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9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阿维菌素是一类具有杀虫特性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本文系统研究了环境条件包括温度、初始pH和接种量和培养基组成包括淀粉和氮源浓度对阿维菌素产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U8(8^5)均匀设计方案,得到各因素的最佳组合。经实验验证,当培养温度为28℃,初始培养基pH为7.2,接种量为3%,淀粉浓度为70g/L,氮源浓度为53g/L,阿维菌素产量高达3089.14μg/mL。  相似文献   
12.
用7%蔗糖的YEME液体培养基培养四环素产生菌金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91-06,以链霉菌遣传操作法为基础,从该菌体中分离到质粒PSA314,分子量约为28.5kb(18.8MD)。该质粒经酶切分析表明,具有2个BamHI位点和1个EcoRI位点,用吖啶橙处理获得无质粒珠,其在孢子形成和菌落形态方面出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利用lat基因突变的重组质粒pKCLHS对紫外诱变的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高产菌株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B71—14的胁基因进行了插入失活,对获得的基因突变子进行了PCR验证、菌体生长测定、发酵特征测定,并对发酵液申的克拉维酸进行了初步提取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突变菌株的lat基因申插入了含有阿泊拉抗性的基因片段,突变菌株的生长速度与原始菌株无明显变化,甜突变菌株的克拉维酸产量最高能达到其原始菌株的1,11~1.29倍,产头霉素C的能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禾粟链霉菌(105N_1)是于1977年,从广东省,海南岛灰土壤中分离的。 Strpetomyces graminearus 105N_1具有产生抗生素和形成孢子的能力;用2×10~(-5)M浓度的溴乙啶(Ethidium bromide)处理后,则丧失了产孢和形成抗生素的能力;其消除率为2.3—5%。筛选到的突变株E—16,不产抗生素,孢子光秃型。E—16菌株传代58次,性状稳定,在分得的3.1×10~5个菌落中形态纯一,未见回复突变。在琼脂糖电泳上,105N_1可见质粒带,而E—16则消失了。所有这些,初步证明了Streptomyces graminearus 105N_1具有质粒,它的质粒可能控制着孢子和抗生素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16.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是表达异源蛋白的良好宿主,但常遇到蛋白表达产物不可溶的困难.在对来自星海链霉菌的卤化酶基因sinH进行大肠杆菌异源表达时,为克服蛋白表达产物可溶性低的问题,探讨了不同载体对蛋白可溶表达的影响.利用pET28a进行SinH表达时不能得到可溶的目标蛋白;使用含有泛素标签及内含肽的载体pHUIE实现了卤化酶蛋白SinH的可溶表达,但纯化后纯度不高;利用带有链霉菌分子伴侣蛋白基因的载体pET28a-SinH与pETcoco-pL1SL2在E.coli BL21(DE3)中共表达,在30℃,0.1mmol/L IPTG诱导条件下表达4h,成功获得大量可溶蛋白,使用亲和层析(Ni-NTA)纯化,获得了较纯的目标蛋白SinH,上述研究结果为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其他链霉菌蛋白的可溶表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株产抗菌物质链霉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有较强拮抗作用的链霉菌菌株HCCB10124,研究其拮抗性表明,对10种常见的病原真菌和部分细菌有拮抗作用,但对植物病原性真菌的抑制效果高于细菌.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组分与链霉菌属中的白网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reticuli)相同,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达99%.根据多项分类原则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分析,将该菌株初步归属于白网链霉菌.  相似文献   
18.
摘要: 为了探明链霉菌S1的抑菌活性及其对植物病害的防控作用,通过抑菌圈法研究了链霉菌S1对不同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分析了菌株S1是否合成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筛选了菌株S1的最佳发酵培养基、发酵时间和最佳接种量,进一步优化发酵培养条件。通过温室防效实验,研究了链霉菌S1发酵液对桃核腐病和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链霉菌S1对多种病原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中对桃褐腐病原真菌(Monilinia fructicola)和平菇褐斑病原细菌(Pseudomonas tolaasii)的抑制效果最佳。菌株S1能够合成几丁质酶,不能合成葡聚糖酶。链霉菌S1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G117,最佳发酵时间为3 d,最佳接种量为8%。链霉菌S1的发酵上清液和发酵液对桃核腐病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防效可到达80.66%。发酵代谢产物对番茄根结线虫的杀线活性最高可达90%,发酵原液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最高到达71.02%。可见链霉菌S1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为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提供了优良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9.
弗氏链霉菌变种S-221产弹性蛋白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iadiae)变种S-221产弹性蛋白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以提高该菌株所产的弹性蛋白酶酶活。试验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对发酵培养基的成分进行优化研究。优化后发酵培养基的成分为:果糖6%,干酪素1.5%,碳酸铵0.3%,K2HPO4·3H2O 0.05%。MnSO4·H2O 0.001%。在此条件下该菌所产弹性蛋白酶酶活达到96.63U/mL,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与优化前相比所产弹性蛋白酶酶活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20.
从山东省济南市南部山区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链霉菌SD-07菌株。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链霉菌SD-07鉴为定为纺锤链霉菌(Streptomyces netropsis)。分离纯化了SD-07产生的抗真菌活性成分并获得其结晶CA—SD07。抗真菌活性检测结果发现:CA-SD07对酵母菌、担子菌、接合菌等多种真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CA—SD07进行性质研究发现,抗真菌活性成分CA—SD07抗菌谱广且抗菌活性高(约等于2倍的两性霉素B),是戊烯和七烯混合的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