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5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已报道的Trichoderma reesei QM6a菌株生物降解酶CIP 1和CIP 2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明确里氏木霉生物降解酶CIP 1和CIP 2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信号肽、定位、跨膜结构、磷酸化位点及进化关系.结果表明:CIP 1和CIP 2均属于稳定蛋白,含有大量无规则卷曲;信号肽剪切位点分别在19~20和17~18位的氨基酸之间;两者无螺旋卷曲结构,无跨膜结构域,并定位在分泌途径信号肽(SP)上.  相似文献   
92.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乙酸纤维素纳米纤维,经水解、氧化处理后将四氨基钴酞菁共价固定于纳米纤维表面,制备得到酞菁功能化纤维素纳米纤维.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纳米纤维进行表征.利用单因素法研究酞菁的最佳固定量,结果表明:氧化温度30℃,高碘酸钠浓度25mmol/L,氧化时间7h,四氨基钴酞菁溶液浓度20mmol/L时,纳米纤维表面酞菁固定量达到365μmol/g.  相似文献   
93.
制备了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考察了该离子液体在高温下对纤维素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液体BmimCl在高温下对纤维素的降解具有一定的作用,还原糖最大产率约为18%,提高反应温度对还原糖产率的影响不大,只是加速了还原糖产生的速率.该反应过程应该为纤维素先生成还原糖,而后进一步分解为更小分子的物质.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不同温度下反应后的残留物进行了分析,推测还原糖和5-羟甲基糠醛产率降低是由于在高温下纤维素及其小分子降解产物发生碳化或聚合反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94.
合成Fe2O3纳米粒子复合纤维素膜.采用XRD、TEM和磁力线等多种方法对Fe2O3纳米粒子复合纤维素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Fe2O3纳米粒子复合纤维素膜对亚甲基蓝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当溶液中H2SO4加量为25.8mol/L、H2O2加量为2.4mol/L时,用5g/L的复合纤维素膜对1.4×10-5 mol/L的亚甲基蓝溶液进行降解,25min内降解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95.
森林碳汇计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植物分子式的方法确定不同树种的含碳量,以此为参数对我国的森林碳汇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该计量方式既简单易行,又具有规范性及重复操作性,可动态预测我国森林碳汇量。并且,通过我国几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森林资源系统仿真模型,该方法可对我国森林碳汇功能发展趋势作出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96.
以细菌纤维素为原料,在非均相体系中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合成了环氧化细菌纤维素.研究了反应条件:如环氧氯丙烷用量、NaOH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环氧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EBC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3h,细菌纤维素以干重计算约0.5g,环氧氯丙烷的用量为30 mL,w=30% NaOH的用量为40 ...  相似文献   
97.
实验采用HEC作为分散剂,采用旋转搅拌方式在其水溶液中对短碳纤维进行分散.对HEC的质量浓度、搅拌速度及搅拌时间对短碳纤维分散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SEM表征了短碳纤维在分散前后的镀铜效果.结果表明:短碳纤维经HEC分散后,分散性明显改善.HEC在水中的浓度要适中,过高或过低,短碳纤维的分散效果不显著;搅拌速度的提升和分散时间的延长会提高短碳纤维的分散率.当HEC质量浓度为1.5 g/L,搅拌速度为800 r/min,搅拌时间为30 min时,短碳纤维的分散率达到98%.分散处理过的短碳纤维镀铜层更加完整均匀,无黑心现象.  相似文献   
98.
The green nanocomposites of poly(3-hydroxybutyrate-co-3-hyd roxyvalerate) (PHBV) with various cellulose nanocrystals (CNCs) contents were prepared by solution casting method. Th e effects of CNCs on the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spherulitic morphology, crystal structure and hydrophilic property of PHBV were studi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DSC), polarized optical microscope (POM), wide-angle X-ray diffraction (WAXD) and static water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CNCs act as an effective nucleation agent for crystallization of PHBV, inducing an increase in the melt crystallization tempera ture of the nanocomposites. A study of the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 n kinetics further illustrated that overall crystallization rate of PHBV in the nanocomposites was faster than that of neat PHBV, but exhibited a decrease in the crystallinity and the spherulite size of PHBV. Furthermore, the contact angle decreased from 60.1° for neat PHBV to 32.5° for the nanocomposites with 10% CNCs (mass fraction).  相似文献   
99.
采用连续传代方法分别从自制堆肥和几种自然发酵基质中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强的两组混合菌复合系MC-A1和MC-N1,前者是通过高温摇瓶发酵定期传代获得的耐高温好氧性的纤维素分解菌群,后者则是通过高温静止培养定期传代获得的耐高温兼氧性的纤维素分解菌群,这两组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在96 h内对天然纤维素材料麦秆粉的分解率分别达到42%和38%,分解速度最快时期均发生在48~96 h内,96 h以后麦秆粉分解率迅速减缓。麦秆粉发酵培养液先接种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A1摇瓶发酵96 h,再接种兼氧性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N1静止培养96 h,麦秆粉的分解效率可以提高到47%,说明这两组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在非天然纤维素分解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研究了细菌纤维素生产菌株Acetobacter xylinum NUST4.2的发酵动力学特性,建立了基于Logistic方程的菌体生长动力学、产物生成动力学、底物消耗动力学,得到了描述摇瓶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及模型参数,模型与实验数据拟合良好,反映了该菌株分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