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丛书文集   7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11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魏俊杰 《科技信息》2012,(9):410-410
阐述了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分析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因素,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导科学防治玉米粗缩病。  相似文献   
52.
利用杂种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技术产生了节节麦和黑麦杂种幼胚无性系.胚拯救直接成苗植株、继代培养60d的再生植株和继代培养420d的再生杂种植株PMCs减数分裂MI染色体构型分别为10.82I+1.57II+0.01III,9.96I+1.59II+0.25III+0.03IV,7.59Ⅰ+3.10Ⅱ+0.05Ⅲ+0.01IV.继代培养420d左右胚再生无性系其减数分裂MI染色体配对频率大幅度提高,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分析表明其染色体配对频率提高和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变异无关.提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可能是增加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增加属间种基因交流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53.
采用紧凑型玉米品种用“垄半空”及105cm大垄双行带作,并进行地膜覆盖新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进行玉米亩产吨粮试验,创建了高光效的群体光合系统,提高群体光合性能.为玉米大面积种植实现亩产吨粮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Unlike the narrow response windows exhibited by the parent races, hybrid male European corn borers resulting from crosses of the E and Z races respond to a wide range of sex pheromone blends. The F1 response profile consists of some individuals that respond to both the Z pheromone and the 6535 E/Z blend produced by F1 females. Some F1 males fail to respond to any blend and some do not respond as broadly as others. The hybrid male populations, however, are not tuned optimally to the pheromone blend produced by F1 females and there is no coupling of F1 blend production and response.  相似文献   
55.
“自改—1”玉米自交系是由“330×oh43HtHt—早”组合中经多代选株自交而成。“自改—1”自交系既保持了“330”自交系主要优良性状,又克服了“330”的缺点,并提高了抗病能力、缩短了生育期。是一个自身产量高、配合力好、早熟、抗病、抗倒、抗旱性强、农艺性状优良的理想自交系。“自改—1”玉米自交系具有较高的配合力。“自改—1×黄早四”杂交种(原名廊玉2号),已被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冀单15号”。“8112×自改—1”、“1984×自改—1”参加了省区域试验。“自改—1×掖107"、“自改—1×23”等组合在多点试验评比中表现突出。这些组合在生产上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四川省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种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明确引致四川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Maize Curvularia leaf spot)的病原菌种类和优势种,以便为病害的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依据,对所获得的78个弯孢菌(Curvularia)菌株采用形态学分类法进行种类鉴定,结果鉴定出6个种或变种,其中属于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种类的菌株占种群的61.5%,新月弯孢菌是四川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主要致病菌种类.对属于其中3个种的4个弯孢菌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各供试菌株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速度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7.
利用灰色关联法对10个不同的玉米组合的F1代主要农艺性状(百粒重、穗长、穗粗、秃尖、穗行数、行粒数、株高、穗位高)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的10个玉米不同组合中,杂交组合的表现由好到坏依次为:NHO049,BS387,FH661,LW33,LN106,渭丰106,FH663,秀青74-9,  相似文献   
58.
对吉林省2003-2012年通过审定的中熟至晚熟熟期组配的272个普通玉米杂交种进行杂交模式分析,探讨在吉林省自然生态条件下不同杂交模式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玉米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审定品种的亲本自交系来源以国内类群为主,以国外材料为辅。国内类群以Reid,旅大红骨,塘四平头为主,以Lancaster和PN类群为辅。Reid和塘四平头类群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旅大红骨、PN和Lancaster类群呈现下降趋势。Reid×旅大红骨、PN×旅大红骨和L×T呈现下降趋势,Reid×塘四平头和外杂选×其它类群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9.
以一批小麦、玉米、水稻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离心处理,研究其对小麦、玉米和水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根长以及苗长和苗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离心处理对小麦玉米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有影响,其中以3000r/min离心10~15min促进效果最为显著。发芽7d后的根长、根重、苗长和苗重以3000r/min离心15min处理最好。  相似文献   
60.
以火炬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F1代群体为研究对象,从松树PGI(松类基因索引)数据中筛选出13个与赤霉素(GAs)代谢有关的序列。设计了这13条序列的EST SSR引物对,并筛选出4对引物作为F1代检测的较好的标记。4对引物PCR分析显示在2个亲本和39个子代中共扩增出1 014个多态性位点,其中,杂种F1代扩增出的位点数中有50.19 %与父本相同,5217 %与母本相同,这表明母本(火炬松)和父本(加勒比松)杂交能够得到获得双亲遗传物质的新杂种。4个引物检测的26个等位基因位点中有6个与苗龄6个月的苗高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有5个位点与苗龄9个月的苗高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这为早期选择提供了较好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