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2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董越  李永强  曹茜  唐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2):9582-9591
以水平井开发的砂砾岩储层在地质表征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水平井多钻遇优质储层,其数据存在样本偏差,建模结果可信度低;砂砾岩相变快,以常规手段通过水平井测井资料识别岩石相存在困难;水平井数据以“串数据”格式为主,导致作为随机建模关键控制要素的变差函数不收敛。为此,以东营凹陷盐家油田盐227块为例,提出了一套基于水平井资料的砂砾岩储层岩石相建模方法,包括水平井资料预处理、岩石相自识别、水平井资料随机建模等。研究表明,以“向量角抽稀”的方法对水平井测井曲线进行数据抽稀,可以有效解决数据样本偏差问题;以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为手段,通过数据自识别的方法,能够建立可信度较高的岩石相识别结果;通过“变差椭圆”的方法,能够解决水平井资料变差函数不收敛的问题,得到有效的主次变程。  相似文献   
102.
天然气驱在致密储层中具有良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但目前尚缺乏在致密砾岩储层中的应用经验。本文选取了M131及M18井区的储层岩心,开展了长岩心天然气驱及天然气-水交替驱替实验,分析了两种注入条件下的采收率、驱替压力及出口气油比变化特征,探究了天然气驱在玛湖百口泉组致密砾岩储层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天然气驱在M18及M131井区致密砾岩储层提采效果显著,非混相条件下能将综合采收率提高至60%以上,而混相条件下采收率可以进一步提高至70%以上。气窜现象会显著制约储层整体的采收率,天然气-水交替注入可有效减缓储层中的气窜现象,进一步提高储层的采收率。但天然气-水交替注入会逐步提高注入压力,且注入压力会随着注入轮次的增加而提高,但混相条件下的注入压力要小得多。综合注入压力、采收率等参数,玛湖百口泉组致密砾岩储层更适宜采用混相条件下的天然气-水多轮次驱替方式来提高储层的综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3.
李皋  舒淋  简旭  李泽  王智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0):8660-8665
砾岩非均质性强,力学性质复杂。本文基于离散元方法,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了真实砾石的颗粒形态,建立了含不同粒径颗粒的砾岩三维数值模型。基于此数值模型开展单轴抗压模拟实验,将实验结果与均质数值岩心对比,分析了砾岩破坏形式和规律,讨论了颗粒粒径大小和颗粒形态对砾岩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载过程中,由于砾石颗粒的阻碍,裂缝需绕过砾石颗粒逐步贯通,从而导致岩样的位移和破坏形式较为复杂,没有形成与均质岩心类似的剪切带。在加载初期裂纹数目少、增加缓慢,在应力峰值附近裂纹数量迅速增加,岩样瞬间破坏,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鼓涨”效应。砾石颗粒粒径对砾岩的破坏机理和形式影响不明显,但随着粒径的增加,砾岩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降低。相对于圆形颗粒,基于真实砾石颗粒形态的数值模型,能够模拟砾石间的摩擦力,拥有更高的强度,能更好的反应砾岩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04.
利用热红外波段资料反演主城区地表温度,结合实地典型样地抽查,对绿地内乔木基干横断面积和与主城核心区地表温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重庆市主城核心区以内的大范围内,在有损估计的情况下,地表温度(y)和乔木基下横断面积和(x)之间满足线性关系:y=0.463x+37.991(R=0.964 R2=0.930 SigniF=0.000(<0.01)),即在主城核心区每公顷绿地中乔木基干横断面积和增加1 m2,绿地内地表的温度可降低0.46℃,并对松树桥立交桥、北环立交及嘉陵江大桥北引桥下绿地进行实地观测分析,通过增加绿地内乔木基干横断面积和,可有效缓解区域内热岛强度.  相似文献   
105.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油藏的原油粘温关系敏感,馏程初馏点低,馏分产率高,其地质特征有利于通过蒸汽的超覆作用来进一步提高注水开发后期油藏的采收率.六中区克下组油藏注水转注蒸汽开发试验的实践表明,在剩余油饱和度较高的部位加密调整,转注蒸汽开发,采收率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吞吐一轮后采用间歇汽驱的方法进行热力开采可获得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6.
