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吴兴亮  郭建荣 《贵州科学》2000,18(4):260-266
报道了海南岛的灵芝科真菌78种,分属于4个属,3个亚属,2个组。分析了灵芝在不同的热带植被类型中,其种类的组成不同。种类多样性变化呈:常绿季雨林〉热带雨林〉低山雨林〉中山雨林〉热带半落叶季雨林〉人工林〉河谷雨林〉稀树划原〉山项矮林〉红树林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多孔菌种类及其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方伦  钟金霞 《贵州科学》1998,16(3):221-225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多孔菌资源,对其种类,生态特征和用途等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其结果为:在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已发现多孔菌32种,其中有食用菌10种占31.3%,药用菌21种占65.5%,木材腐配菌12种占37.5%和菌根菌4种占12.5%,多孔菌的垂直分布;海拔1400-1550m有24种占75%,海拔1550-1700m有29种占90.6%,海拔1700-1750有12种占37.5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多孔菌属(多孔菌科)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以海南岛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五指山热带雨林保护区、吊罗山热带雨林保护区和七仙岭国家温泉森林公园的原始林区的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0~10、10~30和30~50 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pH进行分析,揭示热带雨林原始林不同海拔和坡位SOC含量的变化,进而阐明海南岛中部和东部地区热带雨林原始林SOC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海南岛中东部热带雨林原始林SOC含量为26.03~193.08 g/kg,五指山热带雨林保护区原始林SOC含量显著高于七仙岭国家温泉森林公园和吊罗山热带雨林保护区;研究区SOC含量在0~50 cm土壤层剖面上都呈现出从表层向深层不断下降的趋势,3个区域SOC最高含量均出现在0~10 cm土壤层,表明研究区的SOC具有“表聚性”,由表层到中层呈跳跃式下降;研究区SOC含量表现为中海拔地区最高,低海拔和高海拔地区较低,这与垂直分带具有密切联系;研究区各层土壤SOC均随坡度的增加而降低;七仙岭国家温泉森林公园的土壤颗粒中砂粒占比高于五指山热带雨林保护区和吊罗山热带雨林保护区,其SOC较低;研究区土壤均呈酸性,土壤pH值在低于5.5时与SOC含量负相关,土壤pH值在大...  相似文献   

6.
石娟  郑艳  蒋贤玲 《海峡科学》2022,(4):15-19+24
利用海南岛2017—2021年440个加密地面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采用线性统计等方法,分析了海南岛汛期(4—9月)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海南岛汛期的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呈北多、南少特征,多发区集中在海南岛的北部地区,中部的琼中地区和东部的琼海地区次之,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与海南岛夏季受海风锋影响以及秋季受偏东急流影响有关。(2)短时强降水年均站次为5865次,逐年站次在4862~6928站次之间波动,年际变化大,2018年和2021年出现了2个峰值,分别为6928次和6081次;短时强降水有明显的月变化规律,5月和8月短时强降水发生次数分别占汛期总次数的27%和28%,9月次之(占汛期总次数的16%);(3)海南岛汛期短时降水日变化特征和华南其他地区的双峰结构不一致,短时强降水的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单峰结构,主要时间段为13∶00—19∶00。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列表介绍了滇黔桂多孔菌多样性情况。对其区系成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滇黔桂多孔菌有259种和变种,隶属于72属。滇黔桂多孔菌的优势属是木层孔菌属,有24种和变种(占9.3%),其次是多孔菌属,有22种和变种(占8.5%),第三是栓菌属,有20种和变种(占7.7%)。从属的区系成分上可分为:1.广布成分(66.7%),2.泛热带成分(9.7%),3.热带亚洲—热带美洲成分(1.4%),4.北温带成分(20.8%),5.中国特有成分(1.4%);从种的区系成分上可分为:1.广布成分(27.8%),2.热带成分(34.0%),3.热带美洲成分(10.4%),4.热带亚洲成分(10.8%),5.北温带成分(13.9%),6.东亚成分(0.8%),7.中国特有成分(2.3%)。表明了滇黔桂的多孔菌是以热带成分为主(55.2%)。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海南岛石灰岩地区的大型真菌101种。海南岛石灰岩地区的大型真菌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中其大型真菌种类的组成不同,就种类和数量而言,中山的大型真菌种类最丰富,低山中的大型真菌次之,山顶中的大型真菌的种类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11.
