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采集中国东海舟山海域海底不同层次9个海泥样品,通过稀释培养分离纯化得到海洋细菌78株。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上述分离所得海洋细菌对鳗弧菌、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费氏弧菌等5种水产病害常见病原弧菌的抑制作用,获得具有抑弧菌作用的海洋细菌17株,占21.8%。其中6株菌株对费氏弧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占7.7%。7株菌株对哈维氏弧菌的抑菌作用较显著,占9.0%。2株菌株对创伤弧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占2.6%。2株菌株对溶藻弧菌和鳗弧菌显示一定的抑制作用,各占1.3%。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稀释培养法能分离到一定数量和种类的海洋细菌;来自海底泥的海洋细菌中存在较多的具有水产病原弧菌拮抗活性的菌株。  相似文献   
22.
我国海水养殖贝类弧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弧菌的致病机理,对我国主要养殖贝类的危害以及对其检测方法的进展,提出了养殖贝类弧菌病的一系列防治措施,另外对贝类弧菌病的研究方向也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23.
一种引起脊尾白虾红体病病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7月,浙江舟山某试验场暂养的脊尾白虾暴发一种较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病虾身体发红,额剑发黑,反应迟钝,摄食减少,一周内发病死亡率达到30%左右,并有迅速蔓延趋势。从病虾的血淋巴液和肝胰腺中分离到一株优势细菌XS1207005。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健康脊尾白虾有较强的致病性,且感染发病的脊尾白虾与自然发病虾有相同的临床症状,确定该菌株为脊尾白虾红体病的病原菌。采用常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S rDNA和热激蛋白HSP60(heat shock protein)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6S rRNA基因序列与弧菌属相应的序列同源性最高;HSP60基因序列与哈维氏弧菌相应的序列同源性为99.6%,而与其他弧菌属细菌的HSP60基因同源性均小于91%,结合生理生化测定结果,确定菌株XS1207005为哈维氏弧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先锋噻肟、复方新诺明、利福平、先锋必、菌必治、氟哌酸、复方欣及氧氟沙星等8种药物对该菌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4.
弧菌是自然界菌群中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有害菌不仅可以感染常见的水产品,有些弧菌更是对人体有一定的致病性。随着近些年水产养殖的不断扩大,由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引起的鱼病不胜枚举,不仅给养殖行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对人类生命安全也存在着巨大威胁。本文对卵形鲳鲹源创伤弧菌感染宿主细胞的机制进行研究,目的是阐明创伤弧菌对宿主细胞的致死机理,为未来研发抗病菌功能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确定创伤弧菌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s,ECPs)的蛋白浓度,以不同的蛋白浓度为基准,利用光镜观察和细胞活力CCK检测技术测定创伤弧菌ECPs对细胞的毒性。然后使用Hoechst 33342染核观察及DNA ladder来进一步确定其致死机制。根据细胞毒性结果,卵形鲳鲹源创伤弧菌ECPs对宿主细胞有很强的细胞毒性。Hoechst 33342染核结果发现实验组出现了凋亡小体,这与STS处理的阳性对照组中细胞变化相一致。但是ECPs处理后的宿主细胞未出现明显的DNA ladder。卵形鲳鲹源创伤弧菌对宿主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再通过理化性质的检测,可以初步确定创伤弧菌导致卵形鲳鲹细胞死亡是通过凋亡途径发生的。未来将针对凋亡途径的具体通路进行深入研究,为控制病菌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海水养殖动物常见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严重危害着我国华南沿海地区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针对哈维氏弧菌的快速检测诊断技术和抑菌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并开发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和抗菌功能产品,对控制哈维氏弧菌的危害极其重要。为此,本研究以哈维氏弧菌为靶标,利用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 SELEX)技术,筛选特异性识别哈维氏弧菌的核酸适配体,并对核酸适配体的性质进行系统性研究。结果显示,核酸适配体H10、H13能高特异性和高亲和性地识别哈维氏弧菌,并且无毒副作用。同时,靶标性质分析表明核酸适配体(H10,H13)的靶标可能是细胞膜蛋白或膜蛋白相关成分。本研究运用SELEX技术筛选获得的ssDNA核酸适配体H10和H13,具有高特异性和亲和性,可用于研发操作便捷、灵敏度高的哈维氏弧菌快速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26.
