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种防治玉米粗缩病的新方法,其特点是包括选用抗病品种提介连片种植、改善耕作制度、冬春季和玉米播种前后清除田间地间杂草、合理施肥浇水、播种前用呋喃丹等种衣剂包衣或拌种、玉米苗期喷施毒抑制剂和菌毒清等过程,它解决了玉米因粗缩病等原因导致亩产降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丽  刘万喜 《汉中科技》2010,(4):22-22,49
玉米粗缩病是世界性发生比较普遍且严重的禾谷类作物病害,我国于1968年在河南省新乡、安阳等地发现,上世纪70年代,已成为全国玉米生产中的一个主要病害。近几年,玉米粗缩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县也有常见发生,因此,研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对减轻病害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田间主要靠灰飞虱带毒传播。该病害除危害玉米外,还可侵害小麦,高粱等。2005年鸡东县大面积发生玉米粗缩病,占到玉米面积的1/4。经过农技专家的及时救治,基本控制了该病情的蔓延,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玉米粗缩病在我国华北一些省、市先后曾有不同程度地流行为害。尤其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发生比较普遍,已成为威胁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但至今对我国华北玉米粗缩病发生中的某些问题还缺乏深入地研究,有些问题看法也不一致,为此,我们对其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抗玉米粗缩病品种,选取河南省新审定的30个玉米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河南省选育的玉米品种中,对玉米粗缩病具有中等以上抗性的品种比例较高,但高抗品种相对较为缺乏,在供试的玉米品种中,抗病、感病品种分别为16和14个,其中抗性表现为抗的品种有4个,分别为内秀10、怀川82、粒农12和技丰336,中抗品种有12个.测产结果表明,北青680的20株穗重最高,为4.19 kg.根据不同品种玉米粗缩病的病情指数和产量进行双Y轴折线图分析,结果表明,病情指数的趋势整体与产量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一、水稻病毒病的研究发生规律和防治1963—1967年江浙一带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使水稻、玉米和麦类遭受严重损失。1966年起,水稻普通矮缩病、黄矮病又严重发生,我们自从1963年参加“华东地区水稻病毒性矮缩病研究协作组”和1972年参加全国协作组在各基点和学校进行了有关水稻病毒病科研工作以来,先后明确了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普通矮缩病、黄矮病的防治规律,提出了有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玉米病虫害常有发生。严重的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褐斑病、纹枯病等,苗枯病、粗缩病等,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文阐述了这些病害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最后还提出了一些具体预防和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品种的更换及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呈加重趋势,发生严重的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褐斑病、纹枯病等,苗枯病、粗缩病等,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文阐述了这些病害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最后还提出了一些具体预防和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品种的更换及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呈加重趋势,发生严重的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褐斑病、纹枯病等,苗枯病、粗缩病等,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文阐述了这些病害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最后还提出了一些具体预防和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品种的更换及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呈加重趋势,发生严重的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褐斑病、纹枯病等,苗枯病、粗缩病等,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文阐述了这些病害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最后还提出了一些具体预防和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玉米(Zea mays L.)矮花叶病在国内外广泛发生,且在玉米生产中造成了重大损失.通过RT-PCR法从具有典型的玉米矮花叶病症状的玉米叶片中克隆了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测序和同源性比较表明所克隆的CP基因来自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B株系,全长920个碱基对,开放阅读框编码219个氨基酸,该基因可进一步用于玉米抗矮花叶病的转基因研究,以获得生产应用的抗病材料.  相似文献   