海南岛药用真菌种类资源丰富,作者在搜集了的药用真菌标本和素材以后,予以研究鉴定、整理出海南岛药用真菌59种,并对其药用状况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药用真菌种类资源丰富,作者续报海南岛药用真菌62种,并对其药用状况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3种海南新记录植物和1个海南新记录属.新记录属为小金梅草属(HypoxisL.);新记录种分别为狭叶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thermale)、闽粤千里光(Senecio stauntonii)及小金梅草(Hypoxis aurea).  相似文献   

14.
综合园林行业的分类标准与海南岛园林的特色,将海南岛园林分为热带自然风景园、热带野生动物园、度假休闲园、城市生活园、文化史迹园和其他园林6个大类,在大类下再细分为18个中类和29个小类,并将其绘制成完整的分类表,这为本岛园林的纵向发展与横向比较提供了较直接的帮助,也为规范园林行业的分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的棕榈科藤本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海南岛的棕榈科藤本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海南岛分布有3属12种棕榈科藤本植物。这些植物资源中有5种是海南岛有发展前途的人工种植的藤种;有4种是海南岛的特有种。为有效地保护和发展海南岛的棕榈科藤本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红树植物的构筑型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南岛红树植物的构筑型共拥有 5种模式 ,为已知热带树木构筑型的 2 1% ,其中以阿特廷斯模式(Attims smodel)为主 ,它占据了 2 3种海南红树植物的 6 5 2 1% ,而施奥特模式 (Schoute smodel)则仅为 1种 ,即单种属的水椰。海南红树植物的构筑型与属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明确。尽管阿特廷斯模式发生于绝大多数的属 ,并存在于整个生态序列中 ,但劳赫模式Rauh smodel和施奥特模式则多少反映出与特定属种和生境的相关性。而木榄是典型的奥布利维尔模式Aubreville smodel,其分枝存在两种并置方式 ,从而导致两种分枝格局。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生态环境中的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环境中硒含量异常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海南岛生态环境中,土壤全硒量为0.043~0.785ppm。土壤硒含量有明显地理分异,东北部和东部较高,西南部和平原地区较低。生物气候对硒的地理分异有显著影响。本岛河水含硒量为0.10~1.85ppb,植物含硒量大多是0.05~0.20ppm,均属正常范围。另外,生态环境中硒含量也受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无翼坡垒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重点研究了海南无翼坡垒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经研究估计该种群大小为(个体高度≥50cm)1782×104个,年龄结构为"金字塔"型,是一个增长旺盛的发展种群,平均种群密度为59.4株·100m-2,种群最大冠幅层是8~9m高的个体群,整个种群是显集群分布,但随着个体的长大,集群程度在不断减小.整个种群的集群程度的k近似值为1.3723,相应的Ⅱ级立木为1.493,Ⅲ级立木为2.838,Ⅳ级立本为4.236,Ⅴ级立木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沙质海岸侵蚀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南岛沙质海岸侵蚀明显,通过野外调查、定位测量及图件对比,对该类海岸的侵蚀状况及侵蚀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南岛共有珍稀濒危植物35科49属57种,其中蕨类1科1属1种,裸子植物5科7属10种,被子植物29科41属46种。从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分析,其植物区系的特点是:(1)热带成分具明显优势,占总属数约80%;(2)珍稀濒危植物表现出一定的过渡特征,部分属具有温带性;(3)海南岛珍稀濒危植物区系与华南地区有直接的关联,且与中印半岛的植物区系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