对一株溶藻弧菌噬菌体φV039C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全基因组序列的研究。经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噬菌体φV039C头部为正廿面体结构,直径58.9 nm,具长105.2 nm的尾部;采用双层平板法检测,其最佳感染复数为0.1;通过一步生长曲线计算可得,噬菌体φV039C的潜伏期为20 min,爆发期为10 min,裂解量为163 pfu/cell;利用第三代单分子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基因组全长43 405 bp,G+C含量为42.95%,74个开放阅读框(ORF)主要为噬菌体的结构、DNA复制和裂解有关的基因;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基因组比对,发现与其最接近的长尾噬菌体科的溶藻弧菌噬菌体NF和副溶血弧菌噬菌体Seahorse的覆盖率仅为11%(覆盖区域的相似度分别为92.2%和93.3%),此外,基于裂解酶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也表明,φV039C与二者处于距离最近的分支。由此得出,溶藻弧菌噬菌体φV039C是一株新型的噬菌体,分类上应归属有尾噬菌体目长尾噬菌体科。  相似文献   
27.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几种病原性弧菌OmpK、OmpU和OmpW蛋白种间和种内的同源性,筛选高保守性蛋白OmpW.成功构建具备稳定分泌抗体IgG3的细胞株S5C10,鉴定其对5种弧菌具有特异性交叉免疫反应,而对9种非弧菌无免疫反应.研究结果显示OmpW可作为广谱性疫苗成分,其单抗可特异性检测多元弧菌.  相似文献   
28.
青海湖发光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由青海湖裸鲤体表及内脏中分得22株发光细菌,经51项表型特性测定及免疫学测定,结果表明属于已知的淡水型发光菌弧菌属的青海弧菌(Vibrio qinghaiensis).它们在营养方面可以利用几十种有机物作为唯一的碳源与能源,能在细胞内累积聚β-羟丁酸,生长最适pH值为9.0.不需要Na就可以生长与发光,最适生长盐度为1%~1.2%.本次分得的22株细菌还比较耐温,均可在40 ℃中生长,以前报道的青海弧菌菌株在40 ℃生长的仅为10%.电镜负染色形态观察到细菌表面除单极生鞭毛外,周生还具有短柱状、管状及条索状的突起物,其长短不一.电镜超薄切片也观察到体表有微小突起和泡状突起,与菌毛明显不同.这是从未在其它发光细菌中见到过的.  相似文献   
29.
Using PCR-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targeting the RNA polymerase beta subunit (rpoB) gene, a simultaneous detection method for Vibrio species was established. rpoB gene-based PCR-DGGE was carried out with eight Vibrio Reference strains (each from different species), mixed sample (including these Vibrio Reference strains),two non Vibrio strains, four environmental Vibrio strains, and three unidentified environmental strains. For comparison, 16S rRNA gene-based PCR-DGGE of the eight Vibrio Reference strains was performed with universal primers. In addition, three unidentified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by 16S rRNA and gyrB gene sequencing and API20E system in order to confirm the accuracy of rpoB gene-based PCR-DGGE detection. Results revealed that rpoB-based PCR-DGGE could well discriminate eight Vibrio Reference strains and could not discriminate different strains within the same species. The bands derived from two non Vibrio strains could not match with any bands in Reference marker. Meanwhile, 16S rRNA gene-based DGGE failed to distinguish these Reference strains. Furthermore, four out of eight Vibrio species exhibited heterogenous bands in 16S rRNA gene-based DGGE. Sequencing and API 20E identification of unidentified strains coincided with the detection by rpoB gene-based PCR-DGG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rpoB-based PCR-DGGE provided a rapid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multiple Vibrio species, which can avoid the limitations inherent in 16S rRNA gene-based PCR-DGGE.  相似文献   
30.
红鳍笛鲷溃疡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南省文昌铺前某网箱养殖场患溃疡病的红鳍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病灶处分离到1株优势菌,经人工感染证实,所分离到的优势菌为致病菌,初步鉴定该病原菌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药物敏感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氨苄青/舒巴坦、利福平、左氟沙星、奥复星、先锋必素、妥布霉素等6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