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微波辅助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考察了溶剂种类及浓度、提取时间、液固比、溶剂PH、提取次数等对绿原酸得率的影响;结合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绿原酸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液固比15,φ=0.4的乙醇溶液提取2次,每次60s。将优化后的微波提取结果与其他方法比较,结果表明:微波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探索百香果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提取时间、乙醇溶剂浓度以及料液比等因素对绿原酸提取得率的影响.研究得出微波辅助提取百香果中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微波功率为中高火,微波时间2 min,乙醇溶剂体积分数80%,料液比1∶10,在这些条件下百香果中绿源酸提取得率为0.053%.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波辅助技术提取烟草多酚,利用质谱分析及二级管阵列光谱扫描(HPLC-PDA-MS)对烟草多酚主要组分定性分析。研究了烟草多酚提取条件和烟草多酚主要组成成分。经响应面优化确定烟草多酚的微波提取条件为:甲醇浓度53%,料液比1:12,微波功率510W,提取时间90s,在此条件下总多酚的提取得率为27.21mg/g(干重)。HPLC-PDA-MS定性烟草多酚主要组分为绿原酸和芸香苷。  相似文献   

4.
烟草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成分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辅助技术提取烟草多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级管阵列检测器-质谱联用技术(HPLC-PDA-MS)对烟草多酚主要组分进行定性分析.研究了微波功率、甲醇用量、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烟草多酚得率的影响.经响应面优化确定烟草多酚的微波提取条件为:53%甲醇,料液比为1∶11,微波功率为560 W,提取时间为70 s,在此条件下总多酚得率为22.38 mg/g(干重).HPLC-PDA-MS测定表明,烟草多酚的主要组分为绿原酸和芸香苷.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墨旱莲中的总黄酮。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考察微波辐射时间、液固比、溶剂pH、提取级数等因素对得率的影响,确定了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去离子水为溶剂,液固比(V/m)=25 mL/g,微波提取210 s,提取2次,此时墨旱莲总黄酮得率为1.42%,而常规水提取的时间为60 min,得率1.24%,故微波辅助提取法高效,省时。  相似文献   

6.
以棉籽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研究用超声波提取甘油的方法.经五元二次正交试验得到甘油的最佳提取条件是:超声波功率为85-150W,催化剂为0.044%~0.048%甲醇钠,超声时间为20-25min,超声波温度为60-70℃,醇油比为0.328-0.355mL/g.建立的甘油得率模型经实验验证拟合良好,预测准确.  相似文献   

7.
响应面法优化莽草酸微波辅助提取工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优化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微波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微波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液料比(mL/g)为自变量,莽草酸得率作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莽草酸提取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软件,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确定微波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时间19min、微波功率614W、液料比17.3∶1。在此条件下,莽草酸的平均得率为3.03%。  相似文献   

8.
Box-Behnken法优化葛根总黄酮的微波提取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响应面法中Box-Behnken优化微波提取葛根总黄酮的最佳条件.根据试验设计,研究了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液固比等条件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建立了总黄酮得率与因素变量的二次回归模型方程,模型极其显著.优化最佳提取条件为:以80%的乙醇为提取溶剂,微波功率417 W,提取时间10 min,液固比40∶1 mL·g-1,...  相似文献   