为解决阿尔奇公式在致密砂砾岩储层饱和度计算数值不准的问题,以准噶尔盆地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基于岩电、孔渗、粒度、铸体薄片实验数据,分析孔隙结构、孔隙度、粒度中值、黏土含量对胶结指数的影响因素,根据理论分析和测井响应特征对各参数进行了表征,最终建立了多参数变胶结指数计算模型。该方法以常规测井资料为基础,全面的考虑到影响胶结指数的各因素,在无特殊资料的井上也能得到很好应用,具有高适用性、高精度的优点。应用该模型对研究区探井砂砾岩段进行储层解释评价,并与密闭取心饱和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显著提高研究区砂砾岩储层饱和度计算精度,在探井解释与储量计算中均有较好应用。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了基本培养基,IBA,活性炭和蔗糖对“金丰一号”金银花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为1/2 MS时,生根效果较佳;IBA 3 mg·L-1,时,试管苗生长较好,生根也快;从节约成本出发,蔗糖的浓度为15 g·L-1对生根较为有利.即适于生根的培养基为1/2 MS+IBA 3 mg·L-1+0.2 g·L-1活性...  相似文献   
108.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裂缝分布复杂、孔隙度低、非均质性强的特点,综合岩心、测井、生产动态资料分析油藏裂缝特征、控制因素及其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提出了裂缝型砾岩油藏开发调整的措施建议。首先从岩心及成像测井资料分析入手,确定了砾岩储层发育的裂缝类型及特征。然后通过分析区域构造演化、应力场变化及沉积岩石类型与裂缝形成的关系,揭示了裂缝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确定了裂缝主要走向,总结了裂缝的分布规律及平面展布形态。最后结合注采井组的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裂缝对开发效果的影响,提出了裂缝型砾岩油藏在注采井网调整、加密井设计、注水参数选取等方面的技术政策。分析结果表明,裂缝的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既是油气富集程度和油井产能高低控制因素,又是导致油藏水淹水窜、高含水开发的主要因素。而采用注采井排与裂缝走向的夹角在45°左右、低注水量的小井距五点法线状注水的井网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特低-低渗透裂缝型砾岩油藏的开发效果,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9.
为评价某地区砾岩岩石力学特性,取岩心开展三轴压缩、巴西劈裂等力学试验,获取杨氏模量、泊松比、抗压强度和抗张强度等静态岩石力学参数。对试验数据进行深度归位,经测井曲线标准化等预处理后,使岩心岩石力学参数与测井数据匹配,将纵波时差、体积密度等测井数据与岩石力学参数进行数理统计法拟合,构建岩石力学参数的测井预测模型。根据模型计算得到的岩石力学参数,结合地应力、地层孔隙压力资料,计算地层坍塌压力、破裂压力等井壁稳定性评价参数。与实际的钻井和压裂工程的资料对比表明,基于试验数据构建的岩石力学参数模型较为合理,对研究区块砾岩地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0.
基于CCT模型的基底式胶结疏松砂岩声波速度修正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CCT(contact cement theory)模型中胶结物中心厚度为0的假设与基底式胶结疏松砂岩的地质特征不符合的问题,重新推导得到基底式胶结疏松砂岩的胶结半径表达式,给出基于CCT模型的基底式胶结疏松砂岩声波速度修正模型及其统计近似式,并将人造基底式胶结疏松砂岩的纵、横波速度的修正模型及近似式预测结果与试验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新推导的胶结半径表达式修正的CCT模型可应用于基底式胶结的疏松砂岩;修正模型统计近似式有效地提高了计算效率;修正模型及其近似式相对原CCT模型能够更好地预测基底式胶结的疏松砂岩声波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