12.
玉米矮花叶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且危害十分严重.因此正确认识玉米(Zea mays L.)对矮花叶病的抗性机制非常必要.基于此,本研究利用遗传差异较大的Mo17(高感玉米矮花叶病)和黄早四(高抗玉米矮花叶病)为亲本采用一粒传法构建了F9代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分离群体,共256系.通过人工接甘蔗花叶病毒MDB株系(Sugarcane mosaic virus strain MDB, SCMV-MDB)对该分离群体进行了抗病性分析,统计了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两项指标,根据这两项指标的频数分布图可知:玉米对矮花叶病的抗性主要由主基因控制,但不能排除还有微效基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0 IntroductionMaizeisamongthemostintensivelystudiedspeciesingeneticsandoneofagronomicallythemostimportantplants.Therearemanydis easemicrobesandpeststoattackmaize,whichre sultsinlowproductionandbadquality .Withthedevelopmentofverydensegeneticmapconstruc tion ,avarietyoftheimportantdiseaseresistancegenesofmaizeincludingHelminthosporiumtur ciumPassresistancegenesHt1,Htn1andHt2 ,HelminthosporiummaydisNisikresistancegenesRhm1andRhm2 ,maizedwarfmosaicvirusresis tancegeneMdm1,wheatstreakmosaicvi…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观察转基因抗矮花叶玉米对雄性大鼠免疫器官脾脏、胸腺组织和生殖器官睾丸组织形态的影响.本实验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33%非转基因玉米组(C1)、33%转基因玉米组(M1)、50%转基因玉米组(C2)、50%转基因玉米组(M2),相应饲料喂养90d,比较各组雄性大鼠免疫器官和生殖器官形态的改变情况.结果:M1,M2组大鼠脾脏、胸腺和睾丸组织与C1,C2相比,组织的显微结构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结论:用含有33%和50%的转基因玉米的饲料饲喂大鼠,对其免疫和生殖器官的组织形态学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Using F2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the cross of tall inbred 7922 by dwarf inbred 5003, an RFLP linkage map of maize has been constructed, on which 85 markers are distributed among 10 linkage groups and span maize genome about 1827.8 cM with an average distance (24.4 cM) between markers. 106 F2:3 lines of the population were grown in a 10 × 11 simple rectangular lattice design of one-raw plots with two replications and evaluated for plant height (PH). With interval mapping procedure, 5 QTLs controlling plant height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their genetic effects and gene action determined. 2 major QTLs with opposite effect have been discovered. One for increasing plant height isph1 which is located at chromosome 2 and accounts for 51.8% of the total phenotypic variation; the other for decreasing plant height isph3 which is located at chromosome 5 and accounts for 38.6% of the total phenotypic variation. The chromosomal location ofph3 might be the same as or close to the position ofbv1, a dwarf mutant of maize.  相似文献   

16.
玉米幼胚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受粉7—10天的幼胚,在含激素的MS培养基上诱导生成愈伤组织,并分化出胚状体,成苗后移栽于温室内,至成熟结实。这些试管苗植株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了雌穗顶生,顶生雌雄同穗,植株矮,叶片少,雌穗着生部位低及轮生叶序和对生叶序等多种显著的差异和变异。  相似文献   

17.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第九组分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我国发病的玉米材料中提取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抽提病毒RNA,利用RT-PCR等手段,获得了病毒基因组第九组分(S9)cDNA克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9全长1900bp,含有2个不重叠的ORF,编码蛋白的分子质量分别为39.9,24.2ku,与日本株S9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与意大利株MRDV S8同源性为86%。  相似文献   

18.
水稻矮化突变体G蛋白α亚基基因的结构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γ-Co60辐射诱发水稻特光矮-2(Oryza sativa L.cv.TGA-2)产生变异,获得一种稳定遗传的新型水稻矮化突变体dwarf69.dwarf69和TGA-2及其杂交后代F1、F2、F3成熟期的株高数据表明矮化表型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dwarf69和TGA-2的G蛋白α亚基基因(Rice G protein alpha-subunit,RGA)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只有一个核苷酸的差异,但RGA在野生型TGA-2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在突变体dwarf69中的表达量.对矮化突变体dwarf69和野生型TGA-2的RGA基因5'上游区的序列分析表明,dwarf69 RGA 5'上游区比TGA-2RGA5'上游区多出1076bp.首次报道水稻矮化突变体中的RGA5'上游区序列与其野生种的RGA5'上游区序列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海南地区南繁基地玉米茎腐病的病原,从玉米发病组织中分离病原菌,并进行了纯化培养、革兰氏染色、病原菌回接等试验,得到了2株对玉米有较强致病力的菌株,分别命名为JF02与JF04.随后通过PCR反应扩增了所分离的玉米茎腐病病原菌JF02与JF04的16S rRNA序列,并测序,序列分析表明,所分离的玉米茎腐病病原菌序列相同,属同一病原菌,且为狄克氏菌.该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为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防治和抗性品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矮秆种质的赤霉酸反应和株高遗传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赤霉酸处理及遗传模型分析小麦/冰草衍生系的矮秆种质得知:8个矮秆种质均为赤霉酸不敏感型。其中的3648—3652的株高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遗传模型是两对主基因加多对微效基因控制的混合遗传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