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2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7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纳米Fe3O4磁性颗粒,以壳聚糖作为表面活性剂,制备具有生物亲和性的水基Fe3O4磁流体.研究了Fe2+/Fe3+摩尔比、超声时间和表面活性剂用量对磁流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2+/Fe3+摩尔比为1:1·5,滴加氨水时反应温度为70℃时,可制备理想纳米Fe3O4磁性颗粒;超声时间为7·5min左右,质量分数1%的壳聚糖溶液体积占FeO溶液总体积的50%时,有利于壳聚糖分子的包覆,使磁流体具有较高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32.
采用控制电位电解法,在玻碳电极((GCE)上进行石墨烯(GN)/壳聚糖(CS)修饰膜的电沉积,将制得的膜修饰电极GN/CS/GCE在0.1 mol·L-1的HAc-NaAc电解液(pH=4.2)于-0.5 V(vs.SCE)电位下富集Cu2+,并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测定.结果表明,该膜修饰电极对Cu2+的富集作用明显强...  相似文献   
33.
通过在壳聚糖(CS)溶液中掺入乙酸锌制备了Zn2+/CS复合膜,采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在Zn2+/CS复合膜上生长氧化锌(ZnO),并通过改变生长液的组成成分寻找其最简单、优化的试验方案.通过UV-Vis、XRD和SEM表征,对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Zn(NO)3.6H2 O和NaOH组成的化学溶液环境中,Zn2+/CS复合膜中的ZnO最易生长,在Zn2+/CS复合膜的表面首先形成了一层ZnO粒子膜,然后ZnO粒子长大成六角纤锌结构、没有明显的择优取向的ZnO棒.光学性能测试显示ZnO/壳聚糖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性能.电阻率的测定表明ZnO/壳聚糖复合材料是一种防静电材料.  相似文献   
34.
为解决高浊水除浊问题,使用酸改性粉煤灰与壳聚糖按照不同质量比制备成的复合材料对高浊水进行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得出了粉煤灰与壳聚糖复合材料投加量、搅拌时间、pH和废水初始浊度对除浊性能的影响以及各因素综合作用对除浊率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粉煤灰与壳聚糖质量比为6:1时,其除浊率可达到93.78%;当复合材料CWF3投加量为0.6 g时,其除浊率可达到73.52%;当搅拌时间为30 min时,其除浊率可达到90.28%;当pH=6时,其除浊率可达到84.50%;当初始浊度为300 NTU时,其除浊率可达到95.67%。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粉煤灰与壳聚糖质量比为6:1,最佳组合条件为投加量0.7 g、搅拌时间35 min、废水初始pH=7、废水初始浊度350 NTU。酸改性粉煤灰负载壳聚糖后具有更强的亲和能力,且价格便宜,可以弥补单独使用粉煤灰或壳聚糖的不足,可用于对大规模废水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35.
To compare two microspheres of chitosan/β-cyclodextrin and carboxymethyl chitosan/β-cyclodextrin loaded theophylline as pulmonary sustained drug delivery carrier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iliotoxicity were studied. The drug loadings of chitosan/β-cyclodextrin and carboxymethyl chitosan/β-cyclodextrin microspheres were 21.09% and 21.42%, and the encapsulation efficiencies were 91.40% and 92.80%. The distributions of 50% (d 0.5) of chitosan/β-cyclodextrin and carboxymethyl chitosan/β-cyclodextrin microspheres were 4.89 and 5.83 μm, respectively. Both microspheres showed spherical shape with smooth or wrinkled surfaces. FT-IR of chitosan/β-cyclodextrin microspheres demonstrated that theophylline had formed hydrogen bonds with chitosan and β-cyclodextrin, while for the carboxymethyl chitosan/β-cyclodextrin microspheres theophylline had interaction with carboxymethyl chitosan. The moisture absorption showed that an equilibrium was reached within 24 h. The two microspheres possessed better adaptability. In vitro release of theophylline from chitosan/β-cyclodextrin microspheres was slower than that from carboxymethyl chitosan/β-cyclodextrin microspheres at pH 6.8. Biography: LI Ruobao(1968–), male, Associate professor, research direction: foundation research of respiratory system.  相似文献   
36.
荧光标记的叶酸修饰壳聚糖纳米载体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荧光标记的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为抗肿瘤药物给药系统提供载体材料。通过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上的氨基反应,使叶酸与壳聚糖偶联。将异硫氰基荧光素与叶酸偶联壳聚糖进行化学嫁接,以离子交联法制成具有荧光的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并与肝癌HepG2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叶酸活性酯用量和反应温度及试剂滴加速度是影响偶联比的主要因素;在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用量质量比为1:1,反应温度为30℃,滴加速度为2mL/min,反应时间为12h的条件下可得到偶联稳定的叶酸偶联壳聚糖;所制得的纳米粒粒径为290nm,形态规则,细胞荧光效果明显;此方法能用于制备荧光标记的叶酸修饰壳聚糖纳米粒载体。  相似文献   
37.
以壳聚糖(CTS)、O-羟丙基壳聚糖(HPCHS) 和O-羟丙基-N-辛基壳聚糖(O-HP-N-C8-CTS)为分散剂,采用滴涂法制备3种多壁碳纳米管(MWCNTs)/ CTS衍生物传感器;以铁氰化钾(K3Fe(CN)6)为电化学探针,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作电化学表征.结果表明:K3Fe(CN)6在MWCNTs/...  相似文献   
38.
优化了一株壳聚糖酶高产菌株的碳源、氮源、装瓶量、接种量和初始pH值等产酶发酵条件,并进行了正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几丁质2.5%,(NH4)2SO40.4%,酵母粉0.7%,pH值为5.5。优化后酶活由原来的454.03 U/mL提高至604.60 U/mL,提高量为优化前的33.16%。  相似文献   
39.
壳聚糖固定脲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从蟹、虾壳中提取壳聚糖的方法。探讨了等量湿壳聚糖载体与交联剂(戊二醛)、保护剂(脲)及给酶量的最适固定化脲酶条件,并对固定化脲酶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0.
壳聚糖—GAF对味精发酵液的絮凝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两种无毒絮凝剂GAF和壳聚糖对味精发酵液的絮凝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絮凝剂联合絮凝味精发酵液效果好,发酵液OD值降至0.045,除菌率98.5%。同时对壳聚糖的絮凝机制进行研究,得出:低粘度、高氨基含量的壳聚糖效果显著。此外,应用本联合絮凝剂作用于酵母发酵液,效果极佳,透光率达100%,除菌率为9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