9.
微波法复合提取鱼腥草黄酮和多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鱼腥草干粉为原料,探讨了微波辅助水提法从同一鱼腥草原料中获得黄酮和多糖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复合提取工艺技术奈件为:首先采用微波预处理,其技术参数为料水比1:25、使用小火、处理2.0min:然后进行水浸提,其技术参数为温度70℃、时间2h、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鱼腥草黄酮和多糖复合提取的得率分别为1.606%和5.274%,总量达到6.880%.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立了微波法提取水杉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5min,固液比1:20g/mL,此时黄酮得率为1.601%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紫苏叶中迷迭香酸,通过响应面分析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出较优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60 W,处理时间为4.5 min,料液比为1∶33(每33 mL溶液中含有1 g物料),迷迭香酸产率为2.55 g/mg.通过对微波辅助提取和常规提取工艺的比较,可以得出利用微波辅助提取紫苏叶中迷迭香酸的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浒苔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研究了微波功率、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浒苔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对不同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700 W、提取温度70℃、液料比40:1和提取时间25 min。在此条件下,浒苔多糖提取率为10.79%。与传统热水浸提和超声提取比较,微波辅助提取浒苔多糖具有节能、快速和得率高等优点。抗氧化试验表明浒苔多糖在浓度0.5 mg/mL的条件下,对DPPH.和.OH的清除率为65.2%和41.2%,还原力为0.354。与阳性对照品BHT和GA相比,浒苔多糖对DPPH.的清除率略高于BHT。浒苔多糖可作为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保健食品和医药工业中。  相似文献   

13.
桑叶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水浸提法提取桑叶多糖的工艺条件,比较了超声法、酶法和微波法等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桑叶多糖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浸提法提取桑叶多糖的较优方案为:温度80℃、时间1h、料液比1:40,桑叶多糖的得率约为11.50%.(2)超声法辅助提取桑叶多糖的较优方案为:超声功率300W,超声处理10min,之后水浸提多糖的得率为12.25%.(3)纤维素酶为桑叶多糖的最佳酶提取剂,其酶解的较优方案为:酶用量为桑叶量的1.5%,酶解时间2h,酶解温度50℃,酶处理后水提多糖得率为12.49%.(4)微波辐射时间以8min为宜,微波法辅助提取多糖得率为11.68%.(5)比较4种处理方法提取桑叶多糖的得率,依次为:酶辅助法〉超声辅助法〉微波辅助法〉水浸提法,综合考虑成本、工作效率等因素,以超声法前处理、水浸提桑叶多糖得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微波辐射下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己二酸和正丙醇为原料,合成了己二酸二正丙酯.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n(正丙醇)∶n(己二酸)=4∶1,用400W微波辐射10min,产率达97.5%以上.  相似文献   

15.
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工艺的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用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正丁醇、水、酸乙醇、酸水、三氯甲烷作溶剂,采用回流法、微波法、超声波法、渗漉法、煎煮法、浸提法等6种提取方法,对湖南省特有栽培品种金银花-湘宁1号绿原酸提取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是丙酮超声,最佳提取条件是超声提取,绿原酸的得率和提取率均最高,分别为8.46%,86.5%.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简单,时间短.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流动注射的方法将动态微波辅助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相连接, 用于测定金银花中的绿原酸. 萃取过程在一个循环体系中完成, 萃取后, 通过采样环采集到的20 μL样品被流动相载带到色谱系统进行分离检测. 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得到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分别为0.25和0.83 μg/mL, 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3.4%和4.1%, 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1%.  相似文献   

17.
以绞股蓝全草为原料,采用微波和超声波对绞股蓝总皂甙提取进行了对比研究,两种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探讨了优化提取条件和参数.结果表明:微波提取的优化工艺参数,料液比为1g:25mL,微波处理时间为11min,微波功率为400W,总皂甙提取率为7.59%;超声波提取的优化工艺参数,料液比为1g:25mL,提取温度为70℃,超声波处理时间为20min,超声波功率为400W,总皂甙提取率为8.01%.  相似文献   

18.
为完善插田泡果实花色苷的萃取方法及提高花色苷得率,比较了微波辅助法、超声波辅助法、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3种方法对花色苷得率的影响,并选取微波功率、微波提取时间、酸化乙醇体积分数(pH值为2)3个因素进行Box-Behnken试验设计,利用响应面法对插田泡花色苷的微波萃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了插田泡果实花色苷得率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法的花色苷得率远高于超声波辅助法及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插田泡果实花色苷的优化微波萃取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148W、微波提取时间1.10min、酸化乙醇体积分数74%(pH值为2),该条件下花色苷得率可达372.39mg/100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