈钢制设备中进行实验和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贵州省产的二级菜籽油能制得满足外销标准的色拉油。试验还证明,本研究自行设计的水蒸汽精炼设备的结构基本合理,达到了预期的要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4.
MBR与二段式SBR处理酱油废水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MBR与SBR处理酱油废水对比分析发现,MBR的出水COD优于二段式SBR,而二段式SBR+气浮出水COD优于MBR. SBR工艺对色度基本没有去除作用. MBR出水色度低于两段式SBR+气浮工艺.以日处理水量400 m^3的现场工程为例,对SBR和MBR的工程总投资和运行费用进行了对比分析,MBR的运行费用比SBR低22%. 但MBR的制水成本较高,使其难以推广应用.随着自来水费与排污费的提高、膜组件价格下降及寿命延长,该技术会有更快的发展. 将MBR与SBR工艺进行组合,是解决MBR现存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5.
本文研究了以毛蚶肉为原料,酶法制备毛蚶汁调味品的方法。酶解条件如下:最适酶解温度40-45℃,最适加中性蛋白酶AS1.398,加量为1.0%(湿基),酶解时间为20-24小时。酶解后,产品在自然温度(15一20℃)下酿造2个月。再对产品进行调色、调香、增稠。成品符合SB107-83鱼露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26.
设计了简易的顶空采样器。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多种市售食醋、酱油中的微量易挥发有机物进行了定量测定。采用待测样品做背景配制标准系列,以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计算。为研究各种食醋、酱油的风味提供了可靠简便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7.
就菜籽油及菜籽色拉油在微波下的质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菜籽油及菜籽色拉油的羰基值,过氧化值,丙二醛,酸值随微波加热时间延长而升高,质量明显下降。除了菜籽色拉油过氧化值与微波加热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以及菜籽油的过氧化值与微波加热时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以外,菜籽油及菜籽色拉油的酸值,丙二醛,羰基值与微波加热时间也具有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8.
酱油二次沉淀物氨基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检测了广州地区常见的四种品牌的酱油的二次沉淀中的氨基酸,发现四种二次沉淀物中氨基酸的摩尔百份含量相近;二次沉淀物中蛋白质的疏水性比酱油中多肽的疏水性强;各种氨基酸参与二次沉淀形成的趋势各异。由此推测,由二次沉淀母体物质转变成沉淀的过程中,蛋白质的疏水作用和氨基酸侧链的反应不可忽视,而这个过程中可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实现。  相似文献   
29.
近红外光谱-偏最小二乘法非破坏分析酱油的主要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偏最小二乘法(PLS)相结合建立 数学校正模型, 对酱油中的氨基酸态氮、 总酸以及食盐进行快速、 无损定量分析, 并对酱油的色度进行预测, 同时讨论了光谱预处理方法和主成分数对PLS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采用一阶导数预处理光谱建立的数学校正模型能得到最佳的预测效果, 在对预测集18个样本中的氨基酸态氮、 总酸、 食盐的含量和色度进行预测时, 所得的预测集相对标准 偏差分别为1516%, 1811%, 1798%, 1893%. 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可以用于酱油中主要 成分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0.
高压电场处理对酱油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高压交流电场处理对酱油游离氨基酸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高压电场(HVEF)处理能使大部分游离氨基酸降解,处理样中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比未经高压电场处理的下降了4.0%。HVEF处理对含S及含羰基以外双键基团的氨基酸的影响强于其它种类氨基酸。同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