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大豆饼粕中分离蛋白质的制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从大豆饼粕中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工艺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2.
为改善花生粕中的氨基酸平衡,减少花生蛋白质中的过敏原,将枯草芽孢杆菌BS H001用于花生粕的发酵,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发酵后花生粕的部分性质.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S H001发酵花生粕的最优条件为含水量52%、发酵时间44 h、搅拌间隔8 h、灭菌时间45 min、硫酸铵含量4.0%,在此条件下发酵花生粕中的蛋白质含量达56.20%,比花生粕的提高了23.49%;发酵花生粕中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提高了4.92%、43.97%和16.49%.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经优化后第9、13、15、16组发酵花生粕中分子质量为63、48、41 ku的蛋白质大分子被全部降解.上述结果表明,BS H001发酵花生粕可成为动物可利用高蛋白质的来源.  相似文献   
23.
利用发酵豆粕和发酵杂粕来代替鱼粉进行凡纳滨对虾的养殖试验.在发酵豆粕等氮替代10%鱼粉的对虾养殖试验中,发酵豆粕组与高鱼粉含量的对照组相比,凡纳滨对虾的生长非常接近,无显著性差异.在养殖结束时,凡纳滨对虾体质量与体长的比值要高于对照组.在发酵杂粕等氮替代10%鱼粉的对虾养殖试验中,发酵杂柏组与对照组及豆粕组相比,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发酵豆粕和发酵杂粕能部分替代鱼粉用于凡纳滨对虾的养殖.  相似文献   
24.
离子液体法制备再生竹纤维素膜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用以溶解聚合度为500的竹浆粕,制得再生竹纤维素膜.通过XRD(X-Ray Diffraction),FT-IR(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ry),TG(Thermogravimetric)测试手段,研究竹浆在离子液体中再生前后结构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再生后竹浆的晶体形态由纤维素Ⅰ变为纤维素Ⅱ;[Bmim]Cl对竹浆的溶解属直接溶解,溶解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再生竹浆的热分解温度较原竹浆有所降低.离子液体法和黏胶法再生竹纤维素膜强度的比较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离子液体法再生竹纤维素膜的干态强度高于黏胶法再生竹纤维素膜强度.  相似文献   
25.
棉籽粕脱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水、热碱、硫酸亚铁、米曲霉4种方法,对棉籽粕进行脱酚实验,确定热碱法去酚效果最佳。通过正交试验,热碱法脱酚的最适条件为pH值8~9、温度60℃、时间3h,最终棉籽蛋白液棉酚含量为12×10-5,完全低于联合国咨询委员会规定的食用棉籽蛋白质中游离棉酚含量≤006%的标准。  相似文献   
26.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DesignExpert7.0.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分析方法,建立以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微波辅助提取葵花籽粕中绿原酸的二次回归模型.以绿原酸得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液料比(mL:g)31,乙醇体积分数70%,微波功率495W,微波时间30S,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绿原酸的得率为14.47mg/g.  相似文献   
27.
以油菜籽粕生物质为原料,采用电加热方式,研究了不同加热速率下的热解过程及产物产出规律,对热解产物中不凝气体的成分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加热速率对产物产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籽粕的热解过程可分为水分蒸发、半纤维素热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热解、木质素炭化4个阶段;加热速率的高低虽然对水分的蒸发过程特征没有影响,但在低加热速率下,生物质中不同的组分将在不同的反应温度区间内进行热解反应;不凝气体和冷凝液体两种热解产物主要在100~550℃之间析出,是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主要热解产物,它们的产出率与温度的关系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凝气体中可燃气体的体积分数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多;当控制加热速率为4~6℃/min时,油菜籽粕的3种热解产物量均可以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8.
为研究双水相萃取法提取韭籽粕多糖的效果,采用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韭籽粕多糖并探讨韭籽粕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实验和Design Expert 8.06响应面试验优化萃取工艺条件,得到优化工艺参数为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6000,聚乙二醇质量分数14.50%,硫酸铵质量分数20.46%,在此条件下多糖的萃取率为85.39%。在优化工艺条件下,测定韭籽粕多糖对DPPH·、·OH的清除能力以及总还原力,结果表明:韭籽粕多糖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随着韭籽粕多糖质量浓度的提高,抗氧化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29.
为提高油茶粕经济价值,充分利用油茶粕资源,以油茶粕为原料,采用热水连续多级逆流提取油茶粕中的茶皂素,优化了单级提取和连续多级逆流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单级提取的优化条件为提取时间85 min,提取温度80℃,料液比1:16 g/mL,油茶粕提取粒度60~100目。在单级提取基础上,确定连续多级逆流提取的优化提取级数为3级,每级优化的提取时间为20 min,此时得到的提取液中茶皂素的质量浓度为33.14 mg/mL,比单级提取质量浓度提高了1.23倍,提取时间缩短了29.41%,提高了提取效率。水溶液结合连续多级逆流提取,获得了质量浓度较高的茶皂素,并且缩短了提取时间,提取流程绿色环保,更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0.
根据卧式内外间接加热脱溶器(HCD脱溶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HCD脱溶器的传质单元模型。模型包括含溶粕在降速脱溶阶段的固气两相运动速率、平衡关系、传质速率、含溶粕在脱溶器内的聚集状态,以及达到一定脱溶要求所需的脱溶段长度。该模型可用于对浸出粕脱溶实验数据进行关联,用于HCD脱溶器的设计与选型,亦可用于对HCD脱溶器的操作运行过程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