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5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报道了C1羟基的直接糖苷化方法,用此方法合成了三个单糖苷化合物,并对所合成的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2.
报道了C1羟基的直接糖苷化方法,用此方法合成了三个单糖苷化合物,并对所合成的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3.
对采自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海拔4 000 m的龙胆科(Gentianaceae)獐牙菜属植物高獐牙菜(Swertia elat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HPLC,Zorbax PrepHT GF反相柱色谱及MCI等现代分离分析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用95%的乙醇对该植物全株进行超声提取,在其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出10个已知的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1-羟基-3,5,8-三甲氧基酮(1),1-羟基-3,5-二甲氧基酮(2),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酮(3),1-羟基-3,7,8-三甲氧基酮(4),1,5-二羟基-3,8-二甲氧基酮(5),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酮(6),1,3-二羟基-7,8-二甲氧基酮(7),獐牙菜苷(8),(E)-aldosecologanin(9),葡萄糖香草醛苷(10),其中化合物9为首次从獐牙菜属植物中提取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4.
利用大孔树脂、MCI柱色谱、制备液相等对续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通过NMR、HR-ESI-MS等波谱方法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从续断药材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个三萜皂苷:川续断皂苷Ⅵ(1)、威严仙皂苷A(2)、续断皂苷A(3)、3-O-(2-O-乙酰基)-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4)、3-O-(4-O-乙酰基)-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5),6个环烯醚萜苷:马钱苷酸(6)、马钱子苷(7)、当药苷(8)、续断苷A(9)、续断苷B(10)、林生续断苷I(11),以及2个其他类成分:5-羟甲基-2-呋喃甲醛(12)、α-亚麻酸(13),其中化合物4、12、13为首次从续断药材中分离得到,也是首次从川续断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续断药材化学成分组成,对于建立以质量标志物为药材优劣评价依据的续断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为进一步阐释续断“发汗”加工前后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化学成分转化机制研究提供了更丰富的化学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5.
中国马先蒿环烯醚萜,木脂素和苯丙素甙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国马先蒿根部甲醇提取物的正丁醇浸豪中分离出5个甙类化合物,经IR,UV,^HNMR,^13CNMR,DEPT,EIMS,FABMS以及化学转化鉴定它们为:6-O-甲基-构叶珊瑚甙(1),丁香醇-4″-β-D-葡萄糖吡喃甙(2),1'-β-D0)3-羟基-4-甲氧基-苯基)-乙基β-D芹糖(1→3'_-α-L-鼠李糖(1-6')-4'-反-阿魏酰基-葡萄糖吡喃甙(3),1'-Oβ-D-(3-羟基  相似文献   
26.
培养条件对银杏悬浮培养细胞黄酮合成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2个不同品种的银杏树幼叶及其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了银杏黄酮含量测定,发现其存在较大差异.梅核品种幼叶黄酮含量最高,为3.32%,大白果品种幼叶黄酮含量最低,为0.84%;梅核品种幼叶愈伤组织黄酮含量最高,达1.26%,岭南品种幼叶愈伤组织黄酮含量最低,为0.22%.选取生长旺盛、银杏黄酮含量高的愈伤组织在B5液体培养基中进行了银杏细胞悬浮培养,研究了多种条件对银杏细胞生长和银杏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mL培养瓶中装有50mL培养液,接种量为鲜质量30—40g/L,对培养细胞给予3000—40001x的光照、以蔗糖为碳源最有利于黄酮的合成,以葡萄糖为碳源则最有利于细胞生长.HPLC检测结果显示,银杏悬浮培养细胞中银杏黄酮含量可达细胞干质量的2.82%.  相似文献   
27.
山茱萸总甙滴眼液眼内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制出山茱萸总甙 (COG)滴眼液 ,对该滴眼液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 ,并观察其局部应用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滴眼液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建立封闭群大鼠角膜移植模型 ,随机分为 4组 :A组为空白对照组 ,B、C、D组分别为使用质量分数 0 5 %、1%和 2 %COG滴眼液组。用裂隙灯显微镜记录及比较各组角膜排斥反应发生时间。结果 :COG滴眼液在新西兰白兔眼内为一室模型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 :A =4 316 μg/mL ,Ke=2 0 5 6h- 1,Ka=2 5 79h- 1,LagTime =0 198h ,t1/ 2 ,Ka=0 0 2 3h ,t1/ 2 ,Ke=0 2 5 7h ,Tmax=0 986h ,ρmax=1 2 94 μg/mL ,AUC =1 6 0 1μg·h/mL ,其拟合的动力学方程为 ρ(t) =10 6 0 5×Dose×(e- 2 0 56× (t- 0 198) -e- 2 579× (t- 0 198) )。术后各组发生角膜移植排斥时间 ,A组与B、C、D组、B组与C、D组、C组与D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其中作用最强的为C组。结论 :COG滴眼液能有效地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COG滴眼液眼内有效峰浓度出现在点药后 0 986h ,4h基本被代谢清除  相似文献   
28.
草珊瑚细胞悬浮培养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涂艺声  江洪如 《江西科学》1994,12(3):162-166
报道了草珊瑚(Sarcandraglabra)细胞悬浮培养的某些特性。细胞悬浮培养的摇床转速对草珊瑚细胞生长至关重要、培养物在100r/min速度下振荡培养几乎难以存活,最佳的摇床转速为40r/min(23.5h/d+80r/min(0.5h/d),其生长可增加5倍左右。细胞悬浮培养的接种量以2.0gFW/瓶合适,其培养物的月产率13.22gFW/瓶(或18.73gDW/1)。细胞生长的时间进程是,接种0-5d,细胞增殖十分缓慢,10-20d迅速生长,20d后基本停止生长。培养基的pH迅速下降时是细胞增殖缓慢的时期,当培养基pH值开始升高时,细胞增殖也显著加快。黄酮苷类物质的合成在0-20d迅速增加,20d左右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29.
蔗糖对悬浮培养肉苁蓉细胞的生长及苯乙醇苷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研究悬浮培养肉苁蓉细胞生长、蔗糖消耗的关系,结果表明蔗糖是限制细胞生长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的蔗糖浓度下,比较肉苁蓉细胞干重和主要活性成分苯乙醇苷的合成情况,在30g/L的蔗糖浓度下最有利于肉苁蓉细胞的生长,最大生物量达10.84 g/L,苯乙醇苷最高含量可达干重的16.32%,产量为1296.04mg/L.  相似文献   
30.
水溶性海参皂苷的分离纯化及其抗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冻干仿刺参加工废弃液中分离纯化出水溶性海参皂苷,筛选并纯化出其强抗真菌活性组分,为利用水溶性海参皂苷研制高效抗真菌药物创造条件. 先后利用大孔树脂柱层析和硅胶柱层析对水溶性海参皂苷进行了纯化,并对各种纯化组分的抗真菌活性进行了测定. 在30%,50%,70%,80%,95%乙醇溶液的大孔树脂柱层析洗脱组分中,70%乙醇溶液洗脱组分对裂殖酵母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真菌活性最强. 70%乙醇溶液洗脱组分经硅胶柱层析进一步纯化后,得到了SC-1、SC-2、SC-3和SC-4四种纯化样品,除SC-1无抗真菌活性外,其它3种纯化样品对裂殖酵母菌和白色念珠菌均具有显著的抗真菌活性,且组分SC-2和SC-3的抗真菌活性高于SC-4. SC-2纯化样品在高压液相柱层析(HPLC)图谱中仅显示为单一洗脱峰,且在旋转蒸发后可形成结晶,表明其纯度极高,可用于高效抗真菌药物的研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