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17篇
综合类   56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对从健康果树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有较强的抑制荔枝病原菌活性的菌株(ON-6)进行鉴定,以荔枝霜疫霉和荔枝炭疽菌作为指示菌,对该菌株的拮抗能力进行测定,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ON-6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无菌发酵液对荔枝霜疫霉菌、炭疽菌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  相似文献   
92.
通过特异引物PCR方法和水解圈活性法对62株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26株蜡状芽胞杆菌菌株及18株球形芽胞杆菌菌株进行了几丁质酶产生菌的筛选.所测苏云金芽胞杆菌中除4株野生型菌株外均为阳性结果,蜡状芽胞杆菌仅1株为阴性结果,球形芽胞杆菌全为阴性结果,且水解圈法观察结果与PCR检测结果一致.在此基础上,通过DNS比色法对几丁质酶产生菌株的几丁质酶比活力也进行了测定.对这些具有致病性的病原芽胞杆菌几丁质酶的研究对于研究其致病机理及对其进行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3.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药用植物土木香根、茎和叶片中分离出32株内生真菌,通过纸片扩散法测定20株土木香内生真菌,筛选出1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命名为YIGZ-3.用薄层层析法(TL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检测其发酵液中的土木香内脂,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YIGZ-3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球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发酵液中检测到与土木香内脂相似的化合物,根据真菌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同源性鉴定表明菌株YIGZ-3为塔宾曲霉菌(Aspergillus tubingensis).  相似文献   
94.
通过研究物种存活概率和局域多度间的关系, 对微生物群落动态是否符合中性假说进行检验. 使用野外采集的土壤进行土壤微宇宙实验,微宇宙经受了稀释扰动,剔除一些非常稀有的物种. 微宇宙经过恢复培养后, 用454高通量焦磷酸测序方法分别对土壤细菌16SrRNA 基因和真菌18SrRNA 基因进行测序, 检测多度≥1的物种, 从而探究细菌和真菌物种组成相对于源土壤发生的变化. 结果发现: 恢复生长过程中细菌和真菌物种丰富度都显著降低(>50%); 受到扰动的微宇宙恢复生长以后, 土壤细菌和真菌物种存活概率与其在源土壤中的初始相对多度之间呈正相关, 这个结果符合中性假说的预测,即最初多度较高的物种平均灭绝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95.
蒲公英中获得强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分析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为新颖抗菌 活性天然产物的发现奠定基础。通过滤纸片法筛选获得抗菌活性目标菌株,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 物学方法鉴定真菌的种属,并采用质谱-分子网络技术预测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从 21株形态各异的蒲公英内生真菌中筛选获得了1株抗菌活性较好的菌株2-7,粗提物对4种金黄色 葡萄球菌在10 μg/片浓度下抑菌圈为10.82~17.58 mm,其种属鉴定为Alternaria sp.,该真菌可代谢 产生黄酮、甾体、生物碱、脂肪酸、丁内酯、萜类等化合物,其中黄酮分子簇中的部分母离子可能为 潜在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6.
药用真菌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糖组分是药用真菌中已知的主要活性物质,近年来成为食品和医药界研究的热点.药用真菌多糖来源广泛,常见的主要有灵芝、香菇、裂褶菌和冬虫夏草等.药用真菌多糖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热水浸提、碱提、酸提和中性盐溶液提取等,新技术如超声波、微波和酶法辅助提取也逐渐应用于药用真菌多糖的提取.研究表明,药用真菌多糖主要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降血糖和降血脂等生物活性.药用真菌多糖的分子量、糖苷键键型、空间结构和化学改性等对其生物活性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7.
杜仲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药用植物杜仲中分离到41株内生真菌,综合运用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明确其分类地位,分别属于粗糙脉孢霉(Neurospora crassa)、曲霉属(Aspergillus)、小菌核属(Sclerotium)、盾壳霉属(Coniothyrium)、离蠕孢属(Bipolaris)、白僵菌属(Beauveria)6个属,并进行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48.8%的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菌有生长抑制作用,除1株白僵菌属菌株外对G+、G-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8.
用试管药基法对构树叶不同溶剂提取物对10种致病真菌的抗菌性进行了研究,在体外观察构树叶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红色癣菌、克柔氏念珠菌、紧密着色霉菌、石膏样毛癣菌等10种致病真菌的抑制作用,对其抗真菌有效部位进行筛选.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构树叶提取物对各种致病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为50-400mg/mL,而且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表明构树叶对真菌抑制作用明显而稳定.  相似文献   
99.
海南岛的多孔菌种类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海南岛的多孔菌 32 0种 ,隶属 13科 ,54属。其中新种 2个 ,中国新记录种 15个 ,海南岛新纪录属 2 4个 ,海南岛新纪录种 165个。同时 ,对海南岛的多孔菌种类及其环境作了简要论述 ,分析了多孔菌在不同的生态类型中 ,其种类的组成不同  相似文献   
100.
以菌根真菌为主 ,从菌根真菌与根瘤菌间的关系及其对宿主植物的影响、VA菌根与外生菌根混合接种对宿主植物的影响以及菌根真菌与共生固氮放线菌的关系对宿主植物的影响三方面 ,对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相关研究加以评述和讨论 .着重论述了菌根真菌、共生微生物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对宿主植物生长、营养、生理及抗逆性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并对今后这方面的研究、应用和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